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马原各章节练习题第一章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723303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农业大学马原各章节练习题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农业大学马原各章节练习题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农业大学马原各章节练习题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农业大学马原各章节练习题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农业大学马原各章节练习题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农业大学马原各章节练习题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农业大学马原各章节练习题第一章(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一、单选题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是否承认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3. “假相同真相一样具有客观性”,这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折衷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4.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一切事物都是转瞬即逝C.从根本上说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D.事物只有运动,没有静止5. 一元论的哲学派别都主

2、张( ) A.世界统一于物质 B.世界统一于精神 C.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D.世界只有一个本原6.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即是否承认(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 B.世界的统一性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的 D.世界的可知性7. 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唯心论 B.不可知论 C.机械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8.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A.感性地存在着的事物 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C.特定的物质形态 D.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9. 物质是运动的( )A.形式 B.主体 C.属性 D.存在方式10.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运动 B.时空 C.意识 D.客

3、观实在11. 只承认静止,不承认运动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12. 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万物”,这是( )A.多元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张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3.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14. 时间和空间( )A.同物质运动无关系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的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15. 否定

4、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 A.不可知论 B.诡辩论 C.二元论 D.唯心论16. 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 )A.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17.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A.时间的间断性 B.时间的连续性 C.时间的重复性 D.时间的不可逆性18.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 )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D.实际存在的实物19. 客观规律与人的活动关系是( )A.人可以

5、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20.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论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21.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主观唯物主义和客观唯物主义的标准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2.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多样性 B.系统性 C.可知性 D.物质性2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作用

6、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24.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5. 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26.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2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7、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28.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29.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30.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

8、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31.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3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33. 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34. 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9、,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35.“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36. “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37.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

10、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38.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39.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40. 发展的实质是(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1.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42. 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A. 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