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报审稿)》.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637063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报审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报审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报审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报审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报审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报审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报审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报审稿)南京市规划局2005年9月1 .总则1.0.1 (目的)为在城市新建地区建立完备、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公共 服务设施配套体系,全面提升南京城市新建地区的规划建设水平和生活环境质 量,实现新建地区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根据南京市城市规 划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其它相关法律和法规规定,制定本指引(以下简称指引)。1.0.2 (依据)本指引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吸取 有关公共设施配套规划、建设的成熟经验,参照同类城市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 合南京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1.0.3 (适用范围和应用)本指引主要用于指导城市新建地区的规划编制和建 设

2、管理。新建地区编制规划时应依据本指引提出的标准和布局形式安排各类公共 设施用地。新建地区进行具体的建设管理时,应按编制的规划和本指引控制预留 用地,保证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在进行已建成区的更新改造时,可参照本指引考虑公共设施的优化完善配 套,保证设施配套的标准和服务水平,对设施的布局形式不做硬性要求。1.0.4 (应用原则)在具体的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中应用本指引时,应综合考 虑用地规模、现状及周边用地情况、地形地貌、周边设施条件、行政管理要求等 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中心的功能及配套标准可作适当调整。(开发强度控制)本指引提出的公共设施配套标准中涉及用地的为刚性规定,新建地区规划建设时必须予以保证

3、。用地上配套公共设施的开发建设强度 可根据服务范围内住宅的开发强度做适当调整。新建地区进行规划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指引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 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公共设施的分级和分类2.1公共设施的分级公共设施按市级、地区级、居住社区级、基层社区级四级配置。2. 1. 2市级公共设施是指以全市及更大区域为服务对象的公共设施。地区是指功能相对完整、由自然地理边界和交通干线等分割形成的、人 口规模为20 - 30万人左右的功能型片区;居住社区是以社区中心为核心、服务半径400 - 500米、由城市干道或自 然地理边界围合的以居住功能为主的片区,人口规模为3万人左右;2

4、. 1.5基层社区是由城市支路以上道路围合、规划半径200 - 250米的城市最小 社区单元,人口规模为0.5 1万人,3-6个基层社区构成居住社区。同一级别公共设施应通过规划预留中心用地的方式进行布局,形成各级 集中的中心。鼓励同一级别、功能和服务方式类似的公共设施(如商业金融服务 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行政管理、社区服务、社会福利设施等)集中 组合设置。功能相对独立或有特殊布局要求的公共设施(如教育设施、医疗卫生 设施、派出所等)可相邻设置或独立设置。2.2 公共设施的分类及控制要求2. 2.1公共设施按照使用功能分为八种:(1 )教育设施;(2 )医疗卫生设施;(3)文化娱乐设施

5、;(4)体育设施;(5)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6)行政管理 与社区服务设施;(7)商业金融服务设施;(8)邮政电信设施。2. 2. 2公共设施按照用地控制的难易分为二类。一类公共设施为易受市场力侵蚀 的公共设施;二类公共设施为易受市场力推动的公共设施。一类公共设施包括教 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社区服务、邮政电信等设施; 二类公共设施包括各类商业服务业设施、金融设施等。2. 2. 3居住社区、基层社区中心用地在规定的一类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完成前,用 地不得占用。3. 市级和地区级公共设施的设置准则3.1 市级和地区级公共设施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要求,与规划 功能定

6、位、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以市和区(地区)为单位,在 符合相关标准的条件下,合理布置,统筹安排。3.2 市级公共设施是以满足城市居民较高层面的公共服务需求、发挥区域辐 射职能为目标提供服务功能的设施。市级设施的内容和规模应根据城市发展的阶 段目标、总体布局和建设时序而确定。3. 3 地区级公共设施以本地区20-30万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居民提供门 类齐全又有选择的生活服务项目。地区级公共设施内容和规模应按照表3. 3的规定设置。根据市级公共设施设 置情况、地区及周边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或调整部分公共设施内容。地区级公共设施内容和规模标准表3. 3序 号分类设施内容用地规模(公顷)1

7、教育设施科教馆、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专业培训机 构等352医疗设施300-500床综合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卫生防疫设施、 妇幼保健所、残疾人康复中心、护理院等6 83文化设施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书店及综合娱乐设施等24体育设施标准体育场、游泳池、体育综合馆及游泳馆等专门场馆355社会福利与 保障设施区级社会福利院(含福利性老人公寓)1 26行政管理与 社区服务设施工商、税务、公安、市场管理等派出机构、区级社区服务 中心等27商业金融 服务设施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专业商场、旅馆及餐馆、美容、 摄影等休闲服务设施,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 设施58邮电设施邮政支局、电信分

8、局等公共绿地广场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广场等33.4 宜控制用地形成集中的地区中心。结合轨道交通和公交枢纽站点在交通 便捷的区域中心地带设置,形成地区级公共设施中心,保证实现居民在步行30 分钟、自行车10分钟、机动车5分钟以内可达,用地规模控制在21-25公顷, 与地区公共绿地广场共同形成综合的地区级公共活动中心。地区中心必备的功能构成包括上述医疗、文化、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 与社区服务、商业金融、邮电及绿地广场等设施。4. 居住社区级公共设施的设置准则4.1 居住社区级公共设施以服务半径400-500米内的3万左右居民为主要服 务对象,为居民提供较为综合、全面的日常生活服务项目。在居住社区

