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途径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71428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0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本科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本科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本科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本科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途径(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途径内容提要小学生怕写作文,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上不得法。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滔滔不绝地讲述写作特点,不注意在读写结合上花气力;不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学生写作内容空泛,脱离生活实际,没有写作源泉。学生在教学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先生讲,学生听,先生出题,学生写,先生批改,学生抄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作文教学中造成了学生种种心理障碍,对写作失去兴趣,丧失信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习作环境,帮助他们打开生活之窗,倡导生活写真,关注个性表达。教师要通过有效指

2、导,多角度评价,让学生的笔不再沉重,变习作的“苦”为“乐”。本文中,我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做法及广大前辈同行的先进经验,从习作指导和习作评价等方面加以论述,文中提到了一些卓有效果的习作指导途径与方法。当然由于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关键词 个性表达 激发兴趣 生活作文 有效指导 多角度评价目录 1、 儿童的作文关注作文的个性表达1、1童心无忌作文立意的个性化1、2童趣盎然作文思维的个性化1、2、1要开发儿童的想象空间1、2、2要激发儿童的思维裂变1、3童笔生花作文形式的个性化1、4童言灿烂作文语言的个性化 2、习作指导让学生的笔不再沉重 2、1从思想和形式上淡化作文的概念

3、2、2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摆在作文教学的首位 2、2、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2、2、2走进生活,品味生活 2、3教师有效指导,变“苦事”为“乐事” 2、3、1重视观察指导,打好习作基础 2、3、2充分利用教材,开展课后练笔 2、3、3转变观念,巧妙引导3、习作评价从心开始 3、1利用“期待效应”,让评价快起来 3、2利用椰壳效应,让评价新起来 3、2、1灵活评价方法 3、2、2丰富评价形式 3、3利用共生效应,让评价动起来 3、3、1建立“生生评价共生圈”,在互评中提高水平 3、3、2建立“师生评价共生圈”,在引领中促进发展 3、4利用南风效应,让评价暖起来 3、4、1激励为主,中肯评价

4、3、4、2走进心灵,真情评价 3、4、3美化评语,诗化评价 结束语 参考文献1、儿童的作文关注作文的个性表达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是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应当具有个性,也就是说,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使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1、 1童心无忌作文立意的个性化作文,是儿童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应该是他们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可是,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习惯于树立“意义”的灯塔让儿童仰望,把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异变

5、成为毫无生气的技能训练,这样的作文教学必然远离作文的本原。在作文的时候,我们常能听到学生无奈的叹息或无力的反抗:老师,我没事可写!学生真的无事可写吗?其实不然。现代儿童的生活接触面比起他们的前辈不知扩大了多少倍,他们缺乏的只是大人们需要的所谓的“有意义的事”。正是为了这类“有意义的事”,我们顺手把孩子的思想清理干净了,然后越俎代龅,塞进一些“好东西”。记得有这样的故事:一位小学生一篇有关“牛”的文章中写到,牛不爱干净,身上脏兮兮的,它的毛病很多。结果遭到了家长的反对,在家长的指导下重新立意构思,定位为赞美老黄牛的奉献精神、吃苦精神,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并不觉得它是陌生的,而

6、是似曾相识,因为我们身边深知自己经常在演绎这样的故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比孩子们懂得更应该如何生活、如何作文。作文是生活的反应,也是人性的投射。生活是多彩的,人性是多棱的,既能折射出真善美,也能反映出假恶丑,甚至还会有调和的中间色彩。我们要敢于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用惊奇、赞叹”去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让学生多角度立意,在作文中吐真意、发真情、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示多彩的童心世界。曾经有个学生写过这样一段有趣的文字:我有一个懒爸爸,每天躺在床上呼呼睡大觉,什么事儿都推给妈妈做。一天早上,我和妈妈叫他一起去操场锻炼身体,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还

7、有一次,我叫他吃早饭,可爸爸还在睡懒觉,嘴上含含糊糊的应着,可就是不出来。日子一天天过去,爸爸的肚子也一天天大起来,拍拍它就像小鼓。爸爸呀爸爸,你在这样下去可要变成一个猪爸爸了。这些信手拈来的文字虽然不怎么优美,比喻也不怎么恰当,更不用说立意了,但通篇洋溢着孩子特有的原始、稚气、可爱的语言特点。读着读着,你会被那些发自内心的真话、实话深深打动。因此,如果我们用儿童的眼光赏识儿童的作文,用儿童的思想宽容儿童的作品,也许,我们就能见到一些久违的、令我们感动的灵性及悟性1、 2童趣盎然作文思维的个性化笛卡儿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要学生实现个性化的表达,必须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

8、思维过程。在文章的生成过程中,思维活动一直贯穿始终,并处于核心地位。没有个性化的思维,也就不可能有个性化的立意、布局、语言。所以,作文必须有“我思”的触角才能掀开“我在”周围的各种迷茫,使作文成为“我在”的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和平台。1、2、1要开发儿童想象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鲁迅先生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高空,他想潜入蚁穴”。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段,儿童的想象力是异常丰富的。想象是思维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作文训练时,要有意识的多让学生进行续写、改写,想象未来和未知的世界,这样思维驰骋

