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银行营运能力比较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66574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银行营运能力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银行营运能力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银行营运能力比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银行营运能力比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银行营运能力比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银行营运能力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银行营运能力比较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银行营运能力比较分析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银行营运能力比较分析 1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开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开展在不断的发生着变革。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产生于50年代初,当时刚刚获得解放的农民为了保护胜利的果实为了摆脱农村高利贷的盘剥,解决生活、生产中对货币资金的要求,在政府的号召下自愿组建起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过50年的长足开展,农村信用社经过了五次大的改革历程。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个人对生产资料所有权被取消,随着公有化程度的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性质被淡化,并被转化成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

2、“官办的制度安排已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开展变化。1984年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推行以恢复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为根本内容的体制改革。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脱钩,受人民银行代管,并开始按合作性原那么运作。2022年,8个省开始进行推行改革试点, 2022年以来的试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抗风险能力有了较大变化;不良贷款率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农信社经过2022年以来的改革开展,已经初步改变了以往资产质量低、金融风险大、经营效益低下的局面,农村合作金融的命运出现了转机。 2022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并持续至今。

3、2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开展历程我国邮政储蓄最早始办于1919年,民国末期陷于停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银行于1951年委托邮政部门代理储蓄业务,1953年再次停办。1986年,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国务院批准邮政部门恢复办理储蓄业务,并在原邮电部和各省区、市邮电管理局内设置了邮政储汇局,对邮政储蓄、汇兑等项金融业务进行管理。从1986年到1989年的起步阶段。依托邮政的网络设施,邮政部门为人民银行代办储蓄业务,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充实人员队伍,广阔城乡居民开始认可和接受邮政储蓄。从1990年到1998年的平稳开展阶段。邮政储蓄由代办模式转变为自办模式,邮政储蓄资金全额转存人

4、民银行,双方协商确定转存款利率。 从1998年到2022年的快速提高阶段。邮电分营、邮政独立运行后,邮政储汇业务保持快速开展的势头。邮政储蓄余额逐年攀升,成为邮政业务中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奉献率最高的高效业务和支柱业务。从2022年以来,以国家对邮政储蓄开始实行新老划段、新增资金自主运用的改革为标志,邮政储蓄的开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邮政储蓄由单纯的吸收存款,向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全面、协调开展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城乡居民提供效劳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地位进一步稳固。经中国政府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2022年3月6日依法成立。成立后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继续依托邮政网络,按

5、照公司治理架构和商业银行管理要求,不断丰富业务品种,不断拓宽营销渠道,不断完善效劳功能,进一步致力于建设沟通城乡、覆盖全国的金融效劳网络;致力于建设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平安、竞争力强的现代银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奉献。3 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营运能力比较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生力军的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在完善体制、经营领域、效劳对象、政策扶持等方面存在许多共性,但也存在着区别。3.1 农村信用社相对于邮政储蓄银行的劣势3.1.1 资金的流通通道与网络众所周知,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汇兑渠道不完善是制约其业务拓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行社脱钩前是依赖农行的网络,金融体制改革后是通过人行

6、的网络。现在正处于建设中“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其成效是否可一蹴而就尚需拭目以待原国有商业银行所耗不低于十年。反观邮政系统,邮政储蓄网点遍布全国,深入城乡各地。全国有76万个邮政营业网点,邮政储蓄网点有36万个, 45万个邮政汇兑网点,国际汇款营业网点2万个。其中3.2万个分部在农村地区。而农村信用社的数量,截至2022年10月末,全国有34万个,且其几乎全局部布在农村地区1。在整体布局上,邮政系统的触角更深,最为核心的是邮政体系的计算机系统已实现了在全国任一联网网点的通存通兑,并建成清算系统,能快速将资金结算到各地。另外规模庞大的邮递员每天来往于当地村庄,为各家农户提供效劳,起到任

7、何系统都不具备的人性化效应。而农村信用社虽然同商业银行一样,先后参加了人民银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同城清算系统,以及全国银联业务等,在结算渠道上可以说与商业银行差距已不明显,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系统的整合滞后,多种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决策系统、监督系统、办公系统、核查系统等各自运行,没有进行有机的整合,给操作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均造成了相当大的操作负担和管理负担。且各农村信用社目前是省政府直接管理,没有像各商业银行一样有一个至上而下的总分支行管理体系,导致其还无法像邮政储蓄银行实现了在全国任一联网网点的通存通兑,快速将资金结算到各地。3.1.2 公众的认可度作为农村信用社,其宗旨是互助,本应得到广

8、阔农户的认同,但由于50余年的反复及主客观原因,现实是农村信用社得不到农户的普遍认可。以存款来看,在相同条件下农村客户在存款时更看重的是银行的信誉,在他们眼中邮政储蓄是有国家保障的。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脱钩,受人民银行代管,并开始按合作性原那么运作。在这之前,农村信用社资金在一定程度由中国农业银行担保着,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后,农村信用社历史上积聚起来的信贷资产质量差、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等潜在风险逐步暴露出来2。而相比之下,在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之前,邮政储蓄只存不贷,而是以较高的利率将吸收的存款存放在人民银行,赚取利差,这使得邮政储蓄银行几乎没有什么不

