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习题汇总汇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615508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习题汇总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汇总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汇总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汇总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汇总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习题汇总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习题汇总汇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习题1. 假定中国香港和日本的偏好和技术都完全相同。中国香港劳动力丰富,日本资源丰富。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1)画出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解释为什么它们的形状会是这样。(2)在封闭条件下,两者的比较优势分别是何种商品?解释原因。(3)在开放条件下,当中国香港和日本进行贸易时,根据H O定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4)分别就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在图中标出两者的生产点,消费点,进口量和出口量以及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和开放条件下的相对价格。2. 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两者在下列情况下会从贸易中获得利益吗?解释并举例。(1)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但偏好不

2、相同;(2)相同的偏好,但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同;(3)相同的偏好和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3. 一个企业的生产函数为X=10LK。指出三种可以使企业生产出200单位产出的投入品组合方式。在每种情况下,企业的资本劳动比是多少?如果工资率是每单位10美元,资本的租金率为每单位20美元,那么企业三中投入组合的成本各是多少?4. 是什么决定了商品的资本劳动比?你可以想象到两个国家的各部门都表现出相同的资本劳动比的情形吗?请给出解释。5. 为什么两个国家封闭时的相对价格限定了国际贸易条件的范围?请给出解释。6. 凹的和凸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分别反映怎样的成本递增/递减情况?7. 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图

3、示解释下列情况对某个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家经济的影响:(1)被隔离在新技术之外;(2)本国居民无法与外国进行商品交换;(3)企业无法进行专业化生产。8. 一些人认为,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美国的生活水平将要降至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试评论这一观点。9. 考虑A、B两国的要素禀赋如下:要素禀赋国 家A国B国劳动力(百万工人)资本存量(千台机器)45152010(1)哪个国家相对资本丰裕?(2)哪个国家相对劳动力丰裕?(3)假设商品S相对商品T属资本密集型,哪个国家在生产商品S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10. 澳大利亚土地辽阔,印度劳动力丰富。小麦相对于纺织品属于土地密集型商品。利用图示说明贸易

4、前后这两个国家的均衡。随着这两个国家贸易的上升,哪种要素获益,哪种要素遭受损失?为什么?11. 假设A国劳动力丰富。它能够生产两种商品X和Y,X相对于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画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并确定贸易前X和Y相对价格。现在假设一种新的技术使得资本能够更有效率地生产商品X,分析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可能出现的变化,同时分析A国商品X相对价格的变化。这将会如何影响A国的贸易模式?为什么?12. 论述H O定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及其联系。13. 近年来,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许多国家对我国纺织品进口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请利用要素禀赋理论分析其原因,并对这一做法作出简单评价。14. 假设

5、一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其生产函数如下式所示: X=min (K1/3, L1) Y=min (K2/5, L2)资源禀赋为:K=400,L=100消费者偏好的效用函数为U=X0.4Y0.6,据此计算:(1)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2)开放条件下,假设国际价格比为1/1,求两种商品的进出口数量;(3) 比较开放前后该国国民福利的大小。15. 案例(1)、案例名称:中美贸易 案例内容:赫克谢尔俄林理论:中美贸易技术组(关键产业)中国对美国出口百分比美国对中国出口百分比杂志、办公与计算机设备4.87.7高技术客机及零部件、工业无机物2.648.8机械、涡轮机、油脂和石油3.921

6、.3水泥、非电力探测锤和加热设备11.54.3手表、计时器、玩具和运动品18.96.3木制品、鼓风炉、生铁8.21.3造船和修船、家具和设备4.12.8香烟、摩托车、钢铁铸造5.21.8低技术编织、羊毛、皮革加工和制成品17.20.4童装、非橡胶鞋23.55.2上表为中美1990年的贸易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一项旨在验证赫克谢尔俄林理论的研究。研究者根据技术密集度将131个样本产业分为10组。第一组中的产业技术含量最高,而第十组的产业技术含量最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集中在高技术产业;第1组至第3组占美国对中国出口的77.8。相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集中在低技术产业,中国对美国出口的40.7集中在第9

7、组和第10组。(2)、案例名称:蜡烛工的请愿案例内容:在重商主义哲学盛行时期,保护主义蔓延,被激怒的法国经济学家Frederic Bastiat(18011851年),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压倒了保护主义者。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请愿的故事中,最成功地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现摘录如下:我们正在经受着无法容忍的外来竞争,他看来有一个比我们优越得多的生产条件来生产光线,因此可以用一个荒谬的低价位占领我们整个国内市场。我们的顾客全都涌向了他,当他出现时,我们的贸易不再与我们有关,许多有无数分支机构的国内工业一下子停滞不前了。这个竞争对手不是别人,就是太阳。我们所请求的是,请你们通过

