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讲课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66059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讲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讲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讲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讲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讲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讲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讲课稿(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本讲座有四个内容:一、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二、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三、如何去观察儿童?四、如何提高观察能力?观察的目的:观察f了解幼儿的第一步f对观察记录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f真正了解幼儿 记录:45 岁: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56岁: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问题一: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就具有的六个方面基本专业能力(是决定教育质量最养分的能力,在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应重点关注)1、观察能力2、作品分析能力3、课程设计能力4、活动组织能力5、评价能力 高水平和低水平的教师差异研究,二者最明显的差异1、观察的能力精品文档2、与幼儿相互

2、作用的能力 幼儿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读的作品,理解很不容易,而观察就是读懂这部作品的必由之路 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是绝对不称职的。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儿童最殷切的需要蒙台梭利 幼儿的真实表现反映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因为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轻松地、由衷地做自己想做 的事,所以我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兴趣、想法、特点和实际能力。1、23456789、观察的态度:宽容、耐心、尊重、研究、欣赏 问题二:为什么要观察儿童? 了解儿童的行为和行为变化 评价儿童的发展状态 探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理解儿童

3、的内部需要,与儿童交流 因人施教有助于与家长沟通 创设和调控教育环境 设计和调整教育活动计划 支持儿童的学习10、 促成儿童达到发展的目标精品文档例:观察背景:娃娃家 观察对象:滔滔、峰峰(4、5 岁)两个男孩一起玩娃娃家,峰峰是爸爸、滔滔是哥哥。滔滔将一根彩链的一头压在小床的枕头下面,另一头连结在玩具橱内的筐里、完事后、他心满足地离开家,走向 “超市”滔滔回来了,发现彩链被扔在一边,又仔细地连接好,没有其它表示。师:“哥哥,这是什么?” 滔滔:“电热毯。” 师:“为什么用电热毯?”滔滔:“这样娃娃就不冷了。” 师:“你真关心娃娃,你家里人知道么?” 滔滔没有回答。分析: 滔滔已经获得关于“电

4、热毯”局部外形和功能的经验。 滔滔能使用替代物一根彩链来表现物品的原形电线的特征 两个幼儿尚不具备合作意识,缺乏交往,独自游戏。 滔滔只是满足于个人的象征,并不与人协商、共享。观察背景:建构区精品文档观察对象:小明(3、5岁) 小明在建构区搭积木,他搭的是一个塔,已经搭了五层,当他快搭到顶尖时,他拿着一块积木迟疑地望了我一眼,我瞬间的判断是他缺乏勇气,需要鼓励,于是我立刻发射了一个赞赏的眼神和微笑。幼儿从我的反应中似乎得到了 对自己的和信心,他笑了一下,便开始将手中的积木小心翼翼地放在已搭成的“塔”的顶上,小明高兴地叫起来: 啊成功了!我迅速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说:再试试,你还会搭得更高! 问题

5、三:如何去观察儿童? 要有目的地观察 要有重点地观察 要会客观地记录 要问开放性问题要以观察为依据观察策略一: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1、带着目的去观察2、我们需要很清楚地知道“我想了解什么?”才能有效地记录到与观察目标有关的幼儿行为表现。观察目标观察记录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幼儿说的话和代表交流的肢体语言观察幼儿的粗大动作平衡能力、协调性、灵敏性,力量、 耐力等。南德(4 岁半)对辰辰(4 岁半)说:“你生了两个宝宝。”接着拿起一个玩具熊,问辰辰:“这是谁的?”辰辰说:精品文档观察幼儿的科学探究幼儿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情况案例观察目的:了解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情况观察对象:辰辰(4 岁半)观察记录:这

6、是我们俩的宝宝” 南德站起来说:“我的宝宝。”然后走到屋外,辰辰蹲在地上接着说:“我要打个电话,进屋去。”马上,南德进到 屋里说:“我到屋里打个电话。” 于是,他坐在辰辰旁边,拿起手机说:“喂,是我,同事。”然后南德放下电话对辰辰说:“我今天要去看房,九 点才回来呢。” 辰辰说:“你先去吧,我现在把小熊放在那等你。” 没等辰辰说完,南德抢着说:“我夜里才能回来,你先睡个觉吧!”辰辰说:“好!”南德边起身离开,边说:“你帮我看会儿宝宝,我星期一就回来了。”南德打开篱笆门,辰辰快步走到门口,准备把小熊放在门口,似乎想说什么,这时南德抢着说:“没准我还要出 差一趟呢。” 辰辰说:“它、它、它在这等着

7、你,等着你。”说完转身回到屋子里。南德说:“行。”南德在篱笆门外刚走,又转精品文档身回头说:“我还会回来的,你等我再回来。” 分析:1、234、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语言目标: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愿意与他人交谈(语言目标: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社会目标:愿意与人交往) 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社会目标:能与同伴友好相处)观察的目的性有两种情况:1、2、IIII我们由于不了解幼儿的某些情况而要观察。 我们看到了幼儿的某些情况,预测可能还会有其它的情况(假定)而要观察。 策略二:要有重点地观察1、观察全班幼儿的整体情况。2、观察个体幼儿的发展现

8、状。1、 观察全班幼儿的整体情况可选取指南中某一方面的目标作为观察的重点如了解中班幼儿动作发展情况一一 可以集中提供相应的多种活动,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观察他们每个人的表现。 例:观察内容:小班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情况。观察背景: 日常生活:精品文档吃饭时拿勺情况起床穿衣服扣扣子区域活动:操作区:串珠子美工区:画画、拿剪刀,手工制作等建构区:搭积木切忌:采用测查的方式,让幼儿一个一个的过关。 而是要让幼儿自己感觉到和平常一样在玩,不是在完成一个明确的任务。2、观察个体幼儿的发展现状 观察的重点应基于对基本情况的了解来确定。如我们注意到某个大班幼儿经常在活动中与别人发生冲突,这反映了其在社会性发展方

