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关于科研成果落地的设想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661360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关于科研成果落地的设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关于科研成果落地的设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关于科研成果落地的设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关于科研成果落地的设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关于科研成果落地的设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关于科研成果落地的设想管理源于服务;效益从科技人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关于科研成果落地的设想。这句话从政治和经济两个大的方面给经营企业做出了很好的定位。一个时期以来,企业人对前半句身体力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能力逐渐提高;但对后半句却不大感冒,执行力度和推进速度都欠缺了许多、逊色了不少。笔者非科班出身,对专业技术知识一知半解、懵懵懂懂,但出于企兴我荣我富;企衰我耻我穷的潜意识,总忍不住想说几句。不管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只要引起同仁的关注就好。影响科研成果落地的因素很多,笔者所能设想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思想观念。长期以来,建筑业被定性为劳动密集型企

2、业,许多工程都是简单劳动的重复,辅以简单的机械设备,人、机、物、料俱全就可以万丈高楼平地起了,你能盖起来我也能。对建筑施工技术不存神秘感,更少有创新精神。特别是已经做过一些工程项目,运用传统工艺已经滚瓜烂熟,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知名度的大项目经理们,对科研成果这种劳什子究竟是个什么东东,越发冷漠、掉以轻心。这一群体大多不太信奉效益从科技人手,而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从人脉上、关卡里挖掘剩余价值。这种观念不加以扭转,科研成果就难以在项目部落地。再次是体制机制。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经验做法,直到今天很多还在沿袭着。项目部小班子里,技术负责人位列项目经理之后,但很多时候、在很多项目上,技术负责的权限还比不

3、上工长,甚至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过程技术取舍、传统施工工艺改造上,技术负责人也没有更多的话语权,而这一现象是被业内认可、并由来已久的经验做法,绝对不在外行指导内行之列。几乎所有的技术负责人都卯足了劲儿朝项目经理岗位奔,重管理(并非从服务的角度)、轻技术(主观就削弱了科研的重要性)不仅在众多施工专业群体达成了共识,甚至在很多项目管理团队也没有了异议。这种体制机制带来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科研成果落地必将受阻。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心得体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关于科研成果落地的设想。在思想观念层面,务必要强力扭转自主创新、技术进步、科技研发、推广应用是

4、某个系统、某些部门、甚至于某个人分内的事,要由浅入深营造全员科技意识,对基础知识、专业术语全员都要有常识性的掌握。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这些在所有身在企业的员工脑海里,都要有一个起码的概念了解。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绝非仅仅是研发部门受益,而是所有参与其中的各方均受益,所有工程项目通过专业技术的运用、施工工艺的改进、科研成果的落地,进而实现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升效益的目标,当经济效益达到一定规模,就会引发社会效益,而打上集团烙印的专利专项技术、工法等,可以加快集团从输出产品向兼顾输出标准跨越的步伐。这是大科技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提升研发品位。在机构设置运行

5、层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应按建筑产业前沿定位,环顾产业链上、中、下游,遴选产业学科中富有前瞻性、代表性、导向性课题作为主攻对象,进站博士要带着问题进来,少而精;出站博士后要带着答案出去,深而广。以此增加科技含量,其次是建立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定期授课、科研成果定期发布制度,在大专院校课堂上,举集团所建工程为教学个案;在集团在建项目上,专家学者的教案可以直接拿来指导生产实践。这样一来,校企双方就能实现合作共赢,在多方受益的前提下,科技研发工作必然会朝着纵深推进。科研处主业是对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主管系统,属于科技研发的源头;而技术质量处工20项发明专利技术,作重心是施工技术的应用,管的是过程和结果。虽然

6、部门分设、业务各有侧重,但从提升科技研发实力、加快过程技术改进完善、促进科研成果落地和改进后的工艺推广应用的角度看,其工作流程应该是密不可分的。譬如,集团有96项新型实用专利技术、那么,这些技术哪些还频繁应用于项目施工上,有哪些环节需要进一步改进,不经常用的怎样做以更新换代。操作这些需要一个闭合的环路,单独靠哪一个部门都难以完成。叫法不同,但需要明确是指在体制机制层面,通过制度设计,保证技术负责人岗位的下一个阶梯是总工程师而不是项目经理。对每年一度下达的经济技术指标既要定性、也要定量,尤其要有操作性。原来叫科技进步贡献率16‰,现在叫科技经费投入不低于0.4%。主营业务收入、还是

7、综合营业额。另外,能否改变一下方式方法,将经济技术指标直接量化到工程技术人员本身,比如在优秀工程师、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十佳工程技术员、乃至优秀项目经理的评选上,所有当选者必须肩负可以量化的硬性指标。评选不是一种平衡,推广应用好的企业可以多上;毫无创新业绩的企业则为零。还有,在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资格预审上要严格把关,只有对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有资格申报。在激励机制上,有目的性地侧重在技术负责人岗位选拔项目经理,通过专业技术推广应用来创造效益,使技术负责的总体收入与项目经理持平、甚至略高于项目经理。科研成果就会落地有声,综上所述,集团业界一旦从源头、过程、直到归宿,能够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路,集团的大科技意识就一定会空前浓郁,机构设置、体制运营就会更加顺畅,科技效益所引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会触手可及,从事科技研发、推广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就会得到应有的回报,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