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12届初中生科学竞赛模拟试卷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650544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第12届初中生科学竞赛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第12届初中生科学竞赛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第12届初中生科学竞赛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第12届初中生科学竞赛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第12届初中生科学竞赛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第12届初中生科学竞赛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第12届初中生科学竞赛模拟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第12届初中生科学竞赛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本卷共4大题,32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2试卷分为试题卷(共8页)和答题卷(共4页)。请在答题卷上写上考生姓名、学校、考号、所在地。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l355 Ca40 Cu64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 不选均得零分。将选出的答案选项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1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多次报道某些边远落后农村电价过高,农民负担过重其中客观原因是电网陈旧老化,近来进行农村电网改造,为减少远距离输电

2、的损耗而降低电费价格,可采取的措施有()A提高输送功率 B应用超导材料做输电线 C提高高压输电的电压 D减小输电导线的横截面积2我国古代大学者墨子曾说:“力形之所以奋也。”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 这是墨子对力的三要素的正确解释 B. 这是墨子对力与运动关系的错误解释C. 这是墨子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正确解释D. 这是墨子对力与物体形变关系的正确解释3我国政府规定在2006年7月1日后含有铜、铬、镉、汞、多溴联苯等材料的电子产品禁止投放市场。下列有关电子垃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子垃圾应在无污染的条件下回收,使之成为有用的资源 B将电子垃圾在火上焚烧,熔下其中的金属再回收利用 C电子垃圾的任

3、意抛弃会严重污染地下水源 D各国的电子垃圾应在本国境内处理,严禁向其他国家输出4淑怡有一组灯泡,共9颗灯泡,欲绕在圣诞树上,如下图所示若在灯泡组的电路上装定时开关,通过开关的定时切换,使其中一圈灯泡产生亮、暗交替的闪烁效果,而其他两圈灯泡仍然持续发光,不受影响下列哪一组灯泡的线路设计,最符合上述要求? ()5“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又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宇宙飞船中必须建立水的循环体系,以保证宇航员的生活用水并减少飞船的携水量。水的循环体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在反应过程中被氧化B氢氧燃料电池使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C氢氧燃料电池中的氢气、氧气和生成的水都是化合物D污水和排泄物

4、不能向太空中排放,必须净化处理6读右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A甲图反映的地理事物比乙图详细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CEF处的坡度比EF处大DEF处的坡度比EF处大7下午,几位同学结伴到郊外游玩,看到鱼在水中漫游,蛙在湖边跳跃,蜥蜴在地上爬行,鸟在空中飞翔。面对这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一个同学想到了深秋时,温度下降到10,鸟和蜥蜴的耗氧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 A均减少 B均增加 C鸟增加,蜥蜴减少 D鸟减少,蜥蜴增加8人们发现自然界中有一系列与甲烷(CH4)结构、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依次递增如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

5、0)、戊烷(C5H12),依据它们分子组成变化的规律,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10个碳原子的癸烷分子式是C10H24 B这一系列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数每增加1个,氢原子数随之增加2个 C这一系列化合物分子组成可用CnH2n+2(n1)表示 D这一系列化合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甲烷9如图,一个弹簧一端固定物体,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放在装满水的装置中处于静止。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则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弹簧处于压缩状态)()A不变 B减为一半 C增加为原值两倍 D弹簧对物体无弹力10有一位研究人员对画眉鸟的呜叫行为产生兴趣,于是他从白耳画眉及小弯嘴画眉的巢将蛋取出,人工孵

6、化并且亲自养育孵化后的小鸟,使他们在同一环境下饲养长大。发现两种画眉的雄鸟都会鸣口叫,而且它们的叫声与各自的亲鸟叫声相同。根据本实验的过程及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的哪项结论? () 画眉的鸣叫行为,不受后天饲养环境所影响 两种画眉的鸣叫行为不一样,是因年龄差异所造成 两种画眉的呜叫行为不一样,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 两种画眉的呜叫行为不一样,是由环境因素所决定A B. C。 D11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可燃气体安全点燃装置,对此装置的评价和使用错误的是() A未经检验纯度的气体通过此装置后可安全点燃,不会发生爆炸 B要达到安全点燃效果,烧杯内的水可不没过倒置漏斗的边缘 C此装置防止点燃不纯气体爆炸

7、的原理是使不纯的气体不与燃着气体直接接触 D此装置适用于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12瑞典科学家用分析湖泊底部沉积层中微量硫酸钙含量大小的方法,得出了玛雅古文明 消失是由于持续近百年干旱引起社会动荡而毁灭的结论。其依据是:天旱时,湖水少,湖水中硫酸钙含量高,沉积层中硫酸钙的含量也高;雨水多时情况则相反。玛雅古文明 消失此段时期湖底沉积层中硫酸钙的含量特别高。由此推论,你认为硫酸钙的性质应 是 () A不溶于水 B微溶于水 C易溶于水 D化学性质特别活泼12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