9、面有一定需要,需要了解 其中的原因。案例:观察对象:小山(5 岁半)观察记录:在今天的户外活动中,小博在玩滚轮胎,这时小山跑过来就抢,小博急得大哭起来,委屈地说:你为什 么抢我的轮胎?小山回答道:“老师说了,好玩的玩具,大家要轮着玩。”小博不服气地说:“我还没玩够呢!你为 什么抢?”小山说:“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会儿!”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辩不止。这时,一个小朋友跑到我面前说:“老师,小博和小山打架了。”我看他俩争执不下 走到他们面前,心平气和地说:“小山,你为什么抢小博的玩具?”小山见我先让他解释理由,就得意地说:“老师精品文档你看小博玩得头上都出汗了,还不让我玩玩。”我接着问:“你和他商量

10、了吗?”小山低下头,声音很低说:“没有。” 我顺势问小博:“如果小山和你商量,你能和他一块玩吗?”小博点了点头,就这样,两个孩子都消了气,一块玩 了起来。分析: 小山认为自己抢小博的轮胎是对的,因为他的理由是“老师说了好玩的玩具,大家要轮着玩,”“老师,你看小 博玩得头上都出汗了,还不让我玩”。 说明可能小山对“轮流玩”的意义没有完全理解,而且他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缺乏与他人商量的意识和技 巧。思考:1、 是不是他每次发生冲突的原因?2、& -策略三:要会客观地记录需要多次观察他发生冲突的情景,才能判断其真正的原因,然后进行有效的帮助。客观地记录与描述 客观记录要求1、 记下实际发生的事件。

11、2、 是描述性的笔记。3、是拍记录片4、观察笔记尽量不受自己价值观或者固有偏见的影响。5、将观察笔记与解释、评价分开。精品文档案例 观察对象:令西(4岁 5个月)观察记录:今天晨会时令西表现很差,不注意听讲,从头到尾都坐不住。还总挑逗旁边的小朋友,我实在没有办法, 只好让他坐在我腿上。分析:典型性的解释和判断性的记录 很差:不同人对很差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觉得是“打人”,有人觉得是“没有听讲”、有人觉得是“插嘴” 从头到尾:概括性很强的词汇挑逗:有多种的解释,如抓别人、靠在别人身上、踢别人修改后的案例:观察对象:令西(4岁 5个月)观察记录:令西在今天晨会时间上下跳动,一次只能坐稳大概一分钟,然

12、后就又跳起来,站起来或者走开,坐着时, 他拍打旁边的孩子并与他讲话。我坐到令西旁边问他是否愿意坐在我腿上,他同意了,他靠着我,边吸吮着大拇指, 边听我讲完故事,大约 5分钟。常见的不合适词汇和合适的表达要避免的观察记录词汇合适的用词这个孩子喜欢他经常玩认真完成了他用分钟做他用了很长时间在他反复了三次看起来好像他说(问过幼儿以后)精品文档我认为几乎每天他都避免的观察记录词汇合适的用词感到我看到想知道每隔两天把做得很好在有缺陷(问题)难观察记录的形式1、叙事风格的记录文字型(事件详录)2、表格形式的记录表格型(行为检核) 文字型(事件详录)1、 对某种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进行原始的、真实的记录

13、2、事件详录=事例描述=叙事记录案例精品文档观察对象:刘睿康男 5周岁观察时间:观察地点: 观察内容: 分析与对策: 观察内容: 当老师宣布小朋友可以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后,他跑到玩具柜那儿,伸手从台面上取下一顶军帽戴在自己的头上, 并用双手握住帽檐在头上转动了几下。接着又走到放着一筐胶粒的玩具柜边,用几个两孔的胶粒拼搭成了一个“手 枪”形状的物体,并插进了自己的裤子腰带间,腹胀 右手拍了拍。当他转身要离开的时候,老师问他:“你今天 玩什么游戏?刚才插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他很得意地回答老师:“枪,我玩警察,我是警察。”回答完老师的提问, 就开始在场地上走来走去,眼睛还不停地扫视着。过了一会儿,

14、他走到肯德基柜台前,不说一句话,自己拿起了“土 豆泥”盒 子,张开嘴假装吃了一下,又放了回去,接着双拿另一盒,做了同样的动作,这样的动作他重复做了五 次,然后离开又开始在场地上走来走去,直至游戏结束。分析:1、游戏目的游戏前具有明确的游戏动机和目的。2、材料选择能选择与自己游戏主题相关的玩具。能根据游戏的需要选择游戏材料自制玩具3、角色扮演角色意识和角色职责较为明确,游戏中大部分行为符合“警察”这一角色4、社会交往游戏中缺乏与同伴的交往,处于独自游戏。精品文档5、游戏动作带有重复性 表格型(行为检核): 将观察的项目和行为预先列出表格,然后检查行为是否出现或行为表现的等级如何,并在所符合的条目上做上标记 幼儿在游戏中“替代”水平观察表替代 幼儿、实物替代模拟物 替代材料替代动作替代语言替代幼儿1幼儿2幼儿3说明幼儿在游戏中的“装扮”行为观察表、角色 幼儿机能性角 色互补性角 色多重角色虚幻性角 色幼儿1幼儿2幼儿3游戏观察记录游戏主题人数游戏中主要情节记录娃娃家9烧饭、购物、过生日、上班、看病医院5打针、询问病情、开药、取药肯德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