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21春《耕作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78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73320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农业大学21春《耕作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78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东北农业大学21春《耕作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78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东北农业大学21春《耕作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78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东北农业大学21春《耕作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78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东北农业大学21春《耕作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78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农业大学21春《耕作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7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农业大学21春《耕作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78(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农业大学21春耕作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1. 油菜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地区A.东北B.西北C.长江流域和西南D.东南参考答案:C2. 你认为如何能够更好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你认为如何能够更好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参考答案:要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继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机制,改善推广条件,提高人员素质。推进农科教结合,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增大国家富民强县科技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墓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 设施农业与露地栽培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2、?设施农业与露地栽培相比,具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与露地栽培相比,设施农业主要具有: 1.高投人、高产出;2.高技术; 3.抗灾害能力强; 4.市场导向明显。4. 耕作学与作物栽培学不同,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提高( )A.作物单产B.作物品质C.作物的抗病性D.耕地年产量参考答案:D5. 四冲程内燃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 )周。A.2B.1C.3D.4参考答案:A6. 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它和环境之间有( )的交流。 A.信息和物资 B.信息和能最 C.物质和信息 D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它和环境之间有( )的交流。A.信息和物资B.信息和能最C.物质和信息D.物质和能量参考答案D7. 喷雾

3、法将药液雾化成( )m的液滴。A.1575B.75100C.100300D.300500参考答案:C8. 水稻、玉米、高粱的初生根一般只有1条,麦类作物则有3-7条。(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9. 一般种子萌发条件可忽略的是( )A.水分B.光照C.氧气D.温度参考答案:B10. 玉米起源于( )起源中心A.印度B.中亚C.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D.南美参考答案:C11. 当工作行程和空行程的速度相等时,工作行程率大于作业时间利用系数,表示机组时间利用程度。(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2. 含氮化合物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有( )A.水解过程B.氨化过程C.硝化过程D.反硝化过程E.吸

4、收过程参考答案:ABCD13. 简述溶源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简述溶源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参考答案: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其DNA会附着或整合在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随寄主细胞DNA的复制而复制,噬菌体蛋白质不合成,寄主细胞也不裂解,形成的细胞(即溶源细胞)继续进行分裂繁殖,偶尔情况下,会以极低频率发生裂解或因外界因素诱发而裂解。溶源细胞的特点:(1)溶源性是可遗传的;(2)低频自发裂解或诱发裂解;(3)同源免疫性:即溶源性细菌细胞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的同源噬菌体不敏感;(4)可以复愈;(5)可以合成特殊的代谢产物,如白喉杆菌被噬菌体感染以后产生白喉毒素。14. 长日照作物是日

5、照时间( )某一临界时数才能开花的作物A.短于B.长于C.等于D.其它参考答案:B15. 曲轴正时齿轮与凸轮轴正时齿轮的传动比是( )。A.1:1B.1:2C.2:1参考答案:C16. 土壤结构体类型有( )A.块状结构B.核状结构C.柱状结构D.片状结构E.团粒结构参考答案:ABCDE17. 土壤具有( )是土壤最本质的特征A.肥力B.有机质C.矿物质D.水分参考答案:A18. 土壤有机质矿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A.CO2B.H2OC.矿质养分D.CO2+H2O+矿质养分参考答案:D19. 下列( )过程不属于发育,而属于生长A.幼穗分化B.维管束发育C.分蘖芽形成D.叶片变大变厚参考答案:

6、D20. 根据岩石的生成方式的不同,岩石可分为(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单矿岩E.复矿岩参考答案:ABC21. 活塞的( )是燃烧室的一部分A.顶部B.防漏部C.裙部D.销座参考答案:A22.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 )A.前提B.保障C.基础D.目的参考答案:C23. 水稻和玉米分别属于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作物。(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4. 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 )。.A.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C.海平面上升.D.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 )。.A.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C.海平面上升.D.气温升高参考答案:

