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618089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剧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川剧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川剧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川剧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川剧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剧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剧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承川剧文化,弘扬巴蜀神韵成都市第三十三中学校创川剧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剧学会副会长 冯其庸先生说: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这个民族也就失去它 独立存在的精神基础。川剧作为我们四川本土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戏 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有着丰富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 气息。传承与发展川剧艺术,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四川人的责任。学校是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川剧文化发展的 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川剧文化如何走进学校,如何在学校健康 发展,学校如何借助川剧文化进校园来推进学生的艺术教育、素质教 育?我校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有组织、有

2、规划的川剧文化传 承研究,并不断加大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深入推动川剧在学校的 传播,引导青少年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我们惊喜地看到川剧艺 术已经走入了我们的校园,并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都市第三十三中学校始创于1929年,前身为树德中学女子 部,迄今已有八十余年办学历史。学校现有学生近1200人,共24 个班,教职员工99人,其中高级教师20名,省、市、区级的党员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其中陈果老师为区音乐学科带头人)、优秀 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中青年骨干教师58人,占全校教师的 54.7%。作为金牛区叶二五”规划重点建设的城北品牌公办初中,学 校秉承“让每个孩子享有成功的快乐”这一育人目

3、标,依托“课堂教学+ 兴趣社团”的艺术教育模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高雅 的审美情趣和多样化的艺术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 得全面发展。同时,我校是一所农民工随迁子女约占70%的学校,在生源极 其普通的情况下,我校艺术教育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川 剧文化进校园”特色教育开展以来,学校艺术教育成效显著。我校历 来重视培养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艺术素养,因为我们认为在梦想的道路 上,这些农民工子女的艺术追求不应该因为经济条件和家庭原因而止 步。学校在原有的音、美教育基础上,不断扩大艺术教育的范围,增 加川剧、舞蹈、版画、围棋、书法等特色教育,以继承发扬本土传统 文化为突破

4、口,用艺术创新的手法唤起学生个人的意识和潜意识中深 藏着的审美情感,用艺术教学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 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我们非常感谢此次“创建”,它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到了川剧文化 的独特魅力,也清楚地了解到川剧文化是如何在我校落地、生根、发 芽。通过梳理学校开展“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特色,我们更进一步 认识到传承川剧艺术,继承发扬四川本土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所起 的重要作用。二、创建背景1、大背景川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戏曲声腔剧种 演变历史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 一。川剧不但在四川享有盛名,在全国也有着广泛影响,其中享有盛

5、 誉的川剧变脸就是国粹之一。川剧是四川民众创造的、为四川民众所 喜爱的、世代传承的民间艺术,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 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奇葩。川剧作为本土文化,让川剧、四 川曲艺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呼声不断传来。为了拯救地方戏曲这一植根 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精华,四川省委宣传部成立了“振兴川剧”专门 的领导机构和业务研究机构。2011年11月6日,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局与成都市文 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我市川剧发展的意见(试行), 提出了川剧发展的八条意见:推进发展机制创新、培养引进川剧人才、 支持创作鼓励夺奖、推动川剧欣赏普及、促进川剧传承传播、鼓励社 会力量参与、

6、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发展协调机制等,意在聚合各 界力量,继承和发展川剧这项独具地方特色魅力的地方文化艺术,让 川剧得以发展和传承。为了弘扬与继承川剧这一四川艺术瑰宝,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基于以上原因,成都市教科院牵头确立了川剧、四川曲艺融入 学校艺术教育课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弘扬地方文 化精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川剧、四川曲艺与学校艺术教育 的有机融合。2、学校背景我校从2011年开始着手将川剧文化引进课堂、引入校园。2011 年在成都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李萍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校参与了 成都市“十二五”课题川剧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研究。同时, 学校还有幸承担了该

7、市级课题的子课题川剧校本教材建设研究 五大声腔部分的研究任务,学校陈果老师作为课题主研将“川剧艺术 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带回了学校,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川剧 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目前该子课题正在研究中,并取得了阶段性 成果,即将结题。2012年3月,我校陈果老师指导了川剧校本教材高腔单元研究 课别洞观景,该课被选送至成都市教师继续教育网作为全市教师 继教学习材料。2012年5月,陈果老师指导了川剧校本教材灯戏单 元研究课玉芳上街以及弹戏单元研究课桃花村,这两节课作 为西一路小学创建市川剧艺术特色学校的精品课进行展示。2013年5 月我校陈果老师执教的川剧研究课梅花绝句作为学校川剧校本

8、 教材建设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在全区进行展示汇报,得到了在场 观摩的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同时,在川剧课题的推动下我校独 具特色的川剧校本教材五彩川剧声腔一一昆高胡弹灯已经成形, 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使用,学校也开设了相应的川剧文化课程。2013年,我校又荣幸地成为全国“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非物质 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项目四川地区21所课题实验校之一, 学校为此成立了课题工作小组 这又进一步推动了我校在“川剧文化进 校园”方面的探索研究。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关心和呵护下,在各类川 剧课题的引领下,我们一路摸索,不断探求让川剧艺术融入学校艺术 教育的有效形式,将“川剧文化进校园”各类活动开展得

9、有声有色,我 校的川剧特色教育也更趋成熟。三、融入办学理念,成立工作小组。我校致力于从人文的角度实践“继承传统,文化立校”这一理念, 努力落实“让每一位学生享有成功的快乐”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在传 承川剧传统文化方面的特长。我们希望通过川剧特色学校的创建,把 继承弘扬本土川剧传统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突 破口。用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创建和谐校园,用传统文化熏陶感染 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川剧艺术, 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此,学校成立了川剧特色教育工作领导小 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组长:雷

