第一单元测量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73362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测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一单元测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测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测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测量一、单元教学内容结构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 毫米、分米的认识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分米与米, 厘米间的关系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测量 千米的认识 知道千米与米间的关系 认识质量单位吨 吨的认识 知道吨与千克间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三、具体内容编排例1 由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例2 在测量

2、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例3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例4 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例5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例6 围绕能否同时过桥的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例7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了解“千米”、“千克”、“吨”等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你知道吗”利用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四、教学构想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已经学习过米与

3、厘米、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等),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可结合学情活用教材。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没有操作活动的教学不能称之为测量教学。在操作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提出活动的要求,教师亲身参与,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对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特别注意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3.测量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间的换算,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这需要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进行,尽可能多举实例。比如硬币、电话卡、医保卡、储蓄卡等的厚度,课本的厚度等,学校到某个学生熟悉的地点的大致距离等,一袋米的质量等。学生对千米、吨等比较大一些的单位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实践经验,更应该举实例,甚至亲身体验来建立有关观念,比如结合体育课走一走,掂一掂10千克的物品,比照1吨的质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