8、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过L2的二倍焦距点 B.过L2的焦点C.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14科学家们公认,太阳能是未来人类最合适,最安全、最绿色、最理想的替代能源,太阳能利用的一种方案是在距地球表面约36000公里的同步轨道上,建立太阳能发电厂,然后利用微波将电能传回地球,据推算,到2020年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大约需要25万亿立升原油,如果用太阳能替代,只需要一块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半径约70公里的圆形转化太阳能的“光板”就可实现已知太阳距地球1.5m,地球半径为6400km,太阳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关于该方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圆形吸太阳能的“光板”在地球

9、上会形成日全食B该圆形吸太阳能的“光板”在地球上会形成日全食和日偏食C该圆形吸太阳能的“光板”在地球上会形成日环食和日偏食D该圆形吸太阳能的“光板”可以不自转1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间的交流不断增多,从而加重了交通运输的负担,铁路提速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运力的最好方法,但铁路提速要解决许多具体的技术问题,其中提高机车牵引力功率是一个重要问题。已知匀速行驶时,列车所受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即,列车要提速,就需研制出更大功率的机车,那么当机车分别以120km/h和40km/h的速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机车的牵引力功率之比为()A3:1B9:1C27:1D81:116.右图为大型电子

10、地磅电路图,电源电压为E,内阻不计.不称物体时,滑片P在A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最大,电流较小;称重物时,在压力作用下使滑片P下滑,滑动变阻器有效电阻变小,电流变大.这样把电流对应的重力值刻在刻度盘上,就可以读出被称物体的重力值,若滑动变阻器上A、B间距离为L,最大阻值等于定值电阻阻值R0,已知两弹簧的总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则所称重物的重力G与电流大小I的关系为() A.G=2kL- B.G=kL C.G=+kL D.G=kIL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题,16个空格,每空2分,共32分)17、身高1.5m、体重为500N的小明,站立在路灯下的某处,若每只鞋的触地面积为10

11、02,则此时他对地面的压强为_Pa,在某个时刻,小明的影长为1.5m,如图所示。若他以1m/s的速度匀速沿平直路面远离路灯而去,2s后影长为2m,则路灯离平直路面的高度为_m.(g=10N/kg) 18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作的化学讲座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蜡烛能产生母子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组成蜡烛的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决定的,该物理性质是_。(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宜太长,且导气管的起端必须插在蜡烛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原因是:_;19、小亮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趣味实验。(1)使用甲装置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挤入烧杯中,然后打开止水夹,可

12、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美丽的喷泉。你推测烧瓶中的物质可能是 _ (只填一种,下同)滴管中的物质可能是 _ 。 (2)使用乙装置进行实验时,也同样形成了喷泉。小亮同学加入的固体物质不可能是( )A、锌粒 B、碳酸钙 C、木炭 D、镁粉20、质量为m管口截面积为S的足够长的玻璃管内灌满密度为的水银。现把它竖直倒插在水银槽中,再慢慢向上提起,直到玻璃管口刚与槽中的水银面接触,这时,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为H。现将管的封闭端挂在天平一个盘的挂钩上,而在天平另一个盘中放砝码,如图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则所加砝码质量等于_ 。21、质量为200千克的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若汽车的输出功率恒定

13、,路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恒为车重的0.05倍,那么汽车开上坡度为0.01(坡路的高与长之比)的坡路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 _ 米/秒。222000年7月16日是上世纪最后一次月食,只可惜天气不佳,在台湾的居民没有机会看到。但是月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是不是真像传说中的有“天狗吃月”呢?其实月食只是单纯的自然现象。原来月球和地球都是自己不会发光的天体,如图它们在太阳光的照耀下,背着太阳的一面会拖着一条圆锥形的黑影。如果月亮绕到太阳与地球的背后,而且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恰好在一直线,或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走近地球的影子,地面上的人看到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遮住了,就好像被吃掉一样,于是月食就发生了

14、。如果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之中,那就是月全食。如果只有一部份进入本影区,那就是月偏食。(本影是光完全达不到的地区,半影区则是有一小部份可以达到的地区。)如图:(1)你有没有发现,每次月全食都是什么月相?答:,为什么呢?答:(2)月球一个月绕地球一周,所以每个月会有一次月球恰巧在太阳和地球的背后,照理说,应该每个月就都一次的月全食,但实际上平均三年才有一次月全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答: 。23、小明设计右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验证CO2能否与水反应,并认为:如果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CO2能与水反应并生成酸性物质。(1)老师指出:虽然CO2不是酸性物质,但也不能根据石蕊试液变红的现象说明CO2能与水反应并生成酸性物质。为什么?答: 。(2)根据老师的提示,小明对实验作如下两种改进: 方案甲:仍用原装置,但用硫酸替代盐酸进行实验。 方案乙:对装置作如右图所示的改进。 上述两种改进方案中,可行的是方案 (填“甲”或“乙”),另一种改进方案不可行的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