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汉语言文学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70567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汉语言文学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汉语言文学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汉语言文学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汉语言文学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汉语言文学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汉语言文学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汉语言文学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汉语言文学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021汉语言文学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文献综述: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在收集经传的基础上对小篆所做的全面 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学术价值极高,研究者代不乏人,著作如 林。据阳海清等编撰的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说,说文解字 及其研究性著作共计1849种,其著录部数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有 清一代,对说文解字的研究非常盛行,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其中特别突出的是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说文四大家,王筠说 文释例、说文句读重于形,桂馥说文义证偏于义,朱骏声说 文通训定声侧重于声,独段氏注形音义三者并重。近XX年来,说 文解字的研究,有综合性研究、词义研究、“六

2、书”研究、历史文 化研究、体例研究、比较研究、方言研究和许慎说文解字研究等 8个方面的新成就,本时期说文解字研究显示出重视普及性研 究和学科转向渐趋自觉等新特点。礼学研究可分为四类:以礼经以及其它儒家经典中记载的礼为对 象的礼经学,主干是三礼学,涉及对其它儒家经典中记载的礼的研究; 以仪制的撰作和仪制的研究为对象的礼仪学;对礼的本质、价值、功 能和历史作用等问题进行理论性的论证和阐发的礼论;由礼在中国的 泛化现象滋生的泛礼学。礼学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一直是显学。 孙诒让周礼正义是中国传统礼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宣告了传 统礼学时代的终结。经过三四十年的沉寂后,礼学研究在我国学界逐 渐得到

3、复苏和重振,推出了一些相当分量的成果。特别是曹元弼、沈 文倬、陈成国师生三代,前后相续,成为20世纪以后礼学传承中引 人注目的一脉。复旦大学杨志刚教授认为,现代礼学研究有以下特点: 一是从比较早的时候起,就注意到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古礼。“文 化”概念的导入,给礼学研究这门传统学问注入了新的研究意识,二 是形成了一种多学科、多方位的研究态势,拓展了现代礼学的研究领 域,三是注重古代文献资料与新发现的考古资料、古文字资料以及民 族学资料的互相印证,四是以沈文倬、杨宽等为代表,初步建立起新 的研究范式。二、选题背景及其意义说文解字不单单是一部学术著作,该书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 发展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4、XX年11月在河南瀑河召开了首届许慎文化 国际研讨会,学者对说文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近代以来,戴震 提倡以训诂明义理,学者多受其影响,致力于小学,但研究者多偏重 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将其当作经学附庸。实际上,说文“天 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虫杂物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几乎是许慎时代社会生活 的实录,有关当时社会生活的典章制度、名物、思想等都可以在这里 找到反映。对于这样一个宝贵的文献资源,历代研究者虽用力颇勤, 但鲜有学者从社会学方面来研究,更没有从礼学的眼光来研究说文 解字的。利用文献典籍及考古出土资料并参之于民族学资料来研究 古礼已成共识,但利用说文解字以及相关古文字资料来从事礼学

5、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社会生活一方面由语言文字所反映,另一方面也在语言文字的发 展中发挥着能动的作用。在中国古代,礼几乎是无所不包的社会生活 的总规范,影响、浸淫至制度、器物、行为、观念形态各个层面。以 儒家经典“六经”言,皮锡瑞经学通论三礼就说,“六经之文, 皆有礼在其中。六经之义,亦以礼为尤重“,曹元弼先生说:“六经 同归,其指在礼。易之象,书之政,皆礼也“。许慎生活的时 代,今古文争论激烈,“五经无双”的他不可能不在其著作说文 时烙下礼的痕迹,反映自己的礼治思想。包括三礼在内的先秦典籍以 及当时的礼既是许慎撰作说文的资料来源,也为其提供了编写撰 作的指导思想,还提供了一种据礼释字的研究方法

