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申请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72944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申请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申请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申请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申请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申请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申请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申请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_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_项目主持人:_ 张维昊 _学 院 名 称:_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申 报 类 别:_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建设_联 系 电 话: 18627106125 电 子 信 箱: 填 表 日 期:_2011年4月6日_武汉大学教务部一、简介项目简况项目名称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申报类别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建设经费来源学校资助经费 1.3 万元起止年月2011年 9 月至 2015 年7 月(从申报年份开始计算,建设周期为3-5年)学院配套经费 1.3 万元项目主持人姓 名张维昊性别男出生年月1971年4月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最后学历博士国外学习经历 美

2、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一年双语教学经历(填写有或无) 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30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 部。教学成果获奖共 项;其中:国家级 项,省部级 项,校级 项。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810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8人次。目前承担的本科教学工作授课时间课 程 名 称授课对象人数学时课程性质2011环境影响评价08级本科3554专业必修2011污染控制原理08级本科3554专业选修承担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时 间项目名称(校、省、国家级项目)概况(在研、结题、获奖)主要成员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项目中的分工洪松男38教授地理信息系统在环评中的应用陈兰洲男35副教授

3、环境影响报告编制教学周旻男32讲师环评实习实践王真男30讲师环境系统分析二、立项的指导思想与意义1、指导思想(该项目改革的思路和定位,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500字以内)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既是环境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法规性和针对性很强的专业,同时也是政府环境管理过程中的一项具体制度和有效途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了要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明确指出:坚持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要依法开展环评,强化环境监管。因此本课程教改指导思想是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以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应用现代教

4、育技术和学科发展前沿水平的新内容和新成果,根据最新政策、技术导则等对课程教学内容加以及时更新,保持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先进性。同时充分进行学科交叉,利用我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优势,拓展并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为把课程建设成为富有武大特色,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模式等特点的示范性精品课程奠定基础。 2、本研究项目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300字以内)本项目是以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平台,实施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创新体系研究。项目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5、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探索构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根据课程特点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验、科技创新、实习及技能培训等3个模块下进行教改研究;探索建设就业实习基地集课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于一体,实现大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培养并举,毕业生力求以“基础好、专业精、技能强”获得用人单位青睐,实现毕业与就业的平滑对接;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还可促进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提升环境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内涵和水平。因此,本研究对深化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三、项目实施方案1、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和科研以及网络

6、虚拟教学三部分,分别阐述如下:(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主要讲述环评工作中需要掌握的评价思路、评价过程、评价方法、评价结论等内容,这些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优于传统板书教学手段,采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环评的具体内容。 课堂内开展部分课程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教与学两方面效果。 改革原有的考试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课程的最终成绩由考试成绩、实践成绩、平时模拟小考几个部分组成,避免学生死背公式、考试过后随即把知识忘光的学习模式。另外在平时授课时增加几次模拟小考,在教师把关的前提下,成绩由学生交叉评判,使学生

7、站在教师或者是评价师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对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刻认识。(2)实践和科研本课程计划增加课程综合实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具体项目的环评工作和大学生科研活动。由指导老师带队在进行现场调研、查找资料基础上,学生分工合作分别进行监测、预测、评价等环评工作内容,编写环评报告文件,让学生进行实战演习,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环评的工作过程。同时发挥我院学科交叉优势,围绕大学生科技创新和能力素质提升,进行环评的GIS平台开发和科研。由指导教师对环评报告和科研成果进行评阅和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发现优秀人才并因材施教,推荐人才。依托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建立环评实习基

8、地。聘请省内环评专家到学校进行环保法规、环评动态及环评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一方面以扩充、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知识和兴趣,一方面以了解环评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科学研究。(3)网络教学平台主动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研制电子教程,充分发挥网上资源的优势,利用我校的网络学堂建设网站,提供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程、多媒体资源。实现网上作业系统、网上答疑系统、学生习作、新书介绍、学科前沿知识介绍等。 2、研究拟达到的目标(1)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1)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通过本项目实施,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教师将其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将新知识、新技术

9、引入课堂,注重知识更新。教师通过做各种环评项目,把最新的环境法规、环境政策、环评的方法在环评课程上传授给学生,可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2)提高教师教学方法的驾驭能力。科研任务的完成,一方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提高了授课能力。环境专业多位教师从事环评项目,在担任环评课程时,对于该课程中哪些内容该精讲、哪些内容如何讲,内容讲解的深度如何,可在教学上应用自如,游刃有余,真正感受到快乐教学的乐趣。(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为学生提供实践和科研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大学生在毕业前没有机会参加实际工作,动手能力比较差,走向工作岗位后较难面对新的环境。通过参与教师的项目使在校大学生

10、深入实际的科研课题,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相关工作,不仅培养学生结合实际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使得学生能够从实际执行过程中得到具体的亲身体验。通过项目的实际参与,学会环评和科研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同时也可体会工作的艰辛、与人打交道的艺术,提高承受面对挫折的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就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的。学生们经历了问题的出现或提出、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技术路线、亲自实施整个方案、不断在解决问题当中修正思路和想法、获得问题圆满的解决等等的过程,所有这些步骤和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1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问题教学与兴趣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目前所带2008级环境科学专业为例,学生通过参与环评项目,并与环评专业人员交流,不仅学习到了课堂以外的环评知识和能力,也发现了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提高了对环评课程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3)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开拓就业市场专业教师通过环评和科研项目与相关部门建立了良好关系,为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打下了较好基础。从事环评科和研项目的教师在长期实践中已与相关环境管理部门和环保单位建立了良好关系,如湖北省环保厅、武汉市环保局、湖北省环科院、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武汉市环科院、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都有良好的

12、合作基础和校友关系,可为本课程建立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让学生与用人单位提前接触,双向选择,为本专业的学生就业增加机会。3、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学时安排上,只有理论学时没有实践课时目前环评课程只有54学时的理论学时数,没有安排实践课时。一方面,本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且与环境生态学、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水、噪声、固废)等专业课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如果学生对上述课程的基础不牢固,将会占用教师较多的学时为学生“补课”。另一方面,课堂中案例讲解需占用大量的时间,如果特别强调学生的实操能力,教学任务可能完不成。(2)教学效果上,学生普遍反映学完环评课程却不会做环评环评作为国家环保

13、政策的重要制度、市场准入的重要门槛、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任何一个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进行环评,因此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如果仅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而不让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接触,将导致学生空学一堆理论而不会做环评的尴尬局面。(3)教材建设上,现有教材在学科交叉和学科进展方面相对滞后环评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 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涉及到法学、工程学、气象学、地学、生态学、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基础学科;环评的对象也千姿百态: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生态、规划、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等等。因此,要求一个环

14、评工作者应该是一个全才:不仅应具备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如生态学、气候气象学、水文地质学、声学) ,还必须具备社会科学(如经济、法律、管理) 、人文科学(如文学、美学) 知识体系。利用现有教材,让学生全面掌握上述知识是非常不容易的,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研报告、教改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讲义、教材、课件、教学软件、著作、论文等,研究报告为必备成果) 项目实施完成后,将整理项目研究报告一份,同时撰写项目实施过程的教改方案、教学大纲,自编教材和电子课件,并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发表教学论文2-5篇。5、项目的预期效益(包括实施范围与受益范围等,300字以内) 项目将在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在校本科生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实施完成,项目实施过程及完成后,可满足我校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和其他专业有环评学习需求的在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也可满足本课程的网络教育和函授教育的教学需求。如教材建设进展顺利,其受益范围还将继续扩大。6、实施计划(整个项目的年度进展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