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锚杆施工组织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708716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浮锚杆施工组织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抗浮锚杆施工组织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抗浮锚杆施工组织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抗浮锚杆施工组织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抗浮锚杆施工组织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浮锚杆施工组织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浮锚杆施工组织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河铜牌房地产项目(二标段)抗浮锚杆工程施工方案四川省第七建筑工程公司二0一一年七月一日目 录1方案编制1.1 方案编制依据1.2 方案编制说明2、抗浮锚杆设计技术要求3、场地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3.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3.2 岩土土层特性3.3 地下水及土腐蚀性评价4、抗浮锚杆施工组织4.1 施工用水、用电4.2 抗浮锚杆施工孔口标高4.3 临时设施4.4 施工工艺4.5 施工方法4.6 关键过程控制4.7 质量保证措施4.8 工期计划4.9 施工工作量5、劳动力安排计划6、施工机械配置7、质量控制措施8、施工安全生产8.1 安全保证体系8.2 安全保障组织机构8.3 安全技术措施9、现场文

2、明施工管理10、环境保护管理措施附图: 抗浮锚杆平面布置图 NO:01高新区双河铜牌村项目抗浮锚杆施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方案编制1.1方案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J220-2002)(2)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 (CECS2290)(3)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CECS 22:2005)(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6)高新区双河铜牌村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详细勘察阶段,二零一零年九月)(7)双河铜牌房地产项目地下室结构设计

3、总说明(结施02/28)、双河铜牌房地产项目地下室抗浮锚杆平面布置图一和二(结施03/38-04/28)、双河铜牌房地产项目地下室底板及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一和二(结施05/38-06/28)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8)高新区双河铜牌村项目抗浮锚杆设计方案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2方案编制说明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上述相关资料而编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设计过程概不作详细叙述,设计成果详见高新区双河铜牌村项目抗浮锚杆设计方案中附图NO:01和NO:02(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抗浮锚杆设计技术要求(1)锚杆间距为32003200;(2)每根锚杆

4、的222(三级钢)点焊成束;(3)单根抗拔承载力设计值不小于175KN;(4)锚杆注浆体强度等级为M25水泥砂浆;(5)锚杆嵌入基础长度800(不含垫层厚度100mm)。(6)锚孔直径D=150,有效锚固长度L=8200,锚筋总长度为9000mm;3、场地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3.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大源,地势较平坦、开阔,交通便利。勘探点孔口高程介于485.10486.86 m,高差1.76m,平均高程486.23m。场地地貌单元属成都岷江水系二级阶地。3.2 岩土土层特性据钻探揭示,场地地层结构简单,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填(Q4ml)杂填土、素填土及第四系上更新统

5、冲积(Q3al)的粉质粘土、粉土、细砂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中砂、卵石及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组成等组成,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杂填土(Q4ml):杂色,松散,稍湿,主要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及大量的植物根系等组成,该层在场地内零星分布,层厚0.501.80 m。(2)素填土(Q4ml):杂色灰黑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粉土组成,含少许砼、砖瓦碎片及砂卵石等;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503.60m。(3)粉质粘土(Q3al):褐黄褐色,局部灰黑色,可塑,稍湿湿,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局部地段夹薄层粉土及细砂,含少量的铁锰氧化物及少量钙质结核,无摇震

6、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704.10m(4)粉土(Q3al):褐黄色,稍密,稍湿湿,主要由粉粒组成,夹薄层的粉砂及粉质粘土或呈互层状,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及云母,摇震反应较强,光泽反应无,干强度低,韧性较差;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303.40m。(5)细砂(Q3al):灰青灰色,松散,稍湿湿,矿物成份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夹少量云母片,局部因砂粒含量的变化,相变为粉砂、粉土或中砂,主要以薄层或透镜体状零星分布于卵石顶板,层厚0.202.00m。(6)中砂(Q3al+pl):青色灰黄色,湿饱和,松散,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夹少量云母片。

7、局部为细砂,以薄层状或呈透镜体分布于卵石层中,N120锤击数1.03.0击,层厚0.400.90m。(7)卵石(Q3al+pl):深灰灰黄色,湿饱和,松散密实。卵石成分主要由岩浆岩,少量沉积岩等组成,呈亚圆形,一般粒径2060mm,最大达120mm,偶见少量漂石;局部卵石层中夹1015cm的中砂透镜体;局部地段顶部卵石风化严重,大部分呈强全风化,卵石易捏碎;中部及下部卵石呈微中风化,少量卵石呈强风化;充填物上部含粘性土,下部主要为中细砂;卵石层中下部分布有中砂透镜体及夹层,根据N120击数和卵石含量,卵石层划分为四个亚层:1)松散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顶板,卵石含量5055%,排列十分混乱,绝

8、大部份不接触,N120锤击数24击/10cm。2)稍密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上部及中部,卵石含量5560%,大部分不接触,N120锤击数47击/10cm。3)中密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下部及中部,卵石含量60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N120锤击数710击/10cm。4)密实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中下部,卵石含量大于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N120锤击数大于10击/10cm。(8)泥岩(K2g):紫红色,稍湿湿,以粘土矿物组成为主,局部夹薄层石膏矿物,泥质胶结,散状块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呈中风化状,其层理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较发育,岩石相对完整,岩芯呈2030cm短柱状,岩芯