10、志挺(学校校长)副组长:刘燕东(分管德育副校长)龚建兵(分管教学副校长)张耘(分管科研培训副校长)组 员:徐懿、许军、郑晓红、廖鸽明、谢秀明、李雪梅、何 J-lU从而。工作小组:组长:刘燕东成 员:徐懿、蒲东升、许军、侯挺波、郑晓红、廖鸽明、廖高吉、谢秀明、李雪梅、何端、陈果、张晓敏、夏强、各年级组长。四、做好物质保障,营造环境氛围。要让“川剧融入校园文化”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有支撑川剧特色教 育实施的硬件做有力的保障,否则就将流于形式。学校非常重视川剧 教学、训练活动的经费投入,积极进行“川剧文化进校园”的环境氛围 营造。此外,学校还鼓励艺术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全额报销 培训费用,逐步提

11、高了艺术教师的奖励力度。学校按要求配备了川剧训练专用教室、艺术活动室等,为学生统印制川剧校本教材五彩川剧声腔一一昆高胡弹灯,并逐步配齐 了川剧特色教育所需的音频视频资料(如川剧名家唱段集萃5集 全套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摄像设备、各种乐器(如川剧硬 场面锣鼓打击乐器全套7件:鼓板、川堂鼓、川大锣、川小锣、川马 锣、川铰子、川大钵、表演服装等;学校投入专项资金打造具有“川 剧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如增设校园传统文化雕塑、设置川剧特色 宣传展板、布置川剧脸谱展示墙、打造川剧文化知识长廊和中外艺术 名家介绍区等;此外,学校还组织各班级精心布置了以川剧艺术为主 题的班级文化展示区。现在,走进我们

12、的校园,书声琅琅,翰墨飘香。传统文化与现代 设计相得益彰,国学经典与川剧文化有机结合。莘莘学子沐浴着朝阳, 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享受快乐,演绎精彩。五、培训师资力量,加强课程管理。艺术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教育思路、教育艺术及自 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艺术教育的成效,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艺术师资队 伍的建设。学校在探索“川剧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中, 特别看重打造一支具有川剧理论素养和鉴赏能力,能够承担川剧艺术 进课堂教育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职艺术教师4人,其中音乐教师2人(其中有金牛区 音乐学科带头人和区川剧骨干教师),美术教师1人(指导学生进行 川剧脸谱绘画和版画雕刻),

13、书法教师1人(指导我校川剧文化进校 园的环境营造工作),此外还有兼职艺术教师1人(指导川剧配乐演 奏),他们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学校要求这些教师除注重上好专业知 识课外,自己也要有一技之长,要具有培养学生艺术特长的能力和意 识。除此之外,学校在师资培训和课程管理上还做了以下工作:1、做好常规,优化教科研。为了使我校“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能科学、高效地运行,取得实 效,我们不断完善学校教学常规制度,加强教科研指导。学校非常重 视艺术类学科的教科研活动,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一是举行“川 剧文化进校园”公开观摩课活动,如陈果老师执教的梅花绝句、别 洞观景、玉芳上街等川剧文化展示课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14、;二是 深入做好川剧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育课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校 园传承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川剧艺术融入校园文化”的 有效形式,继续深入开发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坚持“普及为基础、 提高是关键、拔尖促发展、活动贯全程”的校本课程开发原则,力争 体现学校特色;三是鼓励我校艺术教师参与市区级的艺术教育教学方 面的培训活动。我校陈果老师作为金牛区首届川剧骨干教师培训班成 员,积极参加区音乐教研员吴蓉老师组织的各类川剧实践活动。2012 年5月,陈果老师在区教培中心开展川剧声腔知识讲座,对全区音乐 教师进行继教规范培训。2、建立专家与学校的联系机制。学校邀请到了金牛区川剧课题组成员和区川剧骨干教

15、师培训班 老师到我校指导“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我们还聘请了成都市 川剧院院长雷音、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周玉、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马 丽、金牛区教培中心音乐教研员吴蓉、双流县文化馆艺术指导教师冯 重玉等川剧艺术专家、老师为我校艺术教育名誉顾问。这些倾心于川 剧艺术教育的老师们经常到我校为师生们讲解川剧知识、教授川剧技 巧,开展川剧艺术互动交流活动和精品剧目演出等。同时,学校也鼓 励我校艺术教师在川剧艺术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提高川剧教学的知 识和能力。3、加强社区、家校联系。学校非常重视加强家校联系和社区联系,创造条件让家长、学生 参与学校的川剧特色教育教学活动,并将学校的特色教育延伸到社 会

16、,如在退休教职工慰问活动上和社区活动中表演我校特色川剧节目 等。4、加强川剧文化学科渗透,让川剧融入课堂。学校依托川剧校本教材建设研究这一课题,开发出了适合我 校校情的川剧校本教材五彩川剧声腔一一昆高胡弹灯,并在7、8 年级开设川剧唱腔、川剧身段、川剧脸谱、川剧剧本等校本课程,一 周0.5课时,由陈果、何端、张晓敏担任授课教师。同时,学校还设 置有课外川剧活动和川剧选修课,如川剧欣赏、川剧演唱、川剧身段、 川剧绘画等,每周保证一次活动时间,并配有专门的活动场地。学校为保证川剧特色课程的落实,还非常重视川剧文化在相关学 科中的渗透。如在音乐课中加入了戏曲欣赏的内容和川剧表演的训 练;美术课上,进行了川剧脸谱的绘画指导;体育课中加入了形体操 的训练;信息课中加入了川剧信息的查找和电脑小报的制作等等,让 全校学生对川剧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