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哥唱片街详解CD版本 一起收藏有价值的CD唱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68152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马哥唱片街详解CD版本 一起收藏有价值的CD唱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马哥唱片街详解CD版本 一起收藏有价值的CD唱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马哥唱片街详解CD版本 一起收藏有价值的CD唱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马哥唱片街详解CD版本 一起收藏有价值的CD唱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马哥唱片街详解CD版本 一起收藏有价值的CD唱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马哥唱片街详解CD版本 一起收藏有价值的CD唱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马哥唱片街详解CD版本 一起收藏有价值的CD唱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焉哥唱片街详解CD版本 一起收藏有价值的CD唱片普通CD 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为44.1kHz,16 比特量化。可以达到2020kHz的频响和90DB的动态范围 以及不低于90DB的信噪比。普通激光唱片的频率响应非常 平坦,底噪声很小,动态范围相当大。在模拟录音的时代, 动态范围达到80DB已属不易,但数字录音可以轻轻松松地 做到90DB。既然普通CD唱片的技术指标不错,为什么后 来又推出了很多种格式的CD唱片呢?这主要的因为普通 CD唱片的采样频率过低,量化的比特数也不够高。因此在 聆听老一代的CD唱片时,总会有声音粗糙,缺少细节的甜 美的歌唱性等问题。在重播的音场深度、宽度等方面也比较

2、 窄、比较紧,整体的空气感和临场感不太好。银圈版CD 银圈版与普通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光碟的内圈制作不同,银 圈版CD的内圈(有些CD连同盘身)都是银色,而普通CD 的内圈则是由透明塑胶材料制成,因而又叫做“胶圈版”。 另外;港台大部分歌手在1991年之前所推出的大碟在第一 版印制上几乎都发行过银圈版CD,之后才是普通CD、再版 CD,所以又称之为“首批银圈版”,生产数量不多、升值速 度极快。因为1992年之后就没有继续生产过银圈版CD !银圈版之另解:我们现在普遍称呼的银圈版CD,应该是整张光盘都是银色的,而且CD正反面都是平的,内圈于 外圈之间没有槽,而非(有些CD连同盘身)都是银色,现 在

3、港台生产的很多CD内圈是有一圈银色的,但最里面一圈 还是透明的,就绝不是我们所说的“银圈版”。因为92年之 后港台就没有再出过银圈版的CD 了。有一个网友倒是给出 另一种说法,把上面说到的两种CD区分开来,“整张光盘都 是银色的,而且CD正反面都是平的,内圈于外圈之间没有 槽”这样的叫“碟芯镀银版”既“银芯版”另一种就叫“银 圈版”。HDCD1992年,在普通CD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 HDCD。HDCD的含意为高精度CD唱片。同年,美国 RR唱片公司推出了编号为RR-S3CD的HDCD样片HDCD 的主要技术原理是:采用18比特进行录音。在录制的过程 中,16比特为普通全频带数码录音:另外2比

4、特经过高通滤 波器等设备专门用于记录包含有大量相位信息的高频与超 高频。然后在编辑、制作母盘时,将全频带部分压缩成为14 比特,将相位专用的2比特单独记录。然后压制成HDCD唱 片。HDCD唱片在普通CD机上重放时,只能读出14比特 的全频带音频信号。这时的动态范围仅能达到78DB。在具 有HDCD解码功能的CD机上,可以读出并复合2比特的相 位、高频信号,增加了播放时的透明度与细致度,音场的宽 度同时也会有所改善。HDCD由于采用比特预留的预加重方 式制作,虽然与普通CD机有不错的兼容性,但不论在何种 解码的工作方式下,都压缩了动态。对于动态不大的录音来 说,清晰度提高了;但对于大动态的录音

5、来说,会有一定的 损失。再加上HDCD的播放机是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大量上 市的;世界上各主要唱片公司对HDCD的支持态度也不够 大,采用HDCD方式的唱片软件不够丰富。HDCD唱片与播 放机真正的普及年代是2000年。在此期间已有多种格式的 CD唱片问世,还正式推出了 SACD和DVD Audio两种格式 的CD唱片。因此,HDCD唱片的普及具有一种生不逢时的 感觉。DDDD 1993年,德国DG唱片公司推出了 4D录音 格式。CD唱片原来最多只具有3个D,这就是数字录音、 数码母带和数字压片(DDD)。在这其中还有另外三种方式: 这就是模拟录音、模拟母带制作、数码压片的AAD方式; 模拟录音