6、。研究说文解字, 领悟作者的微言大义,可以更本真地认识中国古礼。因此,把说文研究同中国古礼研究结合起来,运用礼学来研 究语言学和运用语言学来研究礼学,准确地揭示其内在关联,既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又为我们准确地认识古礼 开辟了另一条途径,丰富扩充礼学研究的视野。三、研究内容说文引称的礼书。许慎在说文叙目里说,“其称易孟氏, 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与所 不知,盖阙如也”,引用的礼书是周礼,此外许慎还引用礼记 等先秦礼类典籍。对说文引用的礼书进行系统的整理,并对相应 内容与今本进行比较,研究许慎引称礼书的依据和规律。说文记载的古礼。说文保存了

7、有关上古礼方面大量的重 要信息,反映出先民们用礼行礼的痕迹,成为今之学者探索古礼的渊 薮。许多精蕴的解说,资料性甚强,有助于考史和印证古礼。如:说 文卷一上玉部:“瑁,诸侯执桓圭朝天子,天子执玉以冒之似犁冠。 周礼曰:天子执瑁四寸;十三下士部:“圭,瑞玉也,上圆 下方。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于执蒲璧,男 执谷璧,皆五寸,以封诸侯。从重士。楚爵有执圭。”这是由瑞信礼 仪说明等级制度。这一部分的研究将依据古礼的五分法进行分类梳 理。说文表述的汉礼。说文一书,大量记载当时的社会生活, 尤其是礼教、礼制、礼论等,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反映当时礼制礼俗的 文献,可以看作是研究汉礼的一个可靠

8、的资料来源。如第三部示部释 祜和十二部释庄皆曰“上讳”,反映当时的避讳之礼。说文涉礼小篆的追源。许慎博综篆籀古文之体,发明六书之 指,因形见义,分别部居,可以上溯造字之原,下辨分隶行草递变之 迹。清代学者孙星衍说:“说文不作,几于不识六义,六义不通,唐 虞三代文字不可复识,五经不得其本解。”将结合古文字演变和当代 语言学研究成果对涉礼小篆进行词源学上的研究。说文古礼名物制度铃释。经礼为三代制作精意所存,有非可 仅执义理以求之者,固必释训诂,铃名物,征制度,而后义理乃现。说文分类别目、以类相牵,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广博性,古礼许多 名物赖说文而存之。本部分将按礼仪、礼器以及礼物等进行研究。经礼与说文

9、释字体例。许慎在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 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日 会意,五日转注,六日假借“,细考经礼,其中训诂之语多为许慎所 用,其行文体例、风格亦多受礼经影响。本部分将考证经礼对说文 成书的影响。文字演变与古礼变迁。三代之时,礼乐大行,“郁郁乎文哉”,学出于官,文字受官方 绝对控制,看起来比较统一。战国之际,礼崩乐坏,私学昌盛,文字 形体急剧变化。始皇隆法黜儒,有仪而无礼,虽欲“书同文”,但秦 书实有八体。汉初,礼久不行,古今文字交接过渡,文字写法纷呈不 一,点画出入随便。至汉武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字虽稍稍统一, 但数百年之流毒,非竟日可除,说文成书前

10、后的碑刻文字,也是 别体繁出。这一部分研究礼之变迁与文字演变的内在关联。经礼今古文之争。两汉之际,礼经学特别是周礼之学,在东 汉经学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枢纽的地位。极力推崇古文经学的许慎是 古文经学大家,在撰写说文解字时吸收了大量古文经学的成果, 但也有极少部分吸收了今文经学的优秀成果。这一部分结合许氏所著 的五经异义,参之以同时之贾马何郑,研究两汉经礼今古文之争。说文礼治思想。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对同一社会文化现象的 解释是不同的。许慎虽没有专门的礼学专著,但他的礼学思想在说 文的注释及编排、所用资料的引称等方面得到体现。如在释玉有“五 德”,提出“仁、义、智、勇、洁”之说:“玉,石之美有五德,

