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697556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编 经典精神分析学派7.潜意识(1)无意识是人格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但被压抑的欲望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潜意识中仍然活动着,以求满足。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支配着人的行动。特点:无矛盾性;无时间性;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非现实性;能量大,活跃,易变换(2)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3)来源:梦、口误、笔误、记忆错误、压抑的遗忘、祖先的经验等8.结构模型后期,弗洛依德对自己的人格理论提出的较大的修改,

2、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说。(1)本我(本能我)位于人格的核心且个体完全意识不到的心理领域,是唯一天生的成份,由先天的本能和原始的欲望组成;是完全无意识的,其活动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中具有的精神能量是“力比多”,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基本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本我的特征:不现实,与现实没有联系,它经常通过追求本能欲望来满足快乐原则;不合逻辑,可以让互不相容的观念同时并存;缺乏道德观。(2)自我(现实我)自我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标志是:婴儿学习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的时候。为了解决本我和现实的矛盾,分化出一个新的机构自我。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是现实生活的承担者。自我是人格的决策

3、和执行部门。自我是在本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自我在本我与现实之间、本我与超我之间起调节、整合作用。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维护统一的关键因素。自我的调节功能: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存;调节本我的原始需要,以符合环境条件;抑制不能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调节和解决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3)超我(道德我)是从自我分化出来的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代表社会价值的人格部分,合并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标准,儿童5岁时,超我发展起来。社会的价值观和标准由父母传递给他们。超我有两个方面:良知和自我理想。良心是儿童受惩罚而内化了的经验,它负责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做惩罚(内疚);自我理想是儿童获得奖赏而内化了

4、的经验,它规定着道德的标准。超我对自我满足本我需要的方式、方法起着监督和指导作用,代表着良心或道德力量,其活动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的主要功能:抑制本我不为社会要求所容的各种行为,特别是性欲和攻击性;说服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下,按现实可能的情况,允许来自本我的冲动有限地表现出来。在一个健康的人格当中,这三种结构的作用必然是均衡、协调的。自我得应付并协调来自三方面的要求,“一仆三主”。在弗洛伊德看来,如果这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就得到正常发展。三个系统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往

5、往产生焦虑,导致精神病和人格异常。三个系统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精神病和人格异常。三我结构的比较本我自我超我性质生物心理社会来源遗传经验文化取向过去现在过去层次无意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和无意识原则快乐现实道德理性非理性理性不合逻辑实质主观客观主观9.人格发展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主要是性本能的发展,提出了心理性欲发展理论。根据里比多的发展将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阶段年龄性敏感区主要发展任务(潜在冲突来源)固着后的成人性格特点口腔期0-1口,嘴唇,舌头断奶嘴部行为:抽烟、过度饮食;依赖他人;挖苦别人,好辩论肛门期1-3肛门上厕所的训练吝啬、固执、冷酷、破坏、脾气暴躁性器期3-6

6、生殖器俄狄浦斯情结 奥列屈拉情结道德约束力弱,难与权威人士相处潜伏期6-12无特定区域防御机制的发展无(一般在此阶段不会发生固着)生殖期12以后生殖器成熟的性亲密行为10.自我防御机制(一)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为了抵抗来自本我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二)特点:控制冲突和情感;在潜意识层面进行;各种机制互有差别;可逆性;适应性和病理性(1)压抑:把超我不允许的欲望和动机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自己意识不到其存在,也就感觉不到焦虑和痛苦。这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2)合理化:一种自己能接受的、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

7、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 酸葡萄 当人得不到自己希望的东西时,内心会相当失望和沮丧,有人会刻意贬低自己过去追求的东西。这就是“酸葡萄”。􀂙 甜柠檬 虽然生活中发生不如意的事情,但个体努力强调事情的美好的一面。(3)反向作用:为了掩藏某种欲念而采取与此欲念相反的行为。这也是被压抑的冲动进入意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矫枉过正”、“此地无银三百两”。(4)移置:指将不能接受的欲望转移到其他各种各样的人和物身上,从而使原始冲动伪装或隐藏起来。如,单位上受了气,向家里人发泄。恐怖症病人所害怕的对象在正常人看来都是不值得恐怖的,原因是病人在无意识中把真正害怕的对象置换成不

8、值得害怕的对象。(5)投射:投射是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映在对事物的解释中的心理倾向。􀂙 当一种内部的、本能的冲动太令人焦虑时,自我可能把这种不受欢迎的冲动归于某个外部对象,通常是另外一个人,用这种方法摆脱焦虑。如“借题发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6)认同:指个体潜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如自恋认同(对那些与自己有相同特点的人的认同)、目标定向认同(个人的对某个成功者或伟人的认同)、强制性认同(个人同权威者的禁令保持一致,通过顺从潜在敌人的要求以避免惩罚)。(7)否认:是指个人潜意识的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如,否认丈夫已

9、死。(8)退行:指个人遇到挫折时以其年龄较幼稚的行为来应付现实的困境。与固着同时发生,总是退化到固着的发展阶段。退行和固着在僵化和幼稚上相似的,但退行比较短暂,固着则需要较长时间地消耗心理能量(9)升华: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11. 原型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原型是对某一外界刺激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可以是某个人物、某个情境或某些抽象概念。所有原型的集合就构成了集体潜意识,原型深埋于心灵之中。原型是情结的核心。原型作为核心,发挥着类似磁石的作用,它把与它相关的经验吸引到一起形成一个情结。情结从这些附着的检验中获取了充足的力量之后,可以进入意识之中。原型

