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的心愿》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662184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哥哥的心愿》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哥哥的心愿》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哥哥的心愿》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哥哥的心愿》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哥哥的心愿》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哥哥的心愿》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哥哥的心愿》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哥哥的心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 ,感受人间的兄弟情谊。2:借助旁批 ,读懂课文内容 ,了解保罗对男孩的一次次误解 ,以及男孩的美好心灵。3: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 ,学会关爱他人并享受给予的快乐。教学重点:了解保罗对男孩的一次次误解 ,以及男孩的美好心灵。教学难点: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 ,学会关爱他人并享受给予的快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谈话:1:作自作介绍。2:想想快乐的时候你们会怎么样?笑3:表情游戏教师说词语 ,学生表演。害羞的笑微笑笑眯眯哈哈大笑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板书:心愿教师说自己的心愿。师:我的

2、心愿是把这节课上好 ,和你们成为朋友。2:学说诉说心愿 ,教师适时点评。生:我的心愿是得到一件新衣服。生:我的心愿是考试得到100分。生:我的心愿是到北京去看奥运会3:教师小结 ,转入新课。很快乐听到这么多的心愿 ,非常感谢孩子们愿意把自己的心愿与老师分享。心愿总是我们每个人内心中的强烈渴望 ,它总会从我们的语言、行动、神态中表露出来 ,今天 ,我们再次走进一位哥哥的心愿 ,透过他的语言、行动、神态去聆听他的渴望。板书:哥哥的 ,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开课从心愿入手 ,教师、学生之间互说心愿 ,通过交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同时也紧扣文章内容。二:检测预习 ,把握大致内容1:师:哥哥的心愿是

3、什么?生:给跛脚弟弟买一辆新车。2: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哥哥产生了这个心愿?生:在看见保罗的哥哥给他买了一辆新车的情况下。3:师:在心愿的产生的过程中 ,保罗对男孩产生了几次误解?生:两次误解。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 ,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把握大致内容 ,为下一步精读课文作好铺垫。三:精读课文 ,体会误解一:了解第一次误解师:第一次是怎样误解的?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知道了第一次误解?生:第一次保罗以为男孩也想有这样的哥哥 ,送给他一辆新车。生:14段。1:学生自读自悟师:请孩子们借助旁批细读第一次误解局部 ,看看男孩的那些语言、动作、神态引起了保罗的误解?用笔勾画 ,和同桌交流你的体会。灯片

4、出示自学要求 ,学生默读并在勾画 ,同桌互相交流 ,教师逐个指导。2:学生汇报 ,品析句1体会男孩的语言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生:男孩“羡慕的问话让我觉得他一定很想到这样的新车 ,所以保罗会误解他。师:其他同学找到了吗?是呀!这样一辆新车 ,谁不羡慕呢?让我们一起羡慕的问问。学生齐读。但似乎没有“羡慕之意师:我也很羡慕 ,我也来问问。教师示范读 ,学生再读师:还有找到其它的吗?生:男孩“假设有所思的话语让我体会到男孩对新车的渴望。保罗听到这样的话语。当然会认为男孩想得到新车。师:男孩可能在思考什么?生:可能在想 ,我要是也有这样的哥哥该多好啊!生:可能在想 ,我要是也有这样的新车该多好啊!师

5、:是啊!听到男孩这样的话 ,谁都会认为他也想有这样的哥哥 ,得到这样的新车。让我们一起来假设有所思的说吧!学生齐读。教师根据情况作指导师:读到这里 ,你有什么疑问?生:男孩希望什么?生:男孩为什么希望?师:如果是你 ,你会希望什么?生:我也想得到这样的新车。师:我们都会希望自己也得到这样的新车 ,而男孩是想给弟弟一辆新车 ,如果换一种说法就是?生:给予。教师板书:给予师:你怎样理解给予的?生:是帮助的意思。生:是关心的意思。师:不错 ,给予就是帮助、关心、关爱别人。让我们一起来当当这位高尚的哥哥读出这句话吧!学生齐读。2体会男孩的动作师:男孩那些动作也能引起保罗的误解呢?生:我觉得“绕着这个动

6、作 ,让我们体会到男孩被这俩车吸引了 ,保罗看到这个动作也会认为男孩想得到新车。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男孩“绕着那辆新车看 ,说明他被新车吸引了 ,他靠近它 ,欣赏它 ,还会喜欢它。3体会男孩的神态师:那男孩的神态能不能引起我们的误解呢?生:我找到了“满脸惊讶。生:我觉得男孩“满脸惊讶让我体会到男孩认为保罗没有花一分钱就得到这样的新车 ,有点不敢相信 ,很惊讶!师:这么贵重的礼物 ,还没有花一分钱 ,还真的很让人惊讶。是啊!保罗看到男孩这些动作、语言、神态都很容易对他产生误解。3:补充稳固 ,小结第一次误会我们了解了保罗对男孩的第一次误解 ,来尝试补充这段话。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抓 ,了解

