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702322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课题申报表课题名称: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者: 冯小苗 所在单位: 济源市实验幼儿园 申报日期: .0 一、 课题研究者基本信息(略)二、课题设计论证(可附页)1、课题界定及理论根据课题界定:幼儿良好进餐行为是指幼儿在进餐时所必须遵守的某些简朴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指在进餐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形。例如幼儿在进餐时对的使用餐具、具有良好用餐姿势;不挑食,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课题研究的根据:国内最早从事小朋友心理研究的陈鹤琴先生说:“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种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

2、、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种基本,若基本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幼儿园教育指引纲要中也明确规定:“幼儿园应把增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其在健康领域目的第二条中有明确表述: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健康领域内容与规定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幼儿时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神经可塑性大,婴幼儿容易接受影响和教育,并将留下深刻的痕迹,这时良好的教育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白: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某些行为有一种核心期,在这个时期

3、内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予以必要的刺激和协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期的影响。特别学前期幼儿,她们的可塑性强,可以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多种信息,因而也是理解社会、学习多种行为、规则规定的抱负时期,更是进餐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2、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选题背景: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核心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然而,当今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诸多幼儿对进餐不感爱好,有时甚至体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

4、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我们曾观测过,初入园时能快乐独立进餐的幼儿大概只有20%。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 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核心期,后来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体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体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注重,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增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5、。研究意义:(一)良好的进餐行为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行为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核心期,其维持生命和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必须通过进食各类食物并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来获得。长时间的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将会导致幼儿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多种营养不良症状,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 (二)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一定的增进作用。研究表白,幼儿进餐时肌肉的运动、舌头的运动、口腔的动作及吞咽等进餐技能,对口头言语清晰度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不良的

6、饮食习惯会阻碍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影响其口语体现的清晰度,并进一步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三)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终身习惯的发展奠定良好地基本。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核心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易受外界的影响和支配。这时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培养,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有助于增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此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特别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课题研究目的:(一)卫生进餐(餐前洗手,餐后漱口;认真清洗,

7、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注意桌面清洁。)(二)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快乐的进餐。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三)礼貌进餐(不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对的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课题研究内容:(一)通过调查,研究幼儿进餐习惯与身长发育状况的互相关系。(二)小班幼儿进餐技能的指引。(三)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行为,并初步摸索解决问题的措施。4、课题研究过程及措施课题研究过程:(一)调查理解幼儿进餐行为现状及与身长发育状况的互相关系。、 通过家访、调查、座谈、观测等手段,理解小班刚入园幼儿进餐行为的现状(涉及餐前与否

8、懂得洗手,能否独立进餐;会不会偏食,用餐时间等)。B、 调查理解幼儿的体检成果与平时进餐习惯之间的互相关系。C、分析小班幼儿导致进餐不良习惯问题的诸多因素。(二)多方面、多形式地培养小班幼儿进餐行为习惯。A、运用多种集体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进餐习惯。B、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对进餐行为加以示范传授,在现场进行规范的演示,有助于幼儿的进一步的掌握。C、积极开展各类区角、游戏活动,为幼儿掌握及巩固良好进餐行为提供的机会和条件。D、运用环境进行濡染,有目的、有筹划地进行进餐行为的培养和训练。E、对特殊幼儿进行个案跟踪观测,记录对她们所进行的某些研究措施与手段,以便用来进行个案的研究。、密切家园联系,保持家园

9、教育的一致性。课题研究措施:(一)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理解小班幼儿进餐状况,进行现状调查,做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分析。(二)观测法:有目的、有筹划的观测幼儿在平常生活中进餐行为的体现状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三)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幼儿进餐教育的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举办专项讲座,针对实际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定期不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交流,经验简介,补充、完善实验,扩大实验成果。(四)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测,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措施。(五)行动研究法:通过在平常的教学中创设某些情境活动,进行幼儿进

10、餐礼仪技能的训练,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用的教育措施在实行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摸索反思总结。注意教师的示范、解说和教育评价。、课题研究条件及保障:一方面我园是河南省示范幼儿园,有近三十年的办园经验,幼儿园管理和教学质量堪称一流,曾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幼儿问题行为游戏矫正实验基地”,参与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学“九五”规划课题研究,并已有多项省、市级课题结项,我园的省级课题幼儿一日生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于九月份顺利结题,并通过了河南省基本教育教学研究室专家组的鉴定,荣获了河南省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我园硬件设施完善,藏

11、书丰富的图书馆可为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资料支持,现代化教学实验仪器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设备保证,研究经费也有充足保障。另一方面,课题组领导王园长具有中学高档职称,具有丰富的指引教育教研经验,曾负责多次省级课题的研究并获奖,受到众多领导、同行、教育专家高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且工作认真负责。因此,我们能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并能顺利完毕课题获得较好成效。三、研究筹划及预期成果研究阶段及内容阶段性成果内容及形式前期准备阶段(月1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对托班幼儿进餐状况进行调查,记录,分析因素具体实行阶段(11月8月)对幼儿进餐行为进行前期测评,分析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因素总结报告阶段(8月10月)(1)对幼儿的进餐行为进行后期测评。(2)收集、整顿课题研究的经验资料:有关照片资料、观测记录、反思笔记、典型案例、教案设计、论文、研究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