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的孔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646297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唠叨的孔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唠叨的孔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唠叨的孔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唠叨的孔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唠叨的孔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唠叨的孔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唠叨的孔子一一读论语有感唠叨的孔子一一读论语有感邵雷鸣说起读书来,给别人感觉总是碧纱待月春调瑟,红袖添香夜读书这 种朦朦胧胧的诗意感觉,我记得读红楼梦的时候,贾宝玉也有一联,宝 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我觉得这个闲字说的特别好,把这层诗 意的窗户纸给捅破了。以前应科的书生,确实有一些些闲人。尤其是那些中产阶级的读书人,他们不误农,不经商,虽专工科考 却不那么用心。闲暇之余,偶尔搞个聊斋志异谈谈精神恋爱,好不快乐。但是也有些寒门子弟,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就如贾岛贾先生, 只能写写苦吟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之中,就如贾宝玉这般闲处的并不太多。正经的读书人,有些真是因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

2、怀,讲究格物 致知穷理。而像我等只希望读读专业书,提高下业务能力,能养家糊口的,根本 就不入方家之耳目。闲读书,读闲书,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读书的地点就是花前月下浓荫处,寻一所竹子造 起的精舍,点燃一盏青灯红豆,四周一定要清扫的整洁,最好的是布置一 些简单的书柜,柜子里的图书不暇是皇皇巨著,还是稗官野史,越多越好。不消雕槛朱窗,不必美酒盛馔,不用丝竹乱耳,枕上诗书闲处好,门 前风景雨亦佳。古代的书目讲究经史子集,纪昀等人编辑的四库全书也是按照这 个系统去整理的。中国的古代文字博大精深,对于习惯用白话文的现代人来说,显得晦 涩难懂。所以王国维、章太炎、黄侃之类的国学大家在现代真是

3、寥若星辰。而且现代的书籍业在应用机械后发展的迅速,书籍也远远没有以前那 么珍贵,大家对书籍也不那么重视,藏书也都变为了私人对古董文物的收 藏,甚至是待价而沽,所以那些如天一阁万卷楼的藏书盛事也不浮于 世了。大话说了一大篇,我们现在转入正题。今天我是第一个给大家读论语,所以我选择的是论语的开头一一 学而第一在我的印象中,对孔子总觉得他是个温和的老者,而且是一个 絮絮叨叨的老者。不知道为何,每次提及孔子,我总是想起自己的启蒙老师邵珠合。他前几年因病去世了。学习论语大概在小学四五年级,而且是当时必背的篇章。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而我一个是脑袋笨,再者实在调皮,背诵这 几句的时候总是丢三落四,每次都被

4、老师用教杆敲打一顿。后来渐渐地,提起论语,都觉得冷冰冰的,有一些阴影存在了。作为我们认知的源头,论语应该算是我们最早背诵过的正正经经 的典籍之一了。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反而觉得有些论语的话儿非常的贴近人心。所以自己也觉得,是时候通通彻彻的读一遍论语了。所以,身边同事说广告人为何读论语,我并不是那种实用主义的立场,我倒觉得如今而立之年读一读论语也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很简单,习在古代的写法是者,鸟儿数飞也。学了新鲜的事物,就应该和初飞的鸟儿一样不断地实习,这里的者 应是指实践的意思。所以孔子是一个务实派,而不是后

5、人对腐儒的偏见那样。第二句,乐在我老家的方言里,是读洛的,我的老师也喜欢读洛。程子说,说是内心的,而乐则是由内而外的欢喜。这总让人联想起曹孟德说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欢乐场面。第三句,程子曰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孟子离 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对别人指指点点好像是每个人最常见的根性。我乐于把知识、技艺等与你分享,但你不接受,所以就衍生出许多的不满和愤懑来。而这种乐于及人,不知不愠绝对需要君子的那种坦荡的胸襟和德行。至于此,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对为学的一番善言。而我今天读这一篇,反而觉得这三句,更像是孔子对我们一生的训诫。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人在年轻时,就要多学习多实践。而在中年,更多的任务应该在于去结交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打开自 己心灵的窗户,扩大自己看待事物的视野,从而做一番自己喜欢而且利于 社会的事业。而年老之时,则更需要阔达的气度起理解天运循环,无往不复的道 理,去以博大的胸襟包容和培养年轻的一代,去关照自身,达到自己与整 个世界的共融。当然了,以上也只是我独断的片言只字。孔子是伟人,每个人都孔子的教诲都会有自己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