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策略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708993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策略在精彩纷呈的大家庭中,有一个充满温情的小家,那就 是“教研组”。这是一个激情四射的集体,这是一个携手共 进的团队。在这里,每一颗心都跳动着同一个节奏,谱写着 同一个旋律。我们用青春书写激扬文字,我们用心灵呵护浓浓 的兄弟姐妹情。合作,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和谐是我们永 远的追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 团结在一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 舞,能齐心一致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各随己愿单独行动的优 良教师 要好得多。”但长期以来,不少中学的教师,一讲到教 研活动就吐苦水,情绪很大。比如说,“那是教研员的事情 啦”、“那是名教

2、师的事情啦”、“对教学帮助不大啦”“没 有时间啦”、“浪费精力啦”、“会影响教学质量啦”,等 等。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态度呢?这里面有一个长期没有解 开的“死结”在作怪,就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平时所从事的教育 教学工作与要求开展的教研活动,没有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没 有形成应有的整合效应,而是各搞各的,两张皮的现象非常突 出。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开展教研活动呢?1明确教研活动的目的。教研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教研 活动的课题不在大而在小,不在深而在实,应想教育教学之所 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否则,教研活动就是瞎研究、空研 究。顾泠沅说过:“教师远

3、离身边教学改革与发展实践的研 究恐怕会高原缺氧”。2理解教研活动对提高自身素质的意义。新课程背景下的 教育,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所以,广 大教师无可选择地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这种能力,除了终 身学习的能力、教书育人的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就 是教育科研的能力,也就是教研活动的能力。一个教师如果 缺乏教研活动的能力,那就意味着缺少创新精神和工作潜能, 就意味着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3熟悉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有些教师片面地把教 研活动理解为听课、评课和写文章,这是一种很狭义的看法。教 研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如反思是教研活动中最普遍、 最基本的形式。教师在当前

4、的课程改革中就应学会如何在教学 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自我反思。又如,教研活动很强调集 体研究,教师就要学会如何参加集体研究,如何在集体研究的 氛围中学会 将大家的智慧集于自己一身。再如,要进行课题研 究,教师就必须学会如何选题、如何控制实验过程、如何结 题,等等。一句话,教师绝不能只凭个人意志、自我感觉、 工作习惯或几分热情去搞教研活动,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 法去搞教研活动。4学习深厚的文化知识与技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 学内容也越来越开放,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博览课 外书籍,广泛吸收养分,补充最新知识,这些都是教师增加和更 新知识积累、提高教研水平不可或缺的途径。“腹有诗书

5、气自 华”,教师博学多才,学生耳濡目染,也为学生刻苦攻读起到了 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例如,在教研组的评课活动中,教师点 评一般只是泛泛而谈,空洞乏理,出现“你好,我好,大家好” 的怪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缺乏学习,对学科教育的 本质与教育原理的内涵认识上有局限性,对教学行为的判断, 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缺乏先进理论与先进经验的 引领。一句话“心虚”,底气不足。5找准教研活动的“突破口”。教研活动的“突破口”, 就是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课题开展研究。这就要求教 师要树立起“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善于把一个又一个教育 教学中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经过“设计”转化为一个又一个富

6、有个性特色的教研活动课题,再通过攻克一个又一个研究课 题,来解决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种研究,最易 达到同步推进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 的。如上海市特级 教师于漪,将备课这个最常见、最普通、最 平凡的环节作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突破口”,尝试进行了 “一 篇课文,三次备课”的试验。即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不看 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方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分类处理各种文献的不同见解(我有他有,我无他有,我有他无)后修改方案;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 难之处,课后再“备课”。这一做法坚持三年,1978年,于漪 被评为上海

7、市语文特级教师。6着眼于小问题开展研究。教学实践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平 台和土壤。许多科研课题往往来自教学中的一得,许多卓有科 研成效的老师也多得益于教学实际的锻炼。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很多,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 择。在选题上应该着眼于小问题。以小见大,钻深研透,而 不要大题小做,泛泛而谈,浮光掠影。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 问题,如如何导入 新课?怎样提问更有效?怎样让预习更有 效?如何设置减负增效的作业?怎样进行课堂评价更有效?不要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知 道,能服务教学的研究,是最有现实意义的研究。7做教研活动的有心人。学校丰富的研究机会、独特的研究情景、鲜活的研究问题、

8、最佳的研究位置,为教师开展教研活 动提供了优越的研究条件。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时时留心周围的 一切,要自觉地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 的各种问题,要本着“教什么、研究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 本职教学工作去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能融为 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教研相长”的效果。8依托教研活动提升工作品位。教研活动是在本校展开 的,是针对本校甚至是本人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的,这 种实用性的研究,很容易显性形成教师实用性的教学教研素质 和后发优势,以帮助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多名师就是通过 教研活动造 就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 教师必须要学会 通过教研活

9、动来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教师完 全可以通过教研活 动来重塑自己的职业形象,教师有机会通过 教研活动来形成一种新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教师应善于在和学 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完善自我,成就事业。9养成经常性反思的习惯。教师每天都在从事教育教学工 作,新鲜感和好奇心可能会逐渐消退,难以怦然心动。这就需要 我们不断反思,去开辟新的思维空间,去探索新的奥妙。我们不 妨想一想,在那些人们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背 后,是不是潜存着某种契机和可利用的资源,或者潜藏着某种 危机与误区?这就需要我们反思。天天反思,天天会有新视 角,天 天会有新收获。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作为常常源于反思 之中。10体验教研活动

10、带来的快乐。教研组是学校最基层的组 织,是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重要阵地。一名教师在教研组的有 效 时间往往超过了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一个温馨和谐的小组 能让每一名教师产生家一样的归属感。试想,如果走进办公室 看到的都是自己的朋友,那么我的心情一定会像阳光一样灿烂,从而产 生幸福感的。教研活动是一个集体研讨、团队交 流、取长补短、智慧共享的过程,是一个和谐相处、平等对 话、共同进步、集体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幸福、快乐的过程, 这种快乐来自和谐的人 际关系,来自宽松的研究氛围,来自丰 硕的研究成果,来自于分享教学经验,来自于共享教育智慧, 来自于大家庭每个成员的共同进步,一起成长!有了这种快乐 的体验,老师们就会更加喜爱教研活动,主动参与教学研究, 认真搜集信息资料,自觉开展各种研究,积极投身研究之中, 深入探索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结出丰硕成果,分享研究带来 的喜悦,促进团队成长,实现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再提 高,这是教研活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