6、、数码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ADD方式和数字录 音、模拟编辑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DAD方式。4D录音是 在数字录音机的前端,增加了话筒用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和 数字调音台。同时采用21比特量化。使原始的动态记录范 围达到了 118DB。声音的细致、甜美程度有了不小的改善。 然后以21比特的方式进行母带编辑制作,最后转换成16比 特进行数字压片。4D唱片明显的播放效果,重播的整体音 色厚道了,细致度提高了。改良版普通CD 1994年,美国 泰拉克唱片公司推出了采用20比特录制的CD唱片。在母带 的录制、编辑过程中,动态范围达到了 112DB。然后转换成 16比特进行数字压片。1995年,美国泰拉克T

7、ELARC唱片 公司推出了双声道环绕声录音方式的CD唱片。这在录音史 上具有阶段性的意义。因为通过双声道环绕声方式,在普通 的立体声音响系统中,你可以听到更深、更宽的音场,能够 体会到一定程度的包围感了。其实泰拉克唱片公司早在1986 年就推出了采用双声道环绕声技术录制、出版了 CD唱片。 只不过那时的双声道环绕声录音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唱片 投放市场后,效果良好。在经过了十年的改进与完善之后, 正式推出了双声环绕声系列CD唱片。1996年,飞利浦唱片 公司推出了采用24比特录制和模拟母带24比特重新制作的 系列CD唱片,并且采取限量发行的方式。这批唱片的采样 频率仍是44.1kHz,24比特

8、量化。主观听感的改进很大。音 色甜美、细致,具有丰富的细节。歌唱性不错,可听性很强。 以上的CD、20比特CD、双声道环绕声CD、24比特CD都 属于普通CD的范畴HDCD虽然采用了专用的编解码技术, 但最终还是落在了普通CD的技术范畴之中。在播放中,均 与普通CD机良好地兼容。从以上的CD技术发展来看,不 论是提高录音时的采样频率还是提高量化的比特数,都能够 获得比较丰富的信息。最后落实到16比特普通CD唱片上, 在重播的音质、动态、歌唱性等方面都会有一些改进。SACD SACD是由飞利浦和索尼共同研制的第二代高密度光碟。SACD的采样频率是2.8224MHz,是普通CD采样频率的整 整 6

9、4 倍,SACD 采用的是 DSD (Direct Stream Digital)数字 音频技术,从头到尾都是1Bit形态,不需任何转换。SACD 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粹的SACD。除了使用专用的播放 器材之外,和任何一种播放器材都不兼容。SACD还有一种 复合盘的制作方式。在唱片的下层是SACD,在唱片的上层 是普通CD。属于典型的单面双层式结构。复合盘的SACD 与普通CD机良好地兼容。ACD的记录格式有两种:一种是 双声道格式,另一种是多声道(6声道)格式。SACD的音乐播放效果非常理想:就连复合后的普通 CD,其播放效果也相当好。目前DVD-Audio和SACD唱 片的价格很高,专用

10、的播放器材也很贵;对高格式CD的普 及产生了较大的阻力。XRCDXRCD也是为音响发烧友津津乐道的另一种可以出得好音质的CD唱片。XRCD和 HDCD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重播XRCD版本的CD唱片不需 要特殊的CD唱机和解码器,目前的CD重播设备均能重放 XRCD版本的CD唱片。而且,那CD完美的16bit音频的音 响效果都能够以最高的境界表现出来,因此受到发烧的极度 欢迎。但有人称XRCD为“后CD时代”的“末代皇帝”, 主要是由于价格高昂,而且音质更好的DVD Audio和SACD 已经出现,所以难以普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XRCD全 称 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

11、ct Disc,就是扩展解析度 CD ”, 是由日本JVC公司开发研制出来的独家技术。使用JVC自身开发的K2数码界面系统,包括了 Mastering设备、压片制 造工序、硬件与理论等多方面成果,技术的主要重点是:加 强母带录音处理及CD唱片的制作,其目的是让聆听者听到 更高保真度和更好音质表现的录音效果。而且XRCD的录音 处理技术均在目前的CD标准范围之内。但这就使得其在加 工成本上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所以不论是JVC自己品牌出的 XRCD,还是其他少数公司的重新刻录XRCD发烧碟,价格 都很昂贵,普通发烧友无法张张都买,只能择其精品下手。 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昂贵的因素,大多数唱片公司都难以

