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 摸着石头过河的利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68769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档 摸着石头过河的利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档 摸着石头过河的利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档 摸着石头过河的利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档 摸着石头过河的利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的基本内涵摸着石头过河,是边干边总结,通过试错摸索规律、寻找路径的改革方法, 这一方法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必然选择。当时,我国的改革开放刚起步,既没有现 成经验借鉴,对改革的认识也不够清晰,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只能大胆闯、大胆 试,一点点摸索,出现问题及时应对,发现问题马上纠正,在实践中逐步明晰改 革的方向和路径。应当说,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理性选择,符合当时 的时代背景。顶层设计最初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概念,要求用全局观对系统各层次、各要素 构成进行统筹协调,在最高层次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求在实践中避免混乱 无序。二战后,顶层设计被应用于军事和社会管理领域

2、,后来逐步引入政府战略 制定和决策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提并论,共 同作为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的保障措施,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 合,这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我们改革的方法论。二、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是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由于摸着石头过河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随着改革的深化,必须加强顶层设 计,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一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关 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30多年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 绩,很重要的是我

3、们注重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 的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否则损失将是无可挽回、无法 弥补的。因此,改革既要注重顶层设计,尽可能少走弯路;又要摸着石头过河, 对于看不清楚、拿不准的改革,要先行探索,积累经验,然后再在面上推开。只 有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平稳进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二是深化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进行的改革大 多数属于增益型改革,参与改革者几乎都是受益者,而且参与改革者的利益增进 并不损害其他群体的利益,因此容易得到参与改革者的认同,达成社会共识。随 着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涉及的利益越来越复杂,面临的阻

4、力越来越大。 各种深层次的矛盾纷纷显现,各种经济、社会、政治问题相互交织,使得任何一 项改革都可能牵涉其他改革,任何一项改革都很难通过制定一两条政策来解决, 单纯摸着石头过河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进行 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三是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的需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各有优势。顶层 设计是一种目标思维,有利于从总体把握改革方向,防止出现全局性错误;能够 有效衔接各项改革措施,克服改革的片面性;能够降低改革的成本,避免在实施 过程中相互扯皮、拖延不决。摸着石头过河针对的是一种问题思维,有利于避免 改革的盲目性,防止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引起社会动荡,是推进改革

5、健康有序 发展的一种重要改革方法。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顶层设 计科学合理,能够为具体领域的改革指明方向和路径,减少“摸石头”的成本;摸 着石头过河摸得好,有利于顶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能够加快顶层设计目标的实 现。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注重顶层设计,也要注重摸着石头过河,这样才能提高 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三、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实践要求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摸着石头过河,都必须着眼改革系统实际,牢固树立“三种思维”,妥善处理“三种关系”。一要树立系统思维,妥善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在各种利益关系复杂化、 利益诉求多元化的情况下,许多改革措施不可避免地会触动某些群体的既得

6、利 益,容易受到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行业利益的干扰。如果缺乏系统思维,就可 能导致改革全局混乱,单项改革相互掣肘,不能形成有效决策机制。树立系统思 维,要求在改革目标的确定上,统筹考虑改革、发展、稳定关系,防止畸轻畸重、 顾此失彼;在改革内容的设计上,要注意各项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将任何一 项改革放在全局中考量,防止各自为政、相互扯皮;在改革的步骤上,要坚持试 点先行,对认识还不深入、看得还不准,特别是涉及深层次的制度因素和复杂的 利益关系的改革,要先局部地区试点,为全面推进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二要树立法治思维,妥善处理“破”与“立”的关系。建设法治中国,是党的十 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各项改革必须树立法治思维,各项制 度的“破”与“立”都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一方面,要加强重大改革的立法,运 用法律手段来强化和推进改革。特别是当改革涉及既得利益群体,甚至政府本身 也成为改革对象时,就要将改革措施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确认下来,为改革的顺 利进行提供合法性、权威性保障。另一方面,对经实践证明成熟的改革措施,要 通过立法及时提升到制度层面,通过新制度的确立,保证改革方向的正确性、推 进的持续性。需要强调的是,制度的“破”与“立”都要符合法定程序,新制度的设 立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范畴,突破法律规定突破法律的要先行修改法律或者获得 法律制定机关的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