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717263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础会计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础会计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础会计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础会计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教学内容:1、会计科目2、账户3、账户的分类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2、能说出会计科目的分类。3、理解账户的概念。4、根据账户的设置原则,熟练的设置账户。5、正确识别账户的基本结构。6、明确会计科目与账户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重点及难点:会计科目的内容、账户的含义及其基本结构、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同时配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导入新课:带领大家回顾会计六大要素的名称和内容,引导同学们思考六大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如果要再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该如何分?如: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等都是企业的资产,而且是固定资产

2、的实物形态,为了反映其增减变动情况,根据管理的要求,就要将其归为一类,设置“固定资产”科目,从而引出会计科目的概念。讲授新课:一、会计科目(重点)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的项目。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先设置会计科目再依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会计科目也可简称为科目。会计科目的分类:1、按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2、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可分为: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二、账户(重点)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会

3、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类别名称,还不能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帐簿中开设账户。账户就像每个家庭户口簿中的一页页卡片,每个家庭成员有一页卡片,每页卡片按规定的格式记录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变动情况。账户的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一)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和场所,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合理结构。这是账户不同于会计科目之所在。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变动,而这种变动

4、不外乎两种情况:增加或减少,因而账户相应地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用于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用于登记减少额。账户的名称加上登记增加额和减少额的两方,就构成了账户的基本架构。反映账户基本结构最简单的形式是“T”形账户。如图: 左方(借) 账户名称 右方(贷)账户左右两方,哪一方登记增加金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金额,其余额在哪一方,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账户本身的性质。(二)账户的具体结构1、资产类及成本类账户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期初期末余额:在借方增加栏方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贷方(本期贷方

5、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期初期末余额:在贷方增加栏方3、损益类账户(1)收入类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期初期末余额:无余额(2)费用类账户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期初期末余额:无余额(三)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1、资产类及成本类账户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2、负债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相同点:

6、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二者反映经济内容相同。不同点:会计科目是账户名称,不存在结构;账户是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纪录,不仅要有反映的内容,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提示学生:在会计教学中,因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课堂上对列举的经济业务都按照账户的正规格式一一举例,通常还是将账户结构简化为丁字账结构。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布置作业:1、简述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和联系。2、举例说明你对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认识。 教学总结:授课过程一定要进一步结合前面所讲会计要素的概念,解释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的内在联系。第二

7、节 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教学内容:1、复式记账原理2、借贷记账法教学目标:1、能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2、能说出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3、明确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的含义。4、能借助试算平衡原理编制试算平衡表。5、能说出账户的平行登记的要点6、能熟练地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教学重点与难点:复式记账原理的理解、编制试算平衡表、会计分录的编制。 教学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给出学生业务题让学生边听边练。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了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某些会计要素项目发生增减变动,也明确了这数量上的变动应当在账户中加以记录。怎么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记账方法问题。新课讲授: 一、复式记账(

8、重点)复式记账法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而来的。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登记的记账方法就是复式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重点/难点)(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特点:1、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3、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4、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公式(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 贷 借 贷期初余额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 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

9、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1、余额的平衡(理论依据:会计恒等式)全部账户的期初(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期初(期末)贷方余额合计2、发生额的平衡(理论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四、会计分录(重点)(一)会计分录的概念所谓会计分录,就是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对经济业务列示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书面记录。(二)会计分录的分类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会计分录(多借一贷、一借多贷)见多媒体课件演示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10、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布置作业: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教学总结:本次课要大量的板书,即多媒体课件,显示账户的结构、业务的类型。力求运用形象化教学阐述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具体运用,进一步理解会计恒等式。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教学内容:总分类账户与明细账户的平行登记。教学目标:1、握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2、能够进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教学重点与难点: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然后给出业务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导入新课:会计上为什么要同时设置总分类账户和明

11、细分类账户,对于这两种账户我们如何进行登记呢?讲授新课:一、总分类账户(重点)总分类账户是按照总分类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核算该账户内容的综括资料,只用价值指标进行计量。它对明细分类账户起统驭作用。所以,又称总账账户。二、明细分类账户(重点)明细分类账户是对总分类账户所作的更详细的分类,是对总分类账户的细项进行核算,是总分类户的补充。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重点)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的要点:(一)依据相同(二)方向相同(三)期间相同(四)金额相等具体内容见多媒体课件。本部分内容的讲解是: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其登记过程,边演示边讲解,然后给出业务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布置作业:练习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详见配套习题)教学总结:本次课要重点教授学生编制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的技能,把前面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理解并掌握借贷记账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