10、只有充分形成了情结的核心,才可能在意识行动中得以表现。原型数量多,具有普遍性。荣格总结出几十种原型,最主要的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和自性。它们在人格结构中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1)人格面具(Persona)-顺从原型是指人与外部环境协调的部分,是心灵的一部分,人在不同的场合可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实际上是一种适应。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是精神的外部形象。人格面具的作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2)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异性原型又称男女两性意象。前者指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意向,后者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意向。阿尼玛(人格内部形象):阴性基质,男性精神中带有女性特

11、质;阿尼姆斯(人格内部形象):阳性基质,女性精神中带有男性特质。它们是人类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男女相互交往和共同生活的经验形成的,为我们建立起一种无意识的标准,影响到我们对异性的选择和反应。(3)阴影(Shadow)-同性原型代表那些人们不愿意承认,并试图向自己和他人隐瞒的品质,是人的不良思想、邪恶感觉和罪恶行动的根源;阴影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必须发展一个强大的人格面具来对抗阴影;阴影一部分存在于个体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消极情感),一部分存在于集体无意识中(人类遗留下来的恶的东西)。(4)自性(Self)核心的原型它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荣格

12、认为这是人性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自性象征着一个人完美、圆满和整体的理想,其最终的象征是曼荼罗,其代表着无意识对统一、平衡和完整的追求。12.中年危机:人到中年,婚姻和事业已基本稳定,外界成就达到巅峰。可荣格发现,大多数人虽然功成名就,却总免不了感到了无生趣,他把这种现象称为中年危机。他认为人们到了中年之所以会出现危机,是因为在此前的长时间内,人们把心理能量指向外在的物质,而到了中年之后,物质生活已经满足,心理能量被收回,由于人们长期忽视了精神的追求和内形成长,当心理能量回归内在的时候,会无所依托,便出现了危机。13.八种人格类型(1)思维外倾型:按照固定的规律生活。客观而冷静。善于思考但很固执

13、己见。情感受压抑。(2)思维内倾型:特别喜欢离群索居。由于缺乏活动判断力而不愿社交。是极为聪颖而不顾现实实际的人。情感受压抑。(3)情感外倾型:对传统和权威极易动感情,十分尊重、追求与社会协调的社交者。思维受压抑。(4)情感内倾型:文静、多思、极为敏感。莫名其妙的孩子气。对别人的观点和感情无动于衷。感情冷淡。思维受压抑。(5)直觉外倾型:作出决策是由主观预感而不是客观事实为指导。极易变化而富有创造性。难于长期坚持一个观点,而能很快接受另一种观点。对自己的潜意识了解很多,感觉受压抑。(6)直觉内倾型:一个能产生一些新颖的而“奇异”的观念的离奇古怪的梦想家。很少为别人理解但对此毫不在乎。生活的砝码

14、是内部的主观体验而不是以外部的客观经验为依据。(7)感觉内倾型:生活只是受现时所发生的事情指导。爱好艺术、有被动性、沉着。由于主要关心的是所发生的事情而超然于各种人类事务。直觉受压抑。(8)感觉外倾型:追求欢愉、快乐,善于社交。不断寻求新的感觉体验。也许会对美味的食品、精致的艺术等这类东西感兴趣。非常实际。直觉受压抑。14自卑感自卑感的补偿:补偿觉知自身生理缺陷后,集中力量发展功能不足的器官。超补偿承认缺陷,发展自身其他机能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自卑感的作用:给人的生存发展带来不便,成为推动个体发展的动力。自卑感的普遍性,自卑感支配着人的心理活动,这种自卑感和向优越的努力是正常的、内在的,是人的

15、行为的动力因素。有了自卑感,人也就有了补偿的需要(有意和无意),不断地补偿而又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的优越努力,如此持续不断,这便是一个人发展的基本动力。自卑感和补偿是人格发展的动力。追求优越是人们寻求补偿自卑感或无能感的主导动机,是所有动机背后的中心动力学力量。􀂄 根源:追求优越是天生的,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东西。􀂄 结果: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两种情结都会出现一种病态的补偿现象,称之为过度补偿,是对自卑感进行补偿的夸张形式。15.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1)早期记忆:早期记忆总是与人们目前的生活风格相一致。(2)出生顺序:出生顺序的不同导致儿童在家庭中得到的社会经验不同。(3)对梦的解释:他认为梦更主要是体现出个人对日常生活中所遇问题的态度,因而梦贯穿了人的生活风格。16.阿德勒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比较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异同相同点:阿德勒提出自卑超越方式来源于生理方面的某些缺陷,这本来是弱势的一面反而成为了心理上力求得到补偿的源泉。这个观点和弗洛伊德所宣称的人对不完全的性发展会采取补偿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是继承了弗洛伊德的观点;提出了和“阴茎妒羡”有些类似的“男性钦羡”,但和弗洛伊德只认为女性羡慕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