9、的空间便会越来越广阔。有一位老师在教雨中一课时,就契机引导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放手让他们写想象作文。教师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淘气的苹果调到了马路上,经过了一次小小的旅行,它最愿意待在哪里?这时有的说愿意在箩筐里,因为箩筐里干净又安全。有的说愿意待在马路上,因为自由自在。教师抓住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顺势引导:如果你是一只喜欢在马路上的苹果,那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如果你喜欢在箩筐里,接着又会发生什么事?请你们写一写。还有些老师设计了假如我会变、我发明的智能机器、30年后的我等习作题目,让学生大胆放飞想象,确实有许多孩子写出了具有独特个性的文章。1、2、 2要激发儿童的思维裂变“

10、文成于思”,构思是学生把习作素材在头脑中进行条理化的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得让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超越思维定势,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思维,大胆求异,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如逆向思维、多向思维、联想思维,多让学生换个角度、换个层次去思考问题,不要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流畅而一触即发,深刻而入木三分,独特而别具匠心,做到了这一步,有何愁作文没有个性呢?1、 3童笔生花作文形式的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多角度的观察”,“有创意的表达。”什么是有创意的表达?它不同于作家的创作。教师不要以任何形式去捆绑孩子,只要把内容

11、表达好了,什么形式都可以用,不要有“作文该不该这样写”的顾虑。如写介绍家乡的物产可以用“设计广告”等形式,或者套用“说明书”的形式;介绍人可以借鉴“人物传记”的写作模式,也可以学写“课本剧”,或对人物进行“故事新编”;根据儿童善于异想天开的思维特点组织他们写“科幻小说”等想象作文,或编写“童话故事”;引导儿童写“环保”、“民工”等社会问题时,可以用“调查报告”的形式,甚至用上“开药方”的格式;鼓励儿童用“诗歌”、“儿歌”来描写生活情感,或以“日记体”、“书信体”来抒写内心世界。借助这些各异的形式,服务于内容,就会使儿童的作文更富于创意、更有新意。当然,我们的“有创意的表达”是形式的创新,并不是

12、片面的追求形式主义,它是对作文的外部包装,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打好写作基础的前提下,大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给自己的文章寻找一个最有利于表达而又最符合自己个性的外部形式,更好地展示自己独特的写作个性。同时,我们不能把“有创意的表达”定位过高,这样就会认为得造成另一种形式的拔高作文的倾向,又一次使儿童作文走上异路。1、 4童言灿烂作文语言的个性化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儿童并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他们更多的生活在物我一起、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因此,他们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一堂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学生说:“他睡醒了,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学生说:“她一伸懒

13、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个学生说:“他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突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特别懂事,他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其实,老师课前准备的答案是:“花儿开了,因为春天来了。”著名作家王旭峰说:“儿童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我们要尊重儿童的语言特点,尊重他们的表达习惯,肯定他们的“童话”欣赏他们的“童话”,鼓励儿童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作文中去。对他们学习和运用语言中所犯的错误,要持宽容的态度。儿童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套只属于他们的话语系统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套话语系统独特而富有情趣,词汇虽然

14、不丰富但很生动,语法虽然不够规范但有创意,表达虽不精确但足以描述他们的生活。如在孩子的话语中,下大雨不会说成“天地间像挂上巨大的珍珠帘幕”,而可能说成“雨点像小鱼儿一样从天上跳下来”;茉莉花在他们眼里不会是“婀娜多姿”,可能像“小猫的脚印”。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文,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也只有训练和发展儿童自己的语言,作文教学才有价值,儿童才有可能对作文产生兴趣。用儿童语言表达儿童生活和情感是顺畅的、自然的、优美的,刻意地生硬地要求儿童用成人的语言模式来反映和表达成人所需求的生活和情感,这不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也不是小学生语言学习的途径。我们要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真实生活,不

15、要让生动的“童言”变成常见的成人话语的粗糙复制品。只有这样,儿童作文才能多姿多彩。蒙塔索利曾说:“我们只有在儿童身上才能领悟到大自然的雄伟。”那是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的保留着人类的本性。善于观察孩子个性,张扬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的个性,给孩子们一枝自由的神笔,这才是儿童作文的根本意义和个性作文最终出路所在。2、 习作指导让学生的笔不再沉重 提起写作文,十个孩子九个头疼,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一是对作文缺乏兴趣和自信心,二是缺少写作素材,无事可写或有话写不出。作为教者,如何让学生的笔不再沉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2、1从思想和形式上淡化作文概念 从思想上“淡化”,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模糊“作文”的概念,采取多种形式,减轻学生心理负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发现、研究,去追忆、再现,去想象、推断,去剖析、感悟。让学生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我有什么就说什么,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写多也可,写少也行,没有字数、结构、形式的限制,只是要求:观察要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