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五篇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711556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五篇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五篇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五篇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五篇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五篇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五篇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五篇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参考计划五篇教学打算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互相构造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治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关于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协助。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一 一、学生根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能恪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在去年的期末考察中,合格率%但也有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松散,上课时能勉强恪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展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构成

2、和社会性开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依照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理解社会和品德构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标准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交融,引导学生通过与本人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开展本人的经历、情感、才能、知识,加深对自我、对别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根底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成根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才能,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才能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构成和开展,为学生认

3、识社会、参与社会、习惯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质量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节俭节约的态度。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老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质量。 3、初步构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认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认识。 5、关爱自然,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培育,初步构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 (二)才能 1、可以初步认识自我,操纵和调整本人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根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4、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可以清晰地表达本人的感受和见解,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可以与别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处理生活中的咨询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咨询题做出正确的推断和评价。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可以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咨询题。 (三)知识 、初步理解儿童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明白得规则、法律关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初步理解消费、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明白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开展的重要妨碍

5、。 3、理解一些根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简单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咨询题。 、明白在中国长期构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明白妨碍中国开展的严重历史事件。初步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立的伟大成就。 5、明白世界历史开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明白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详细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的,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学习,忽略才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咨询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

6、,灵敏选用教学组织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爽朗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开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遭到教育。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二 一、指导思想: 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习惯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根底。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构成和社会

7、性开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标准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交融,引导学生通过与本人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开展本人的经历、情感、才能、知识,加深对自我、对别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根底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成根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才能,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才能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 三、学生根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有学生35人,男18,女17,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特别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

8、和社会生活才能有了一定的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构成和社会良好开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打算。 四、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构成和开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习惯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质量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节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老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质量。 3、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本人的疼爱和他们的养育之恩,热

9、爱家庭、尊重父母长辈,以恰当的方式孝敬长辈。 、初步构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认识。 (二)才能1、可以初步认识自我,操纵和调整本人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根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可以清晰地表达本人的感受和见解,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可以与别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处理生活中的咨询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咨询题做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可以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咨询题。(三)知识 1、初步理解儿童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

10、群体的互动关系。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明白得规则、法律关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理解消费、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明白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开展的重要妨碍。 3、理解一些根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简单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咨询题。 五、详细措施: 、全面把握课程目的,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学习,忽略才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咨询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敏选用教学组织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爽朗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

11、、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开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遭到教育。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家庭、学校、社区10课时 第一、二周我爱我的家第三、四周我们的学校 第四、五周我生活的社区 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8课时第七周我学会了 第八周向“谁”学 第九周做学习的主人第十一周大家都在学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6课时 第十二周规则在哪里 第十三周规则有什么用第十四、五周我们给本人定规则 第四单元我

12、的角色与责任6课时 第十六周我是谁 第十七周我的责任第十八、九周我能做好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三 一、学生根本情况分析: 全体学生都爽朗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特别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四周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展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开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构成和社会性开展打根底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构成和

13、社会性开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依照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构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总目的要求: 1、开展自我认识和自我概念,构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展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展理解,谅解别人的社会认知才能和情感倾向。 3、确信本人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历,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明白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养

14、的关系;获得主动学习、独立考虑,做学习小主人的经历与体会;体验时间的珍贵,逐步养成操纵本人,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明白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展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咨询、多想的思维习惯。 5、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历规则的制定与修正正程,初步树立公民认识与民主观念。、明白常见的交通讯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明白得不恪守交通法规会给本人、家人、别人和公众带来损害,树立自觉恪守交通法规的认识,留意平安,平安回家。7、学习日常生活中平安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认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

15、健康平安地成长。8、提高分辨才能,不受骗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损害的场所,抵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本人的身体和生命。 9、明白得“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构造),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明白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0、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本人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关怀和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1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明白得本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 1、理解家庭的开展变化,明白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本人的成长与家庭开展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的,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学习,忽略才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咨询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敏选用教学组织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爽朗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