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64457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开发教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有关问题说明(供参考)课程开发是一个科学的过程,科学的过程离不开科学的思想指导。职业能 力需求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观是指要以提高从事某一职业的专门技术和综合能 力为根本出发点,使企业和个人得以稳定发展,实现各自价值的目的。它是校 企联合教育课程开发的基础。1、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需要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以胜任职业岗位的 需求。因而职业能力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能力包括两个方面:职业专 门技术能力和关键能力。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 备的专门技术能力,主要是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

2、从事基 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关键能力分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的能 力”,即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习中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团队合作的能力;组织开展工作的能力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观是 面向整个职业的,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面向整个工作过程,把职业需要的 技能、知识、素质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在培养职业专门能力的同时培养关键能 力。它不是让学生掌握孤立的、缺乏联系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学科系统化和 综合任务课程相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做事的能力,又学会做人的本领。这种以 职业能力系统化开发的课程与以学科系统化开发的课程是有本质区别的,课程 内容一个是直接面向职业的,一个是间

3、接面向职业的。2、关注个体、企业、行业三个层面的需求学习者需求的调查与确认是校企合作式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需求分析是确 定企业的某种预期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亦即“应该是什么”与“是什 么”之间的“差距”。这里,状态一词可以表示知识、技能、态度等各种职业 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作好需求分析,是课程开发的首要环节。需求分析 包括个体、企业和行业的分析。个体分析是对员工的每一个体所进行的分析。由于工作岗位要求的不断提 高和变化,个体员工也要不断适应这种新的情况,并会产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首先要了解企业的需要,实行“订单式”培养,把握培 养意向和目标,然后深入到用人单位对其整体和具

4、体的工作岗位调查研究,进 行职业岗位分析,由此归纳出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态度 素质等各种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企业需求是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依据,根据现代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趋势, 把该行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加以选择提炼,由此确定课 程和方案,这种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更具有企业个性和职业 特色。从职业能力的结构看,职业能力可分为两个部分: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 职业关键能力。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又可分为职业特定技能和行业通用技能,它 们与职业关键能力相互包容:行业通用技能是职业特定技能的基础,关键能力 是行业通用技能的基础,而关

5、键能力与行业通用技能的基础作用又是通过各种 行业通用的、或职业特定的技能体现出来的,没有关键能力和行业通用技能提 供坚实基础,职业特定技能不可能充分发挥,三者是不能分割的一体。从行业 分析人手,进行能力与职业分析,开发专业与课程,可以有效避免以单一职业 岗位技能开发课程的片面性,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适应性。3、课程围绕职业分析进行设计职业和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校企合作教育中,两者是紧密相关 的。课程必须与职业建立紧密的关系,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校企课程 要依据所面向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进行开发和设计,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 转化成课程目标。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需要通过行业分析得出,因此

6、课程开发 必须建立在行业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职业分析学习分析表,把职业的能力 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依此开发专业课程。职业需要的专门技术技能训练的时 间长短、强度的大小、程度的难易必须依据行业分析得到的职业标准和熟练程 度要求而定。课程内容的设计,按照课程要求实现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内容的 框架设计。打破学科知识严格的逻辑演进序列,按照课程目标涉及到的相关学 科知识进行横向组织,以保证学生掌握应用技术为目标,将不同学科或不同类 别的传统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重组。课程实施中多采用应用为主的课程范 型,训练学生完成实际工作具备的能力,从而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学生 与工作岗位的差距。4、由“主导”转向

7、“服务”的校企课程开发方向校企课程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学校的重视和企业的加入。首先让企业真正 意识到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学校可以快捷地为企业输 送人才。其次学校自身也处于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也有一个求生存求发 展的需要。例: 某高职学校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智能电子技术实践课程课程模式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成立了实践专家委员会,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智能电子技术实践课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注重整体的优化,不过于强 调某一门学科课程的系统性,而着重考察该课程在体系整体中的价值,强调专 业课程体系的综合效益。打破课程壁垒,改变过去在较大程度上存在的各门课 程

8、之间自成体系、互不通气的现象,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坚持能力本位,拓展 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他们的技能素质和综合素质。2、课程具有如下特点(1)课程结构模块化主要体现在:其一,以工作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 工作任务模块的转换,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课程内容体系。 这是“重构”意义上的模块化。其二,课程内容以具体化的工作项目(行动化的 学习项目)为载体,每一个项目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 内容且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系统。这是“综合”意义上的模块化。其三,在课程 设置和课程内容“项目”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学生的自主 选择空间,兼顾学生的职

9、业生涯发展。这即是“自主”意义上的模块化。2)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 合。实现“综合”的关键是课程载体的具体化。课程载体来自于职业岗位的具 体工作内容,如零件、产品、设备、工艺、案例等,从而使课程载体由抽象的 概念转变为具体的任务,并且融理论、实践一体,融技能、态度和情感一体。 这样的载体不仅是课程开发的载体,还是教学实施的载体。(3)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就教学过程 而言,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做到学生心理过程与行动过程的一 体,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

10、生、生生关 系,真正突显学习者中心地位。就教学场所而言,做到传统教室、专业教室、 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3、校企互动推动课程实施企业需要的是素能高、技能全、能实战的人才。典型的工作岗位是绘制电 子电路图岗位、装配调试岗位、电子产品的二次开发岗位、电路板分析岗位。 在推动课程“工学结合”方法,主要采用二种方法(1)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对人才需求量大的岗位是装配调试岗位。学校慎重选择实习单位,选 择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公司作为稳 定的实习基地。本系在公司有固定的学习岗位,换人不换岗,确保企业能正常 生产,同时满足了教学需要。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践工作,提高

11、动手能力,进一 步强化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 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以及综合职业素 质。(2)企业产品或车间进学校工学结合的本质就是要将“工作”和“学习”这两个不同事物融合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过程中,本课程组坚持“方 式”为“本质”服务的原则,树立正确的出发点,使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全面满 足课程教学实施需要。公司领导进本校考察之后,决定将部分产品加工业务放 在系。学生成立了生产组,按工厂的生产要求组织生产,既培养学生的技能, 又解决企业生产任务重时,人员紧缺,生产任务轻时,又人员过剩问题。4、课程评价开放化 主要体现既对结果进行评价,还对课程进行评价。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 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企业、公司装配产品在校内加工过 程中,学生加工的成品率,合格率来评价学生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