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705583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芷江侗族自治县罗旧镇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课题 诗五首编写时间5月 9 日主备黄建文审核肖飞课 时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3、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4、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学习重难点: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3、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 质疑讨论学习过程:自主预习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情况1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金樽( )投箸( )挂罥( )塘坳( )布衾( )狐裘( )风掣( )2、 学生齐读课文。3、 结合注释疏通诗意。二、探究学习(一)、饮酒1、学生齐读。2、解题。饮酒选自 ,陶渊明, 人,名 ,字 ,世称 ,自称 ,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3、探究质疑。(1)提问: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2)提问:赏析“心远地自偏”。(3)提问:“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是指什么?(4)提问:饮酒的主旨是什么?(二)、行路难1、学生齐读。2、解题。李白(701-762),字 ,号

3、,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与杜甫合称“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不平之感。4、 探究质疑。(1)、这首诗分几层?(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3)、诗人引用吕尚和伊尹的故事目的是什么?(4)、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感情?三、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学生齐读。

4、2、解题。(1)杜甫字 ,因居少陵,自称 、 ,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有杜工部集因其生活在唐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 ”。杜甫被称作“ ”。3、赏析。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写 。怒号”写 ,“卷”“三重”写 。“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其中“ ”“ ”“ ”“ ”“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 的心情。第二节五句,写对“ ”的感叹。“ 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 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 到 ,写自己又从 到 ,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第三节八

5、句,写 。“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床头”二句,写 。“自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 ,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 联想到 ,为下文作好铺垫。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 。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

6、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 。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 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5、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学生齐读。2、解题。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 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 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

7、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3、探究质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把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本诗以雪为线索,雪一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洁语言概括画面内容。(五)、己亥杂诗1、学生齐读。2、解题。龚自珍,号 , 代人,近代 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3、探究问题(1)、提问:“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是怎样理解的?从这两句诗中你联想到了什么?(3)、这首诗表达了怎么样的主题?当堂练习1、 背诵五首古诗。2、 完成基础训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