11、润 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尊以远闻智之 方也,不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桌之方也。象三玉之连I其贯 也,凡玉之属,皆从玉。”研究说文包含的礼治思想,可进而推 衍出许慎的礼学思想。四、研究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拟采取的解决方案研究重点:许慎的礼学思想。许慎“五经无双”,说文出后, 同时代郑玄注经,晋灼写史已多加引用,许氏对我国古代文字的发展 自然功不待言,其礼学思想也意义非浅,上升、提炼其礼学思想,可 以发现当时的思想发展轨迹。研究许慎的礼学思想必须放在当时的社 会大背景之中,通过与许慎同时代的经学家的活动考察中,发现与之 相关的信息,确保其思想研究的真实、完整性。难点之

12、一:礼古文字知识。说文里集中整理保存了上古汉语 的语音、词汇资料。在研究礼类文字的词源时,必须把握古代文字的 演变规律和轨迹。古文字的研究涉及文字、音韵、训诂三个方面,而 三者往往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例如,从文字上考察,“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 乳而浸多也”。但同时,“声在文之先,意在声之先”,即声音是用来表达意思 的,而文字是用来记录声音的,“故凡发音部位相同的字,其义多相 同或相近“,由此可见文字与读音关系也非常密切,要求研究者必须 有扎实的古文字研究功底,这种素质就是相当艰巨的挑战。难点之二:礼今古文之争。根据许慎的五经异义,两汉的群 经各家学说,存在今文

13、、古文两派的基本界限;两派的区分标准,又 在礼制。晚清的廖平发挥许慎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今学博士之礼 制出于王制,古文专用周礼,故定为今学主王制、孔子, 古学主周礼,然后二家所以异同之故灿若列眉,千谷百壑得所归 宿”。经学今、古文分派问题十分复杂,虽然研究者虽众,但聚讼千 载的学术问题还须探讨。对于上述难点和重点,拟在熟悉掌握典籍和综合分析文献训诂材 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从中稽核出符合历史面 貌的结论来。五、论文工作量及进度论文涉及说文学及古礼两大艰深学术领域,工作量浩大,体 现在:艰深的文献阅读:研究者必须对说文及三礼有充分的阅读和 准确的理解,这些文献内容艰深、专业性

14、强。另外须对前辈礼学与说 文学的研究成果很好利用,对许慎时代的历史面貌有准确把握,需 要古文字学方面的坚实基础,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就 是说要有大量坚实的文献阅读作为基础。繁重的文献梳理。作为交叉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只有在大量的资料占有、整理后并 进行仔细认真和富有发散性的分析、归纳后,才能发现二者之间可能 存在的内在联系,材料梳理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哪些有用, 哪些会产生误导等,研究者应当正确处理。严密的论证推理。许慎本身流传下来的资料并不多,前人的研究 成果也大都集中于文字学研究方面,这项研究提出的许多新观点新结 论必须有缜密的论证,运用严密的推理方法对观点进行支撑。论文进

15、度:XX年6月前完成本项研究的资料收集与文献阅读8月前说文引称礼书的整理10月前说文记载的古礼疏证12月前说文记载的汉礼考订XX年2月前说文涉礼小篆的词源学研究4月前说文记载的古礼名物制度考证6月前三礼与说文行文风格特点研究8月前经礼今古文之争的历史考察10月前说文礼学思想研究12月前文字演变与古礼变迁关系XX年4月前学位论文的润饰6月前论文答辩六、论文预期成果及创新点论文预期成果:专著及系列论文。创新点:1、开辟说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研究说 文解字,特别是从礼学的角度系统地进行研究,本研究尚属首创, 并为今后与其他儒家经典的结合研究奠定基础,形成说文说经系 列。2、研究许慎的礼学思想。研究说文者虽众,但尚无对许氏学术 思想尤其是礼学思想进行探讨。研究许慎的学术思想可对经学的今古 文之争提供材料学上的支持。3、开创古礼研究新思路,也就是说,对礼学的研究可以从古代 文献、地下出土、民族学资料“三重推理”法扩充包含古文字资料的 “四重推理”法。七、完成本课题拟阅读的主要文献1、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姚孝遂主编中华书局2、金文编容庚先生编著,张振林马国权摹补中华书局3、积微居小学述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