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药物代谢动力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73019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篇--药物代谢动力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3篇--药物代谢动力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篇--药物代谢动力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3篇--药物代谢动力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3篇--药物代谢动力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篇--药物代谢动力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篇--药物代谢动力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选择题 A型题: 1. 某弱酸药物pka=3.4,在血浆中解离百分率约: A.10% B.90% C.99% D.99.9% E.99.99% 2. 阿司匹林的pKa是3.5,它在pH为7.5肠液中可吸收约: A.1% B.0.1% C.0.01% D.10% E.99% 3.某弱碱性药在pH5时,非解离部分为90.9%,该药pKa的接近数值: A .2 B. 3 C. 4 D.5 E.6 4.下列情况可称为首关消除: A 苯巴比妥纳肌注后被肝药酶代谢,使血中浓度降低 B 硝酸甘油舌下给药,自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 C 青霉素口服后被胃酸破坏,使吸收入血

2、的药量减少 D 普萘洛尔口服,经肝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5.弱酸性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 胃粘膜 B 小肠 C 横结肠 D 乙状结肠 E 十二指肠 6. 临床上可用丙磺舒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原因是: A.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B.二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 C.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延缓抗药性产生 E.以上都不对 7、药物的t1/2是指: A.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B.药物的稳态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C.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单位为小时 D.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单位为克 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所需剂量 8、某催眠药的t1/2

3、为1小时,给予100mg 剂量后,病人在体内药物只剩12.5mg时便清醒过来,该病人 睡了: A.2h B.3h C.4h D.5h E.0.5h 9、药物的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 A.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 B.在靶器官的浓度大小 C.药物排泄的速率大小 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之高低 E.以上都对 10、一次静注给药后约经过几个血浆t1/2可自机体排出达95%以上: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E.7个 11、弱酸性药物与抗酸药物同服时,比单用该弱酸性药物: A.在胃中解离增多,自胃吸收增多 B.在胃中解离减少,自胃吸收增多 C.在胃中解离减少,自胃吸收减少 D.在胃中解离增多,自

4、胃吸收减少 E.无变化 12、甲药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95%,乙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5%,甲药单用时血浆t1/2为4h,如甲 药与乙药合用,则甲药血浆t1/2为: A.小于4h B.不变 C.大于4h D.大于8h E.大于10h 13、常用剂量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 A.有效血浓度 B.稳态血浓度 C.峰浓度 D.阈浓度 E.中毒浓度 14、药物产生作用的快慢取决于: A.药物的吸收速度 B.药物的排泄速度 C.药物的转运方式 D.药物的光学异构体 E.药物的代谢速度 15、苯巴比妥中毒时应用碳酸氢钠的目的是: A.加速药物从尿液的排泄 B.加速药物从尿液的代谢灭活 C.加速药

5、物由脑组织向血浆的转移 D.A和C. E.A和B 16、某药在体内可被肝药酶转化,与酶抑制剂合用时比单独应用的效应: A.增强 B.减弱 C.不变 D.无效 E.相反 17、每个t1/2恒量给药一次,约经过几个血浆t1/2可达稳态血浓度: A.1个 B.3个 C.5个 D.7个 E.9个 18、某药t1/2为8h,一天给药三次,达到稳态血浓度的时间是: A.16h B.30h C.24h D.40h E.50h 19、药物的时量曲线下面积反映: A.在一定时间内药物的分布情况 B.药物的血浆t1/2长短 C.在一定时间内药物消除的量 D.在一定时间内药物吸收入血的相对量 E.药物达到稳态浓度时

6、所需要的时间 20、静脉注射某药0.5mg,达到稳态时测定其血浆药物浓度为0.7g/ml,其表观分布容积约为: A.0.5L B.7L C.50L D.70L E.700L 21、对于肾功能低下者,用药时主要考虑: A.药物自肾脏的转运 B.药物在肝脏的转化 C.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D.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E.个体差异 22、二室模型的药物分布于: A.血液与体液 B.血液与尿液 C.心脏与肝脏 D.中央室与周边室 E.肺脏与肾脏 23、血浆t1/2是指哪种情况下降一半的时间: A.血浆稳态浓度 B.有效血浓度 C.血浆浓度 D.血浆蛋白结合率 E.阈浓度 24、关于坪值,错误的描述是: A

