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布局与设置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619278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布局与设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布局与设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布局与设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布局与设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布局与设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布局与设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布局与设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布局与设置一、病房建设1. PICU病房建设PICU的规模:P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 需要,一般以该PICU服务的区域或医院的病床总数的2%-8%为宜。 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该适度 扩大规模。重症医学科每天至少应保留1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PICU应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 疗的区域,并宜接近手术室、医学影像学科、检验科和输血科(血库) 等。在横向无法实现“接近时,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PICU开放式病床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m2。床间距大于Im;每 个病房最少配备1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

2、不少于18m2 ,用于收治隔 离病人。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 24C, 土 1.5C 左右。PICU应具备足够的非接触性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 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 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 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和控制医院感染。PICU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有条件 的医院可以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应当严格限制非医务人员的探访; 确需探访的,应穿隔离衣,并遵循有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规定。PICU的建筑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

3、时 尽快接触病人的通道。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 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原则。2. 新生儿病室的建立(1) 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设有单独的出入口,设有双层保险电线路,以便于安全与环境控制。 楼层宜选择在二楼以上,尤其是南方地区,要避免楼层过低带来的室 内过于潮湿的问题。(2) 设有独立的医务人员出入通道,入口处有洗手及更衣设备, 并设有独立的清洁与污物运送通道。(3) 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 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4) 每间病房有专用的婴儿洗澡池,室内照明和病床单个应

4、用 的床头照明,每个床单元可根据情况与发展设备相匹配的电源插座、 中心吸氧装置及负压吸引装置。(5) 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 使用面积不少于3m2 ,床间距不小于Im。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 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m 2。(6) 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 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病房整体分三区:限制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 限制区:即新生儿病房、治疗室、配液室、配奶室,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新生儿病房可根据病情或病种及隔离需要的不同进行单独分区, 每个区域房间面积大小应根据护理人员方便照看的患儿数及适宜床 间距进行规划。 半限制区:即护士

5、办公区、医师办公区、治疗处置室、用餐室、 值班室、终末床单元处置间等。 非限区:人院接待处、出院接待处、探视室、学习会议室。二、人员配备1. PICU的人员配备P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 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 中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 1以上,护士人 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2.0: 1以上;PICU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 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1名 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 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

6、员。2. PICU医护人员基本技能要求医师需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应该掌握重 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要对脏器功能 及生命的异常信息具有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休克、呼吸功能衰竭、 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 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 外营养支持、镇静与镇慎痛、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免 疫功能紊乱。要掌握复苏和疾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除掌握临床科 室常用诊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心 肺复苏术

7、、颅内压监测技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 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持续血液净化、纤维 支气管镜等技术。护士需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掌握重症监 护的专业技术:输液泵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外科各类导管的护理、给 氧治疗、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电监测及除颤技术,血液净化技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 胸部物理治疗技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 术等。除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外,应具备以下能力:各系统疾病 重症患者的护理、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症患者的疼 痛管理、重症监护的心理护理等。3.

8、 新生儿人员配备与培训(1) 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 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3: 1以 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 1以上。(2) 新生儿病室医师应当有1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经过新 生儿专业培训6个月以上,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和新 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具备独立处置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能力。(3) 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3年 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格的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 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

9、备儿科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 职资格的医师担任。(4) 新生儿病室护士要相对固定,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并考核 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 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5) 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 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 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 应当由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 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6) 新生儿病室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经过培训 并考核合格。三、设备配置1.必须配备的设备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

10、、氧气、压缩空气 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I2个以上,氧 气接口 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 2个和负压吸引接口 2个以上。医 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每个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 电路供应。重症医学科应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 护装置;每个电路插座都应在主面板上有独立的电路短路器。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 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加 强治疗单元至少配备1台便携式监护仪。三级综合医院的PCU原则上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二级综 合医院的PICU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呼吸机。每床配备

11、简 易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加强治 疗单元至少应有1台便携式呼吸机。每床均应配备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其中,微量注射泵原则上每 床2台以上。另外,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2.其他必配 设备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血液净化仪、连续性血流动力 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车上备有喉镜、气管导 管、各种管道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纤维支气管镜、 升降温设备等。应配备适合的病床,配备防褥疮床垫。医院或PICU必须有足够的设备,随时为PICU提供床旁B超、 X光、生化和细菌学等检查。还应配备完整的文字和图像处理网络系 统设备,保障信息正常流

12、通。四、PICU质量管理PICU的患者由PICU医师负责管理,患者病情治疗需要时,其 他专科医师应及时提供会诊。对入住PICU的患者应进行疾病严重度 评估,为评价PICU资源使用的适宜性与诊疗质量提供依据。PICU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 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应当加强质量控制 和管理,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PICU的药 品、一次性医用耗材的管理和使用应当有规范、有记录。PICU的仪 器和设备必须保持随时启用状态,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由专人负责维 护和消毒,抢救物品有固定的存放地点。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 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医疗、护理、医院感染等管理部门应履行日常 监管职能。医院应采取措施保证重症医学科医师和护士具备适宜的技 术操作能力,并定期进行评估。医院应建立和完善重症医学科信息管 理系统,保证重症医学科及时获得医技科室检查结果,以及质量管理 与医院感染监控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