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下学期快乐表达活动教案文档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664092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下学期快乐表达活动教案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二年下学期快乐表达活动教案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二年下学期快乐表达活动教案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二年下学期快乐表达活动教案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二年下学期快乐表达活动教案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下学期快乐表达活动教案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下学期快乐表达活动教案文档(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下学期快乐表达教案活动内容:快乐表达(第一周)活动目标: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一、导课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课题)二、初读指导1、布置课内预习。 轻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朗读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幻灯片)。分析哪些字音易错。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相机加以说明2、知识的拓展延伸3、作业:

2、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活动内容:快乐表达(第二周)活动目标: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1、 师生一道回顾这个故事讲的内容。(回顾过程中板书:夸口 )2、 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请同学模仿那个人说大话。(要求说出那个人夸口的语气。)3、 有个围观的人是怎么问他的?(要求读出嘲笑讥讽的语气。)4、出示文中图片,观察那个楚国人的样子,(板书:张口结舌)出示: 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张口结舌”的意思。你能把横线上的词换成自己的话吗?(哑口无言、 目瞪口呆、慌慌张

3、张、吞吞吐吐、瞠目结舌,急得满头大汗,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等)5、出示自相矛盾的意思: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6、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7、你从这个成语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活动内容:快乐表达(第三周)活动目标: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1、指名说说“滥、竽、充、数”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滥:原义指江河水满了,泛滥,这里是“不好、不合格”的意思;竽:古代的一种乐器。滥竽:吹不成调的竽;充数:凑数。2、指名读课文。3、思考: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

4、别人一样的俸禄?(板书:得俸禄)(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回答。)5、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呢?(板书:逃走了)指导用“不要而要”造句。(对南郭先生来说,齐湣王可比齐宣王难对付了。他可不是胡子眉目一把抓,而是有所选择了。我这儿有两双名牌鞋子,一双是冒牌的,一双是正宗的,你们知道了,肯定不要冒牌的,而要正宗的。现在偏偏有些不法商贩用些不好的东西冒充好的东西,这也叫滥竽充数。)6、出示滥竽充数的意思: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充数。7、学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活动内容:快乐表达(第四周)活动目标: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加强朗

5、读和复述训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读第一段。(提问)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2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

6、段。3读第三段。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4学第四段。(重点段)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活动内容:快乐表达(第五周)活动目标: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

7、1、“点睛”是什么意思?2、指名读课文。思考:3、逐题讨论,指导朗读。(1)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 (2)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板书:飞走了)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4、启发想象,领悟寓意。游客看到点睛之后的龙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多数是赞叹张僧繇的点睛之笔,如:这一笔可真神奇啊!)(1)出示故事意思: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2)举例说说成语意思。5、指导读课文(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活动内容:快乐表达(第六周)活动目

8、标: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2、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二、初读课文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个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1)轻

9、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三、指导预习及写字。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2、指导书写习字册。四、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活动内容:快乐表达(第七周)活动目标: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一)、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二)、学生

10、自由读文,老师指导。1、学生自己读。2、教师出示下列生字词,指名读一读。(用小黑板出示)祠者赐舍人卮酒相谓遂。(三)、小组合作探究,感悟道理。师:程老师爱学生,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师总结:杨时爱学习,尊敬老师,是位好学生;程老师心疼学生,是位值得尊敬的好老师。尊师爱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我们都要发扬光大。【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分析交流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去想、去说、去读、去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在讨论的同时学生明白杨时尊敬老师,诚心且恭敬地受教。进而使学生热爱学习,尊敬老师。(四)、拓展延伸,警醒学生。1、教师:你们能从现实生活中举些类似的例子来谈谈对

11、这个道理的体会吗?2、小结:是呀,这个寓言说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活动内容:快乐表达(第八周)活动目标: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从中找到答案。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谈话导入: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三、学习第二至八自然段1、是一只怎样的大雁?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2、板书:用“?”找出更羸说的话,用“?”找出魏王说的话。3、同桌两人互相练习对话。(指两名学生朗读)4、

12、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羸是怎样做的句子。5、出示投影: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四、学习第九自然段1、默读第九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题目自学。更羸说了几句话?用“?”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用“?”标出更羸的分析。 板书更羸分析后得出的结果。箭伤孤单失群,引导学生讨论四句之间是什么关系?所以从文章结构,可以看出文章是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进行叙述。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理清了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关系,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板书)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活动内容:快乐表达(第九周)活动目标: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

13、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1、猜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思考题:“程”指谁?“立雪”什么意思?“程门立雪”又是什么意思?2.师:有许多成语出自于一个历史故事,它包含着一定的意义,因此流传至今。“程门立雪”是个成语,它包含的意义是我们今天学习课文要弄明白的。3、默读课文思考:4、齐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题的意思。四、总结读成语故事的方法1、初读,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2、想想这个成语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3、知道成语的意思,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板书:读想悟)作业: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活动内容:快乐表达(第十周)活动目

14、标: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了解寓意: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3、知识的拓展延伸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