7、.血药浓度相对地稳定在一定水平称坪值,平均血药浓度称坪浓度 B.通常用药间隔时间约为一个血浆半衰期时,需经45个t1/2才能达到坪值 C.坪浓度的高低与每日总量成正比,在每日总量相等时,用药次数不改变坪浓度 D.坪浓度的高限(峰)和低限(谷)的差距与每次用药量成正比 E.首次用突击剂量,不能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坪浓度 25、药物的零级动力学消除是指: A.药物完全消除至零 B.单位时间内消除恒量的药物 C.药物的吸收量与消除量达到平衡 D.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为零 E.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 2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t1/2等于: A.0.301/kE. B.2.303/kE.

8、C.ke/0.693 D.0.693/kE. E.ke/2.303 27、离子障指的是: A.离子型药物可自由穿过,而非离子型药物则不能穿过 B.非离子型药物不可自由穿过,离子型的也不能穿过 C.非离子型药物可自由穿过,离子型的也能穿过 D.非离子型药物可自由穿过,而离子型的则不能穿过 E.以上都不是 28、pka是: A.药物90%解离时的pH值 B.药物不解离时的pH值 C.50%药物解离时的pH值 D.药物全部长解离时的pH值 E.酸性药物解离常数值的负对数 29、某病人应用双香豆素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后因失眠加用苯巴比妥,结果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比未 加苯巴比妥时缩短,这是因为: A.苯

9、巴比妥对抗双香豆素的作用 B.苯巴比妥诱导肝药酶使双香豆素代谢加速 C.苯巴比妥抑制凝血酶 D.病人对双香豆素产生了耐药性 E.苯巴比妥抗血小板聚集 30、药物进入循环后首先: A.作用于靶器官 B.在肝脏代谢 C.由肾脏排泄 D.储存在脂肪 E.与血浆蛋白结合 31、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其: A.副作用的多少 B.最大效应的高低 C.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 D.起效的快慢 E.后遗效应的大小 32、时量曲线的峰值浓度表明: A.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 B.药物吸收过程已完成 C.药物在体内分布已达到平衡 D.药物消除过程才开始 E.药物的疗效最好 33、药物的排泄途径不包括: A.汗

10、腺 B.肾脏 C.胆汁 D.肺 E.肝脏 34、关于肝药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属P-450酶系统 B.其活性有限 C.易发生竞争性抑制 D.个体差异大 E.只代谢20余种药物 35、已知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上午9时测得血药浓度为100g/ml,晚6时测得的血药浓度为 12.5g/ml,则此药的t1/2为: A.4h B.2h C.6h D.3h E.9h 36、某药的时量关系为: 时间(t) 0 1 2 3 4 5 6 C(g/ml) 10.00 7.07 5.00 3.50 2.50 1.76 1.25 该药的消除规律是: A.一级动力学消除 B.一级转为零级动力学消除 C.零级动力学

11、消除 D.零级转为一级动力学消除 E.无恒定半衰期 B型题: 问题 3738 A.消除速率常数 B.清除率 C.半衰期 D.一级动力学消除 E.零级动力学消除 37、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百分速率: 38、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体积血中的某药全部消除净: 问题 3943 A.生物利用度 B.血浆蛋白结合率 C.消除速率常数 D.剂量 E.吸收速度 39、作为药物制剂质量指标: 40、影响表观分布容积大小: 41、决定半衰期长短: 42、决定起效快慢: 43、决定作用强弱: 问题 4448 A.血药浓度波动小 B.血药浓度波动大 C.血药浓度不波动 D.血药浓度高 E.血药浓度低 44、给药间隔大: 45、给药间隔小: 46、静脉滴注: 47、给药剂量小: 48、给药剂量大: C型题: 问题 4952 A.表观分布容积 B.血浆清除率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 49、影响t1/2: 50、受肝肾功能影响: 51、受血浆蛋白结合影响: 52、影响消除速率常数: 问题 5356 A.药物的药理学活性 B.药效的持续时间 C.两者均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