9、岩质较硬,局部夹薄层软弱夹层(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芯极破碎,局部用手可掰断及捏碎);上部局部地段分布厚度20150cm的强风化泥岩层(其结构已部分破坏,含大量粘土矿物,岩芯岩质较软,风化裂隙很发育,岩芯极破碎,可用手折断或捏碎)。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12.00m。3.3地下水及土腐蚀性评价场地地下水为赋存于粘性土层中的上层滞水以及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型潜水,受地下径流、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以地面蒸发、地下径流为主。勘察期间正值丰水期,受临近工地施工降水的影响,测得场地部分地下水水位,其埋深为6.207.60m,其相对标高在478.23480.01m之间,平均水位标高为479.33m,根据

10、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丰、枯水期年变化幅度为1.503.50m。据调查,场地历史最高地下水位约483.00m。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已有成功的降水设计与施工经验,砂卵石层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较好,属强透水层;上部的粉质粘土层透水性较弱,属弱透水层。该场地抗浮水位为483.00m。4、抗浮锚杆施工组织4.1施工用水、用电(1)根据选用设备情况,抗浮锚杆施工现场高峰期最大用电容量为500KW,搭接建设单位指定电源接口。(2)施工用水尽量采用抽取的地下水,生活用水按当地生活用水条件解决。4.2.抗浮锚杆施工孔口标高 防水混凝土底板顶标高为-8.40m,板厚500mm,按-9.00m(垫层底标高)作为抗

11、浮锚杆施工孔口标高,土方开挖至垫层底标高后,开始锚杆成孔施工,锚杆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后续垫层施工。4.3临时设施 (1)水泥堆场 66m2(2)砾石堆场 55m2(3)配电室 1个(4)材料工具房 1间(5)办公室 1间(6)民工住宿(约12人) 2间4.4施工工艺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人工捡底至垫层底标高锚杆孔位测放钻进成孔清孔提钻置入钢筋拔出套管填入砾石压力灌浆规程验收下一道工序4.5施工方法4.5.1准确测放出地下室基础梁、柱轴线,再根据设计单位的抗浮锚杆平面布置图确定锚孔位置并作标记。测放务必准确,测放过程中作好记录,检查无误,再由监理单位复查定位准确性。在抗浮设计范围外应设置固定点,并用

12、红油漆标注清晰,供测放、恢复、检查桩为用,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经常进行复测,确保孔位的准确。孔位放测完毕后保证偏差50。4.5.2钻机成孔:在确定锚杆孔位后,用YXZ90型液压锚杆钻机钻孔(边加钻杆边加套管),钻头直径为146,经连续钻孔后,开孔直径扩大为150以上。该成孔采用跟管钻进,并且利用空压机产生的高压空气进行排渣,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套管在下钢筋束及灌浆管后用SH-30型拔管机或液压拔管器拔出;4.5.3清孔提钻:终孔后利用高压空气清除孔内余渣,直到孔口返出之风,手感无尘屑为止,避免孔内沉渣存在,同时现场工程师及质检员进行孔深检测,锚孔偏斜度(不宜大于5%),符合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施

13、工;4.5.4置入杆体(制作):钢筋制安见设计单位的抗浮锚杆结构图,锚杆杆体上端钢筋伸入防水混凝土底板内长度为800mm。若底板砼厚度不足35D,则钢筋末段采用弯钩形式(钢筋上端距离基础底板顶面不小于5cm)将锚杆拉筋与防水混凝土底板钢筋绑扎在一起,同防水底板混凝土浇筑时一起隐蔽。终孔验收后,将主筋放入钻孔。主筋放入钻孔之前,先向孔内投入少量砾石(其含泥量应小于5%),使主筋就位后其底部与孔底之间有75mm左右的距离。注浆管顺直地与主筋绑扎在一起,放下锚杆时应徐徐将主筋下至孔底,使之就位,灌浆管底部0.2m以上钻凿6泄浆孔8个,间隔300mm,管端口与孔底保持50-75mm。为确保锚杆保护层厚

14、度不小于25,在锚杆杆体放置时确保居中。如果钢筋表面有铁锈,用钢丝刷清除后方可置入钻孔。4.5.5填入砾石:拔出套管后即填入砾石,砾石规格为0.51cm;4.5.6拔管:套管在下钢筋束及灌浆管后用SH-30型拔管机或液压拔管器拔出。提拔套管时,边拔套管边下砾石。拔管时应保证钢筋不随管拔出,并随时复核钢筋上余长度。 4.5.7压力注浆:(1)制浆:1.制浆设备:100/3.5制浆机;2.制浆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32.5R;现场施工用水;3.浆液配比:水灰比1:10.5;4.搅拌时间:t3min。(2)压力灌浆:1.压力灌浆准备:灌浆前,检查制浆设备、灌浆泵是否正常;检查送浆管路是否畅通无阻,确保注浆过程顺利,避免因中断情况影响压浆质量;2.灌浆设备:3SNS泵;3.压浆管路检查:灌注前先压如压缩空气,检查管道通畅情况;4.灌注方法:采用孔底反向注浆的方式,浆液从注浆管向内灌入,待浆液冒出后,停止压浆,等浆液下沉后,再次压浆,直至浆液不再下沉,注浆饱满,;5.灌浆压力:大于1Mpa;4.5.8抗拔试验:抗浮锚杆施工完成14天后,可进行抗拔试验,验收试验锚杆数应取锚杆总数的5%,且不应少于6根,最大试验荷载为锚杆设计轴向拉力值的1.50倍且不超过锚筋强度标准值的0.8倍4.6关键过程控制为了保证每根抗浮锚杆达到设计抗拔力要求,施工中严格控制以下影响质量的关键点:(1)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