9、良资产,信誉度高。3.1.3 历史遗留与政策扶持在历史遗留上,邮政储蓄银行将远远优于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的资金一直都存放在人民银行,没有进行放贷业务,所以没有产生一分钱的坏账,新办理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其风险几乎为零,因为那是“质押而非“抵押,更不是信用贷款。无任何历史包袱必然使邮政储蓄银行轻装上阵,开展经营。而仅2002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5147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37%,远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比率,更不用说根本没产生坏账邮政储蓄银行。如果包括大量报表未反响的隐性不良贷款,实际不良贷款占比超50%。且自1994年至2022年,全国农村信用社连续10

10、年亏损;2002年亏损58亿元,亏损面33.5%.2002年末,报表反映的历年亏损挂账高达1308亿元,资不抵债额高达3300亿元,资本充足率为-8.45%,资本净额-1217.2亿元,连金融机构存在的起码条件都不具备。农村信用社尚剩的1650亿坏帐,可见,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这势必然影响其战略与战术。在扶持政策上,二者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都有相当的倾斜,但从另外一角度考虑,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不排除防止农村信用社一统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垄断的初衷。这样国家在扶持邮政储蓄银行措施上,可能采取一定的更加优惠的侧重政策,如在存款准备率、上存利率、经营范围、业务品种、税收政策、监管要求等方面给予邮政储

11、蓄银行“温床待遇。3.14 产权、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和内控制度方面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虽然已成立几年,但从已出台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来看,存在着产权还不够完全明晰,职责定位出现偏差,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偏重于对人事权、贷款权和财产的控制,经营机制不灵,民主管理实际上是一句空话3。农村信用社名义上实行合作制,但实际上合作制的原那么从来没有真正贯彻过。按合作制原那么,农村信用社是归社员所有的,但社员股金在农村信用社资本金所占的比重很小,并且分散在众多的社员之中,社员对农村信用社的所有权难以表达。因此农村信用社存在着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整,经营机制和内控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自

12、主经营、自担分享、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产权明晰,在管理体制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标准的商业银行运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邮政储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和有效的分享防范机制4。3.15 存在和开展缺乏法律依据改革开放以来,尽管金融法律法规为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有关农村信用社的法律法规很是欠缺。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在监管体制改革上,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监会比照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模式对其进行监管,所以这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实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农村信用社有其独特的经营对象和范围,并且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所以,现行的金融体制还存在着不顺。由于体制的不顺,管理职权和责任

13、需要进一步明确。鉴于农村金融效劳组织以合作方式为主,合作企业出资人的无限责任设置以及用风险分担的特别之处,都导致中央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监管的法律依据缺乏3。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完全按照商业银行模式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可以完全按照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方式对其监管。3.16 市场占有率方面在全国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中,邮政储蓄存款余额的比重2000年为7.1%,到2022年末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到达1.6万亿元,储蓄市场占有率为近%,已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吸储大户,通过邮政储蓄投保的客户接近2500万户,占整个银行保险市场的五分之一,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截止2022年末,

14、邮政储蓄银行网点超过36000个,其中2/3以上网点分布在县以下农村地区,是我国营业网点最多的单一金融机构,约占全国储蓄市场的10%,邮政储蓄的稳定客户超过了2亿人7。在储蓄市场占有率方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着一定的优势,然而在贷款业务方面,农村信用社有着邮政储蓄银行所没有的历史优势。在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市场的浪潮中,三大国有银行纷纷撤并地、县机构,将主要业务转向大中城市。随后,农业银行调整分支机构,并收紧发放贷款,对农业的贷款逐年减少。其他大型商业银行那么大批撤离县城,重点在大中城市开展业务。于是,3万多个农信社便成了当之无愧的农村金融主力军。2002年末,农信社的农业贷款余额5579.2

15、8亿元,占所有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余额的81.04%。经过这么多年的开展,其在农村贷款业务具有深厚的根底。而刚成立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现阶段主要是开展对农的小额信贷业务,且由于其以往只存不贷的政策,导致其在信贷方面缺少足够的经验与客户5。3.17 储蓄卡业务与业务手段方面截止2022年8月末,邮政绿卡发卡量达2亿张,成为中国第三大发卡银行机构5。而当前,邮政储蓄的营业网点、业务规模并不亚于农村信用社,且早已形成了全国联网的综合业务、电子汇兑网络和参加银联的“绿卡,能为客户提供更方便的、快捷的电子化金融效劳。在整体布局上,邮政系统的触角更深,最为核心的是邮政体系的计算机系统已实现了在全国任一联网网

16、点的通存通兑,并建成清算系统,能快速将资金结算到各地。而农村信用社缺乏支撑业务进一步开展的信息网络系统。03年改革前80%以上的网点,办理业务还是传统手工操作。改革后农村信用社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了很大的改观,逐步实现了全省的通存汇兑和完善计算机的联网结算网络,但距离邮政储蓄银行还有很大的差距。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开展,中国商业银行已建立起了包括ATM、POS、Call Center、自助语音效劳、网上银行和 银行等电子银行效劳渠道,而且近年来电子银行效劳渠道拥有的客户量呈迅速上升的势头8。不可否认,电子银行效劳渠道将成为未来银行效劳渠道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电子银行效劳方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同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一样,建立了比较全的效劳体系,包括了ATM、POS、自助语音系统网上银行和 银行等银行效劳渠道。在网上支付手段方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还和淘宝、支付宝公司合作,推出了淘宝联名卡,使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