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行役诗学案及答案-已排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650076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羁旅行役诗学案及答案-已排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羁旅行役诗学案及答案-已排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羁旅行役诗学案及答案-已排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羁旅行役诗学案及答案-已排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羁旅行役诗学案及答案-已排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羁旅行役诗学案及答案-已排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羁旅行役诗学案及答案-已排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烛飘蓬一梦归,村桥原树似吾乡 羁旅行役诗学案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也称为思想怀远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出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原因: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逢年过节。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抓住诗人选用的意象和构造的图景,弄清诗人所思所想,从而理解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二、羁旅行役诗抒发的情感1、羁旅愁思 主要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次写思乡之情 如: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内容:客思乡。景:月

2、。手法:视听结合、以动衬静。)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内容:客思乡。景:水、风、夕阳。手法:列锦、卒章显志。)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内容:客思乡。景: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手法:裂锦、想象、反衬。)这类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常用的意象,如“归雁、圆月、客船、天涯、他乡、孤灯、无眠、晚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等,或物或事或人。鉴赏时应把握作者写

3、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2、思念亲友 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次写羁旅漂泊之苦。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内容:客思亲。手法:想象、主客倒置)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内容:客思亲。手法:细节描写。)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内容:客思亲。手法:直抒胸臆、主客移位)3、怀才不遇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

4、幽怨与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10年全国卷)欧阳修梦中作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内容: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手法: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推荐精选4、征人思归,闺中怀人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诗中多有涉及。如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内容:征人久戍不归的怨恨。手法:叠字和名词,对偶反复)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

5、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内容: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手法:借景抒情,比喻)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内容:夫思妻。景:雨。手法:反复、虚实结合。)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内容:妻思夫。景:水、夕阳。手法:叠词。)三、常见意象1、动物类:杜鹃、猿啼、沙鸥、青鸟、鹧鸪、乌鸦、鸿雁、宿鸟、双鲤等。2、植物类:丁香、芭蕉、秋风、秋霜、衰草、梧桐、浮萍、飞蓬、飘蓬等。3、自然类:月亮、浮云、白云、流水、寒山、日暮、瞑色、暮霭、落日等。4、建筑类:西

6、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等。5、节日类: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登高、中秋望月等。6、其他类:莼羹鲈脍 因梦寄情乡思诗词鉴赏还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如用写声来表达,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四、艺术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联想想象 ”“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乐景反衬哀情和主客倒置(曲笔对写或侧面落笔)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

7、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主客倒置。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

8、之情四、羁旅乡思诗的鉴赏方法1、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予何种感情? 2、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样的景?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推荐精选鉴赏方法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真题回放,练习检测一、(15安徽)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月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

9、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二、(15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

10、赏析。(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推荐精选三、(13年质检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春阴 朱弁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绝域东风竞何事? 只应催我鬓边华!【注】朱弁(10581144):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回到故国。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9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6分)四、(13年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 远 人

11、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五、(06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室人降日:妻子生日。推荐精选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

12、“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村行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七、(04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

13、,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八、(11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推荐精选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

14、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九、(12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寰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迷津:迷路。8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6分)9这首诗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5分)十一、阅读下面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