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第4章 第4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636961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第4章 第4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第4章 第4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第4章 第4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第4章 第4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第4章 第4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第4章 第4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第4章 第4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理解人口增长过快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重点)2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重点)3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评价分析人类的发展行为和思想。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控制人口规模与转变发展模式阅读教材P102P104第1段,完成下列问题。1控制人口规模(1)含义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2)原因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人口控制,地球将人满为患,资源更加缺乏,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生态系统更不稳定。(3)目的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2转变发展模式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目的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

2、提高消费水平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特点社会生产多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结果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正误判断:(1)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途径是控制人口。()(2)清洁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提示】(1)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途径是控制人口在合理的范围内。(2)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但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现行的技术和生产过程相比较而言

3、的。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清洁生产过程中也有废弃物产生,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较少。教材整理2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阅读教材P104第2段P108,完成下列问题。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土地资源(2)森林资源作用: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措施: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森林资源。(3)水资源危机:世界上有60%的地区淡水不足,4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措施: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4)海洋资源2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1)人地协调的四个关系(2)从观念走向行动各国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每个公民都

4、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正误判断:(1)在资源利用方面要不用不可再生资源,多用可再生资源。()(2)协调人地关系主要靠政府,个人无能为力。()【提示】(1)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应在加强节约和合理利用的同时,加强资源勘测,增加后备储量并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对于可再生资源: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2)协调人地关系,每个人都能身体力行,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人地关系会更协调。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_解惑:_疑问2:_解惑:_疑问3:_解惑:_控制人口规模与转

5、变发展模式合作探讨人民网2016年4月26日电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教育部部长助理陈舜表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国家“十三五”确立的目标,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超过90%。下一步要在高中资源少的地区新建、扩建一批高中,同时办好中职教育。探讨1:普及高中教育对人口素质有什么影响? 【提示】有利于提高人口文化素质。探讨2: 普及高中教育对转变发展模式有什么影响?【提示】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能更好地接受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的观念,能更好地实现转变发展模式。核心点击1循环经济及具体形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是循环经济,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在农业经济结

6、构调整中,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其具体内容如下:清洁生产含义特征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高效回收,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具体形式工业:清洁生产生产模式在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含义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农业:生态农业原理生态系统原理方式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大生产多样化经营,协调经济和环境效益目的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典型代表北京“留民营”模式、南方山区立体农业、珠三角基塘农业2.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对比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以经济增长为指标,G

7、DP增长就意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指标,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增长方式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标准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的时间尺度本代人的利益是最大的需求强调代际公平发展的空间尺度从区域利益出发,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方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的方式调控手段依靠市场经济手段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体验评价1读我国某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属于_。(2)通过对以上模式分析,将该地区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

8、中出现的问题,填入下图中。(3)用虚线在上面发展模式图中描出其中一个恶性循环,并针对其设计一个调控方案,从而使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相互协调,形成良性循环。把调控方案的措施填入下图中。【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生产属粗放式经营,且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属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第(2)题,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系统,从图中对应找出所属的内容。第(3)题,描出的恶性循环即为生态环境恶化而反馈到社会、经济系统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措施应具有解决各系统问题的针对性。【答案】(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2)填图略。(上:人口增加,资源利用率低左:燃料匮乏,粮食减产,毁林开荒右:气候失调,水旱灾

9、害增加,水土流失,水库淤积)(3)填图略。(上: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法规,进行科学规划左: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提高单产右:恢复改善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合作探讨塑料垃圾也称为“白色污染”,是当今世界重大的“公害”。我国每天用掉30亿个塑料袋,每年废弃量超过300吨,而降解则需100到200年。因此怎样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高度重视的公共课题。探讨1:塑料袋垃圾会带来哪些危害?【提示】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会消耗大量资源。探讨2:作为公众个人,我们应该怎样做来减轻这种危害?【提示】自备菜篮子或布袋购物,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

10、。核心点击1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滥垦草地,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退耕还草,防治土地荒漠化滥伐森林水土流失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改良灌溉方式开矿产生废弃地覆土复垦工矿、公交、住房用地的扩大耕地面积减小保护农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2.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主要地位利用中的问题解决途径森林资源既有经济价值,又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采育失调,林质下降;毁林开荒,伐木取薪,造成覆盖率下降;砍伐过度,不利于更新合理采伐;采伐和抚育更新相结合;退耕还林;建立保护机制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水资源短缺、水污

11、染严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农业采取喷灌、滴灌等技术,减少浪费;保护水源,防止和治理水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净化后循环利用;海水淡化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成因解决措施环境污染向海洋中倾倒废弃物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向海洋中排放冷却水冷却水处理后排放杀虫剂随雨水进入海洋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海上石油泄漏清除海上石油污染生态破坏过度捕捞禁止滥捕,实行“休渔”制度盲目围海造田科学论证围海造田毁坏滩涂保护滩涂的生态作用体验评价2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图a径流系数 图b每毫米雨量产沙(克)(1)a为湿润土壤上模拟降雨的径流系数(径流量/降水量),表明径流量高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12、_。(2)b在a所示的高径流量结合高产沙率,最容易被侵蚀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3)从a、b两图看,林地的主要作用是_。(4)除林地外,河流含沙量较少的土地利用类型还有_,这两幅图给我们的启示有_。(5)最近我国农副产品涨价幅度较大,有人认为是加入WTO的冲击,有人认为是“通货膨胀”的表现,但专家认为,这是因为过去几年农副产品价格过低,不少农民减少播种面积所致,你认为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解析】a图反映的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系数(径流量/降雨量);b图反映的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同等降雨量下的产沙量大小情况。由此不难作答(1)、(2)题;从图中看,林地径流系数、产沙量均为0,则林地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从图中还可看出废弃地/休耕地的径流量大,且产沙多,故不利于保持水土。由于粮价上涨,则废弃地/休耕地相应会减少,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环境。【答案】(1)废弃地/休耕地、草地(2)废弃地/休耕地(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4)草地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要退耕还林、还草;要加强对废弃地/休耕地的综合利用与管理(5)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减少废弃地/休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控制人口规模与转变发展模式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