8、一条法令,命令关上所有窗户、天窃、屋顶宙、帘子、百叶宙和船上的舷窗;一句话,所有使光线进入房屋的开口、边沿、裂缝和缝隙,都应当为了受损害的工厂而关掉。这些值得称赞的工厂使我们以为已使我们的国家满意了,作为感激,我们的国家不应当将我们置于一个如此不平等的竞争之中仅仅因为或部分因为进口的煤、钢铁、奶酪和外国的制成品的价格接近于零,你们对这些商品的进口就设置了很多限制,但为什么,当太阳光的价格整天都处于零时,你们却不加任何限制,任它蔓延? 如果你们尽可能减少自然光,从而创造对人造光的需求,哪个法国制造商会不欢欣鼓舞?如果我们制造更多的蜡烛,那就需要更多的动物脂,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牛羊,相应,我们会见到

9、更多人造草场,肉、毛、皮和作为植物生产基础的肥料。参考答案1. 参见教材P59-62的分析和阐述。2.(1)会,由于相对价格差异存在;(2)会,这与教材中的阐述完全一致;(3)不会,在相同的偏好和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条件下不会发生贸易。3. 仅举一种情况,L=2,K=10,这时资本-劳动比为5:1,成本为2204. 在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资源禀赋决定了商品的资本-劳动比,如果两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相同,就可能出现相同的资本-劳动比。5. 只有国际比价在两国封闭比价之间,两国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参加国际贸易才有利可图。6. 向外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成本递减;反之表示递增。、7. 可以参考教材图1-

10、14的分析。(教材P31)8.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前提是商品价格均等化,由于贸易成本和技术差异的存在不可能实现商品价格均等化,因此美国的生活水平不可能降至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9. (1)B国; (2)A国; (3)B国。10. 对于澳大利亚,土地获益;对于印度,劳动力获益。11. 显然X商品的产量上升,Y的产量会下降,从而使得A国可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12. 重点指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H-O定理是基础,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静态表述,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是对H-O定理的深化,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计较静态表述,罗伯津斯基定理则强调要素禀赋的长期改变,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动态表述,三者是相互联

11、系、相互区逐渐深入的分析,是有机的逻辑的统一。13. (1)指出中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利用H-O定理说明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必然性,说明一些国家的贸易政策是违背比较优势规律的。(2)利用斯托珀-萨米尔森定理说明这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那就是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可能会导致该国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商品价格下降,进一步影响一些集团的实际收入,从而会影响政府制定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3)利用贸易的福利分析,指出贸易是双赢的结果,问题并不在于贸易,而在于贸易利益的合理分配;政府应该采取合理的贸易政策来平衡贸易利益;从而说明这些国家的做法是错误的。14.(1)首先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知识,我们很容

12、易两种产品满足下式: X=K1/3=L1 Y=K2/5= L2由此可得:K1=3X,L1=X,K2=5Y,L2=Y封闭条件下充分就业我们可得:3X+5Y=400,X+Y=100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封闭状态下的产量:X=Y=50根据消费者最优化原则,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式子:PXX=0.4M,PYY=0.6M,两式相比可得PX/PY=2/3(2)在新的国际比价下,我们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易得,在这种国际比价下该国会专业化生产X产品,在这种情况下:X=100,Y=0假设该国消费者的消费量分别为XD,YD首先该国的总消费等于总收入,因此100PX+0PY=PXXD+PYYD其次两种产品的消费满足:PXX

13、D/PYYD=2/3最后给定价格比为:PX/PY=1由上面的三个等式我们可以得XD=40,YD=60因此在该种情况下,该国出口X商品60,进口Y商品60。(3)为了比较开放前后,国民福利的改变,我们比较一下开放前后总效用的大小即可:U=X0.4Y0.6开放前:U=500.4500.6=50开放后:U=400.4600.6=4.373411.6651=51.0170显然开放后的国民福利要大于开放前的国民福利。15. (1)、案例评析:根据赫克谢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是国家间比较优势的源泉,在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各国的贸易模式。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其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资

14、本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其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正如我们所知,美国人力资本(技术)丰富,而非熟练劳动力稀缺。相反,中国则拥有大量的非熟练劳动力。那么根据赫克谢尔俄林理论,美国在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将向中国出口富含大量熟练劳动力的产品,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具有比较优势,向美国出口包含大量非熟练劳动力的产品。上述案例中,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集中在杂志、办公与计算机设备,客机及零部件、工业无机物,机械、涡轮机、油脂和石油等高技术产业组;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集中于编织、羊毛、皮革加工和制成品,童装、非橡胶鞋等低技术产业组,中美之间

15、的这一贸易模式非常符合赫克谢尔俄林理论的预测,验证了赫克谢尔俄林理论的结论。(2)、案例评析:比较优势原理指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各国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生产率的产品,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使世界福利增大。通过贸易使得各国获利。案例中当时盛行贸易保护主义,认为进口产品会威胁本国产业,进口限制可以保护国家利益。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的进口。而比较优势理论有力的压倒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的故事更有力的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太阳可以看作是能高效生产太阳光的厂商,生产成本为0。由于有了这个“厂商”使得国内“太阳光”厂商失去了国内市场,倘若没有太阳,国内会生产并出口人造光。根据贸易保护主义,太阳光威胁到了国内人造光市场,应该禁止使用太阳光。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会禁止使用太阳光,而自己进行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