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地域类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673294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 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地域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讲 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地域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讲 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地域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讲 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地域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三讲 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地域类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讲 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地域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 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地域类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地域类型考纲要求1.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的投入和产出、农业的分类2.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的发 展和变化3.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 知识讲解一、农业生产活动1 、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 得所需的产品2 、农业生产的特点 地域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 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造成。季节性和周期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受自然条件影响,自然因素的变 化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地域性原则:因

2、地制宜;季节性、周期性原则:不违农时。 实例: 、海南岛水田,一年三熟稻;三江平原旱地,一年一熟麦。(地域性) 、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季节性、周期性) 、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地域性) 、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季节性、周期性)3、农业的投入和产出自然条件:热量、水、地形、土壤、光照等。动植物(或种子)一 投起成为必要投入。劳动力。入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投入比重在逐渐 增加。科技: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提高农业产出的重 要手段。发达国家占60%以上。产出:农产品部分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另一部分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3、4、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粗放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 按投入出的主要手段,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多少分力水平低下的地区。密集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 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自给农业: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 按产品发展中国家。用途分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的一些地区,普遍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一 般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和禽。种植业混合农业游牧业 大牧场放牧

4、业乳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种植园农水稻种植业按自然条件f 投劳动力入生产资料科技二、农业的区位选择:t畜牧业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 系。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冬小麦。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极大。包括气温、降水、光照等。气温:影响农作物品种、分布、复种制度等。降水: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品种,一般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 区不易发展耕作业(绿洲除外)。光照:是否充足,对谷物、水果、棉花的生长有影响。气象灾害:旱涝、寒潮、台风、风沙等影响农业产量。

5、 世界农业发达的地区:光热与降水配合较好的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东部季风区内光热与降水配合好的东北平原、华 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南部沿海地区等。(2)地形: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丘陵等影响农业结构。如地平土 厚的平原地区有利于实现水利化和机械化生产,利于发展种植业。而山地的 缓坡可以通过修梯田发展种植业,陡坡宜发展林业、牧业、副业、立体农业 世界及我国农业发达地区:均是分布在平原地区。(3)土壤:土壤种类、肥沃程度影响作物的种类和产量。世界农业发达的地区:温带草原和肥沃的冲积平原。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东北平原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钙质土,长江中下 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水

6、稻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4)水资源:丰富与否影响农业的分布和类型。例如干旱、半干旱区, 天然降水不足,需要河湖水、地下水和冰雪融水灌溉,发展绿洲农业和灌溉 农业。世界灌溉农业发达的地区:河谷、湖畔、山麓地带。我国灌溉农业的发达地区:西部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等。(5)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例如城郊乳、 肉、禽、蛋、菜、花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区位因素为市场。(6)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因为商品农业的产 品需要及时运往销售市场,交通运输对于自给农业的影响则较小。(7)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措施的影响。(8)劳动力:数量的多

7、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9)技术:通过机械化、良种化、化肥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 响农业的发展 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 4000 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单产高,非洲单产低 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 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事农业生 产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人 类 对 自 然 的 改 造厂对气候温室农业对地形 黄土高原沟壑治理:“淤地坝” J南方低山丘陵利用:立体农业 I黄淮海平原低洼地利用治理:鱼塘

8、台田模式对土壤 f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治理!南方红壤治理对水源开发水源:新疆坎井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下页有表)实例:古巴的甘蔗气候条件适宜,长期的生产习惯。河西走廊大豆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灌溉。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河网密布,地热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 泥成塘。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实例经济因素市场类型规模、经营规模大小变 化、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城市和工矿区周围重点生产采、肉、 蛋、奶,并发展园艺业、乳畜业交通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使农业 区域化生产成为可能美国农业带

9、,美加法澳阿商品粮基 地,荷兰花卉基地,拉美、非洲、 南亚、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基地等科 技培育良种一改良耕作制度, 扩大农作物区位范围; 改造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 然条件。我国橡胶生产北界的推进;缓坡梯 田;改造中低产田;温室大棚;兴 修水利工程(抗旱涝)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劳动力数量、素质、成本。劳动力 多少影响产品成本和农业 地域类型的转变发达国家劳动力少侧重于机械化;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多而廉价,生产 资料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及社会 化水平。农业投入增加,绝 大部分生产资料来源于工 业,促进农业产出。土地价 格影响产品成本。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充足机 械、化肥、农药等;提咼社会化、 集约

10、化水平;我国东北地区重工业 为农业机械化提供条件。社会因素政策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化 种植,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习惯 历史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亚洲水稻种植业历史悠久,人们喜 食稻米;阿根廷的牛肉有出口欧洲的历史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名称、分布地区、农产品、区位因素、生产特点、问题和措施这几个方 面分析。(3+2 P12页表)中国的农业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产地、栽桑 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 国家。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 22%。一、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

11、优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在黑龙江、新疆地区)。(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1、种植业(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 分、光照等气候条件。南 北.差异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华北一 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秦岭淮河以南:水田,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淮河以 I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 重要性:需

12、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 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 种田,提高单产和质量。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 营管理方法。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 大片。喜热、喜光、生长期长。中国、美国和中亚是世界三大产棉基地。我国的棉花生产集中在黄河中下游

13、、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 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糖料基地: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 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出口农业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 水果等。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 求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2、林业、牧业和渔业(1)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作用: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种多样的 经济林产品。现状:世界上少林国家。天然林采伐过度,面积缩小。 措施:控制采伐量,加强营林、造林,建

14、设速生丰产林,开展全民性义 务植树,生长量超过采伐量,世界上人工造林最显著的国家。除营造用材林、 薪炭林,大力发展经济林。林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最大天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是 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是我国主要的经济 和人工林区。(2)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牧区:内蒙古牧 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海、西藏牧区(牦牛、藏 绵羊、藏山羊)、宁夏(滩羊)。农耕区畜牧业:饲养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是城乡人民食用 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3)水产业 有利条件:大陆边缘有广阔的海域(大陆架宽广、寒暖流交汇)、河湖

15、 水域面积广。生产情况:总体海水产品产量大,捕捞海产品产量大,养殖淡水产品产 量大。东南部水产业发达的因素:水域面积大,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 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居民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3、农业的发展(1)成就粮食、棉花、肉类、花生、油菜籽、水果世界第一。 农业生产条件、装备、机械化水平提高。(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结构现状:种植业占主导地位,畜牧业占比重低,林业、渔业比重很小。 结构调整原因:畜、林、水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经济效益高,畜、牧 业生产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化。调整方向:稳定粮食,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 产业。(3)科技兴农(4)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大部分地区的个体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过程简单,缺少市场联系渠 道,不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 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产业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