9、交通便利 的中心地段或邻近公共交通站点集中设置居住社区级公共设施(除少数独立设置 的设施外),与居住社区公共绿地共同形成边界明晰的居住社区中心,保证实现 居民在步行7-8分钟、自行车3-4分钟以内可达。4.2 居住社区中心应集中布局,形成中心用地。用地规模控制在3-5公顷, 其中公共设施用地2-4公顷、绿地1-2公顷。居住社区中心中的公共设施以综合体的形式集中布置形成,包括文化娱乐、体育、行政管理、社区服务、社会福利、医疗卫生、商业金融服务、邮电等 设施,其内容和规模应按照表4. 2. 1的规定设置。根据居住社区及周边具体情况 可适当增加或调整部分公共设施内容。居住社区中心设置内容及标准表序

10、号设置 项目内容建筑规模(m2)用地规模(m2)设置要求1文化娱乐 设施文化活动 中心 ()包括小型图书馆、科普知识宣传 与教育;影视厅、舞厅、游艺厅、 球类、棋类活动室;科技活动、 各类艺术训练班及青少年和老 年人学习活动场地、用房等4000 50002体育设施体育活动 中心 ()室外健身场地、慢跑道、篮球场、 羽毛球场、小型足球场、健身房 和游泳池等设施项目150010000 15000宜设置60-100米直跑道 和200米环形跑道,室外场 地可与绿地邻近设置。当学 校体育运动场向社会开放 时,可适当缩减室外场地 (篮球场、小型足球场等) 的用地3行政管理 与社区服务 设施街政管理 中心(

11、)包括街道办事处及市政、环卫等 管理用房1200 17001000 1500如人口规模较小,根据行政 管理需要,可两个或两个以 上居住社区共同设置一处社区服务 中心()提供家政服务、就业指导、中介、 咨询服务、代客定票等服务1000 3000派出所 ()1500600宜有专用院落,应有对外、 对内方便的出入口;如人口 规模较小,可两个或两个以 上居住社区共同设置一处4社会福利与 保障设施养老院 ()为老年人综合福利设施,提供老 年人全托、日托服务。1500应可容纳30名左右老人5医疗卫生 设施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含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残疾人 托养所2500 35003000 5000设在交通

12、便利、环境安静地 段,应有舟外方便的出入口 和无障碍通道6邮政电信 设施邮电设施 ()提供电报、电话、信函、包裹、 兑汇和报刊零售等服务的邮电 综合业务服务设施250应设在建筑一层,宜结合建 筑平面布局提供一定面积 的停车场地7商业金融 服务设施菜市场 ()包括蔬菜、肉类、水产品、副食 品、水果、熟食、净菜等售卖2000宜设在底层(若为生鲜超市 也可设在地下一层室内); 运输车辆易于进出的相对 独立地段;与住宅有一定间 隔;应配置停车场社区商业 金融服务 设施超市,餐饮、中西药店、书店、 洗染、美容美发、综合修理;服 装、鞋店、礼品、鲜花、照相、 音像制品、日用杂品、五金电器、 文具、洗浴等其

13、他商业服务设 施,银行储蓄所等金融服务设施17200 23200应布置在二层以下,超市在 底层设置独立的出入口,有 一定面积的停车场地8其他设施 ()公共厕所、再生资源便民回收 站、停车设施等公 厕30 60、 回收站 80-100公厕应结合主体建筑设置, 临街设置,并应有单独的出 入口和管理室(并符合南京 市公厕设置标准);鼓励利 用地下空间停车(停车配建 按宁规字200349号文执 行)规定。其余项目内容和标准具有一定弹性,在保证基本服务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充调整。合计32700 4320030000 40000注:1、设置项目后带号的设施(一类公共设施项目和菜H亍场),其内容和标准为刚性2、

14、具体可根据人口规模和居住社区定位取较高或较低指标。其中,在保证用地面积的前提下, 开发建设强度(建筑面积)可根据服务范围内住宅的开发强度做适当调整。居住社区级公共绿地用地1-2公顷,应与体育活动中心相邻布置。4.3 宜独立设置的公共设施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中学等教育设施, 老年公寓等社区服务设施。根据具体情况和用地条件,独立设置的公共设施可根 据自身功能或特殊布局要求在居住社区中心周边或在整个居住社区范围内选址 布局,也可与居住社区中心邻近设置。其中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规模参见南京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4. 3.1九年一贯制学校结合教育设施的建设发展趋势,新建地区中小学宜设置九年

15、一贯制学校。九 年一贯制学校按小学70生/千人,初中36生/千人,小学45人/班,中学50人/ 班配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服务半径1000米。九年一贯制学校设置规模宜为4轨36班或5轨45班,服务半径宜控制在 500-1000米。36班时建筑面积约为13872平方米,用地面积为31752平方米(以 一级标准计);45班时建筑面积约为16697平方米,用地面积为37716平方米。按九年一贯制配置学校时,居住社区应设置高中,按34生/千人配建,宜为 10轨30班或12轨36班,可采用两个相邻居住社区一所的方式设置。4. 3. 2小学小学按70生/千人,45人/班配建。服务半径500米。设置规模宜为24班、36班,其次为30班。小学用地和建筑标准见下表:(用地按一级标准计)建筑面积(平方米)总用地(平方米)体育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