12、支 持XRCD,所以在市面上看到的XRCD品种实在寥寥无几。 DSD DSD (Direct Stream Digital),是探用 1bit (比特) A/D 换器及Sigma/Delta 制器,建成音或褊石岛其制 式的取檬步页率舄2.8224MHz,段傅统式的CD的44.1kHz取 檬步页率高64倍。逼彳固率表示量化是以每秒2.8224百蔑次 速度虚理,然彳到务1比特敷披在唱片上,蘸然比特敷目只 是CD制式所用的1/16,但因取檬率高64倍,结果DSD 的敷披能力段CD大四倍,亦可原整地演高勤憩和柢宽之 步页率WB(Ohz-100kHZ),使音色照比刍屯正和透明。1关于 首版很多玩碟的朋友

13、都对某张早期CD众多版本中哪个是第一版感兴趣,即俗称的首版。对于不同的版本,可以根 据制造、发行年份来认定是否是首版。例如陈百强85精 选、深爱着你有SONY版、法国版、韩国T113版三种。 可认定SONY版为首版,第二版为法国版,第三版为韩国 T113版。有人要问,唱片公司为何要出这么多版本?据资深 人士说,当年香港本地激光唱盘制作业还不发达,在本地没 有条件大批量生产激光唱盘,因此就拿到日本、德国、法国 等成熟国家生产。唱片公司之所以选择不同的厂家,是根据 质量、成本等多方面综合因素考虑的。就像WEA华纳,他 们总部早期只委托SONY和西德做,而EMI百代早期则委 托三洋做,后来觉得东芝成

14、本低些,质量也相当不错,就叫 东芝做。而同一个版本出现不同版号的情况,有的可以认定 哪个是首版。如陈百强梦里人专辑早期CD,都是日本 东芝版的,但内圈号不尽相同,有1M TO、1A1 TO、1A2 TO、 1A3 TO、1A4 TO、1A5 TO、2A1 TO这么多种。可以认定 1M TO版为首版,原因是早期东芝版的碟,首版多为1M TO, 随后才有1A1-1A5、2M-4M等等。有的就很难去考究谁是首版了,如陈百强一生何求 发行过硬版纸版和普通版,这两个版我所认识的人中没有人 知道谁是第一版。毕竟是十几年前的产物。可能只有当年唱 片公司的人或当年铁杆资深歌迷才知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的就是,

15、不论是不同版本还是同一版本出现不同版本号,都 说明这些唱片当年第一批面市后销量非常的好,卖到出现断 货,于是唱片公司针对市场需求又去找不同的厂家或同一厂 家分批再次生产和发行。2关于早期版 早期制造、发行 的CD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同一张专辑有各种各样 的版本。从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港台唱片公司为旗下的当 红巨星制作CD是从85年开始的,之前只有卡带和黑胶。早 期CD版本主要分日本三洋版、日本SONY版、日本天龙版、 日本东芝(TO)版、日本三菱版、西德版、法国版、美国版、 澳洲版、韩国版、香港本地版几个版。其中制作、发行年份 大致是:“三洋版”为86-87年间;“SONY版”为85-8

16、8年 间(分为细圈英文字版、普通版、无星版);“天龙版”为86-91 年间;“东芝版”为87-92年间;“三菱版”为88-90年间(分为内圈有MT版和无MT版);“西德版”为88-89年间 (主要以银圈版为主);“韩国版”为88-94年间(其中分为韩国银圈版(早期韩国版)、普通胶圈版、T113版、PAN ASIA 版);“法国版”为89-91年间(其碟面大多为红色,又叫做 红色法国版);“澳洲版”为89-91年间;“美国版”为90-91 年间;“香港本地版”在92-93年开始生产。早期的不同版本中,究竟谁的音质最好?这里面有没有 排名? 一些收藏家的说法为:西德版排第一,三洋版、SONY 版并列第二,天龙版第三,法国版第四,东芝版第五,韩国 银圈版第六,三菱版第七,美国版第八,澳洲版第九,香港 本地版排最后。我个人认为西德版和SONY版音质最好,其 次是三洋版,第三是东芝版,法国版和天龙版并列第四。在 香港公认的陈百强早期CD中音质最好的三张碟为:85精 选SONY细圈英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