7、D25.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生产上要“因地制宜,因土种植”。(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6. 作物栽培的特点是( )A.系统的复杂性B.明显的季节性C.品种的广适性D.严格的区域性参考答案:ABD27. 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是( )。A.小麦和油料作物B.水稻和玉米C.绿肥作物D.豆类作物参考答案:B28. 土壤质量是土壤肥力的高低,土壤越肥沃,其质量也越高。(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9. 粘质土毛管水上升高度比壤质土的大,壤质土毛管水上升高度比砂质土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0. 在相同条件下,蒙脱石吸附的同种离子的有效度比高岭石高。( )A.正

8、确B.错误参考答案:B31.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方向是( )A.多熟B.多样C.多利D.多养参考答案:ABD32. 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所包涵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A.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发展B.发挥现代高新科技优势,尽快消除传统农业的影响C.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D.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参考答案:B33. 水稻、小麦、大豆等自花授粉作物常规种子生产的三圃制,不包括( ) A.良种圃 B.株行圃 C.株系圃水稻、小麦、大豆等自花授粉作物常规种子生产的三圃制,不包括( )A.良种圃B.株行圃C.株系圃D.原种参考答案A34. 霜冻按发生的天气条件可分为哪几种

9、类型为什么黑霜对作物的危害比白霜严重霜冻按发生的天气条件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为什么黑霜对作物的危害比白霜严重参考答案:根据霜冻发生的天气条件,可分为平流型霜冻、辐射型型霜冻和平流辐射型霜冻三种。空气湿润情况下发生霜冻时可在地面物体上看到白色冰晶,称为白霜。由于空气干燥,发生霜冻时往往水汽不足没有出现霜但地面或作物表面温度同样降到0以下,仍然可对植物形成伤害,称为黑霜。由于形成白霜时水汽凝结成冰晶要放出热量,冰霜还有隔热作用,从而减少了降温的幅度,危害相对要轻些。所以,黑霜对作物的危害比白霜严重。35. 微生物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简要说明。微生物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简要说明。参考答案: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

10、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36. 根据作物对水分的生态适应性,下列作物属于喜水耐涝型的是( )。A.水稻B.高粱C.甘薯D.谷子参考答案:AB37. 根据油菜麦的温光反应特性,油菜属于( )。A.高温长日作物B.高温短日作物C.低温长日作物D.低温短日作物参考答案:C38. 粘土矿物构成主要是( )。A.岩石破碎B.次生矿物C.岩浆在地壳中天然产生D.海湖中沉积参考答案:B39.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较贫乏的国家,北方主要为( )A.资源性缺水B.水质性缺水C.工程性缺水D.污染性缺水参考答案:A40. 氨基酸的分解主要是通过脱羧作用和脱氨作用。氨基酸的分解主要

11、是通过脱羧作用和脱氨作用。参考答案:错误41. 从作物广义的概念出发,果树和蔬菜属于作物。(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2. 下列属于涡流式喷头的有( )。A.切向离心式B.扁平雾喷头C.撞击式D.组合喷枪参考答案:AB43. 与种子萌发无关的环境条件是( )A.光照B.温度C.水分D.空气参考答案:A44. 循环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A.低消耗.B.低排放.C.高投入.D.高效率循环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A.低消耗.B.低排放.C.高投入.D.高效率参考答案:ABD45. 苗木质量评价的指标有_、_和根系长度和根幅。苗木质量评价的指标有_、_和根系长度和根幅。参考答案地径苗高46. 作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中( )是可以调控的A.光照B.温度C.水分D.肥力参考答案:ABCD47. 以下哪种作物不需开花、结实等过程,可以直接将光合产物输入贮藏库?( )A.水稻B.玉米C.马铃薯D.棉花参考答案:C48. 土壤团聚体的主要胶结剂是( )A.氧化硅B.氧化铁C.粘粒D.腐殖质参考答案:D49. 对一般谷物来说,割后部分的重心在从谷穗顶部往下全长的( )处。A.1/2B.1/4C.2/3D.1/3参考答案:D50. 在我国的粮食作物布局上,广大南方地区以什么为主?( )A.水稻B.小麦和玉米C.油菜D.棉花参考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