7、男孩心愿的来源 ,体会保罗对男孩的误解是自然而然的 ,通过朗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4:表演1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演。2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表演 ,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二体会男孩的美好心愿1:学生自学 ,试加旁批师:当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停到他家门前的时候 ,使得保罗产生了第二次误解 ,怎样误解的?生:保罗以为男孩是想炫耀。师:真是为炫耀吗?生:不是。师:确实 ,男孩不是为了炫耀 ,是为了自己的弟弟。哪一段告诉我们的?生:第9段。师:请你们自己读第9段 ,我们看从男孩接下来的那些语言、动作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对弟弟深深的爱。用“勾画男孩的动作 ,用“勾画男孩的话语 ,把你从中的体会写进

8、批注中 ,试着自己加旁批。学生边读边勾画 ,教师巡视。2:学生汇报 ,从动词中、语言中体会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那些动作?你怎样作批注的?生:我找到了“跑 ,我这样批注的 ,我从“跑体会到了男孩很急迫 ,想让弟弟早点看到新车。师:你体会的真好!还有不同的吗?生:我找到了“抱 ,我体会到男孩很爱他的弟弟。生:我找到了“安置 ,我体会到男孩怕弟弟摔到 ,很关心弟弟。师:“跑、“安置、“抱、“指都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男孩对弟弟的关爱。男孩的话语更能让我们体会到男孩那无私的爱。你从男孩的话语中体会到什么?生:我体会到男孩很爱弟弟。师:是啊!从他的话语中 ,我们能体会到男孩对弟弟强烈的爱。3:比照想像1体会跛

9、脚弟弟以前对生活的感受师:如果你就是那个跛脚的弟弟 ,想象你现在的心情。让学生扮演跛脚弟弟 ,音乐渲染 ,在教师的描绘下进入情景体会跛脚弟弟生活的苦闷。师:你的心情怎么样?生:苦闷生:悲伤生:孤独生:寂寞生:觉得生活没有希望 ,对生活没有信心。2体会跛脚弟弟现在的感受师:但当哥哥告诉你 ,将来要为你买一辆新车的时候 ,你的心情又怎么样?生:快乐生;快乐生:兴奋师:你想对哥哥说点什么?生:哥哥你真好!生:哥哥 ,你让我太感动了!生:有你这样的哥哥 ,我很幸福。师:现在 ,你还对生活没有信心吗?你的生活没有希望吗?生:有希望了 ,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设计意图:在学习了第一次误解的根底上 ,由扶到放

10、,让学生自己通过抓动词 ,抓关键的语句体会男孩的美好心灵。通过创设情景 ,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男孩的给予 ,给弟弟带来的快乐!帮弟弟点燃了生活的希望四:感悟主题1:感受保罗的帮助师:这个画面不光感动了我们 ,还感动的保罗 ,保罗帮助兄弟俩完成了心愿。三个人度过了一次难忘的节日兜风。2:采访中感受主题师:在这次难忘的节日兜风里 ,他们快乐吗?谁最快乐?教师扮记者采访学生 ,学生称述自己的看法。生:我认为跛脚弟弟最快乐 ,因为他看到了街上的圣诞饰品。师: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生:我认为男孩最快乐 ,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师:心愿的实现是让我们感到快乐的。生:我认为男孩最快乐 ,因为他看到弟弟这么快了

11、 ,他也快乐。师:是也!弟弟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生:我认为保罗最快乐 ,因为他被这两兄弟感动了!生:我也认为是保罗最快乐 ,因为是他帮助了兄弟俩完成了心愿。3:教师总结 ,点名主题师:是啊!不管是跛脚弟弟得到帮助、关爱是快乐的 ,男孩给予弟弟关爱也是快乐的 ,保罗给予兄弟俩帮助也是快乐的。他们都是快乐的 ,所以他们才真正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教师边总结 ,边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小记者采访的形式 ,让学生针对谁最快乐 ,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辩论中 ,明白三个人不同的快乐原因 ,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五:拓展延伸1:广告欣赏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无处不在。播放广告 ,学生欣赏广告。2:

12、学生联系生活说给予师:保护婴儿是一种给予 ,帮老大爷推车是一种给予;帮过路人接东西是一种给予 ,帮小朋友取羽毛球也是一种给予。捡垃圾更是一种给予。这样的给予都是快乐的 ,你们有没有给予过别人帮助而感到快乐呢?学生自由发言生:我曾经借给同学笔 ,我感到快乐。师:乐于助人的孩子。生:我曾经扶过老奶奶 ,我感到快乐。师:善良的孩子。生:3:在音乐中结课师:给予是快乐的 ,今天 ,我和四年级×班的孩子们在一起共同学习了这难忘的一课 ,我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是快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到多给予、多帮助、多奉献!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设计意图:文本来源于生活 ,在学生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以后 ,再通过公益广告再现生活中的种种给予。启发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板书设计:哥哥的心愿男孩保罗爱帮助跛脚弟弟给予是快乐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