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局工作总结共6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61421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局工作总结共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水利局工作总结共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水利局工作总结共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水利局工作总结共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水利局工作总结共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局工作总结共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局工作总结共6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水利局工作总结(共6篇) 第一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城生态文明建设和打造“山青岸绿,碧水潆洄”美丽县城的要求,河道局在水利局党委的领导下,自今年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观点,创新思路,全力以赴,河道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提高,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好汛前河道清淤工作 我县城区河道主要有以上河段及洪家河河段,由于以前常年采砂,河道工程弃碴及沿河群众丢弃的生活垃圾致使河道淤积、污染严重。我局根据有关部门和领导现场勘查和会商,立即落实资金,组织人员对以上河段实施清淤,平整工作,同时对广大群众进行相关水法规宣传,积极动员社会力量

2、来共同创建“蓝天碧水”的和谐生态环境。 二、打击非法采砂,成绩显著 我县地处山区河流纵横,近年来由于城市工程建设黄砂的内需和外运市场活跃,经济利益巨大,加之我局执法力量和手段不足,致使滥采滥挖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防洪安全及水生态环境。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城生态文明建设和打造“山青岸绿,碧水潆洄”美丽县城的要求,根据县委、政府关于集中整治史河城区河道非法采砂专项行动会议的精神,我局精心组织全局水政执法力量,并在县公安、国土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对重点河段的非法采砂活动进行了严厉打击。22X年5月份,对城区王店段违规开采砂石行为进行查处。此次行动共向违规人员下达了责令

3、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6份,自行吊装、拆除上岸采砂船只36艘,取缔新河、朝阳个无证开采的砂场。202X年9月至1月,我局以县河道专项整治为契机,组织精干力量,以打击河道非法采砂为突破口,规范采砂秩序为主要目标,全面深入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2X年期间我局在全县流域范围内共出动执法力量00余人次,取缔违法采黄砂、铁砂户16余家,没收拆除小型采砂设备18台套,关停采砂船3余艘,处理答复群众上访、举报5次,从而确保了河道行洪安全,使水环境得以改善。为保证有序开发、持证经营及城乡建设的需求,我局与矿管等部门会同辖区乡镇本着疏堵结合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镇、青山、古碑等9乡镇的河道采砂点进

4、行了勘测,划定开采范围。目前镇史河采砂点金沙滩、开心沙业、青山汤店、南溪麻河4个规划采砂点已顺利公开拍卖,其它乡镇规划采砂点县政府已批准公开招标出让。 四、落实生态用水调控蓄水工作 为切实抓好推进县城生态文明建设和打造“山青岸绿,碧水潆洄”美丽县城工作,根据主管局工作部署,第一,我局安排专人负责,对史河老城区段和史河总干渠段,生态调节蓄水工作,多次与省水利厅、红石嘴管理处,水库、淠史杭总局等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协调、会商后拟定了县城区史河、史河总干渠生态用水调控协议草案,现已试运行蓄水,待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后,我局同相关部门签订常年蓄水调度赔偿等常态化管理协议。第二,三岔河拦蓄水翻板坝工程也在

5、同时进行,工程实施方案已得到县政府批准,勘测、设计、招投标工作已完成,并由河道管理局监管实施。第三,在我局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下全面完成202X年上级安排我县国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专项资金100万元的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五、认真抓好规费征收工作 我局行政事业性收费主要措施。一是多访面宣传规费征收政策,通过水法宣传日等活动广泛宣传水利规费征收政策;二是明确征收任务,根据多年水利规费征收情况,把任务解到收费小组,落实到工作人员,做到人人有任务,年终有考核;三是强化规费征收措施。年初做好各缴费单位规费征收核定工作,然后下达水规费缴费通知书,并开展电话落实催收,上门组织征收。截止到11月

6、底,我局规费征收工作已完成0万元,剩余工作任务争取在年底全面完成。 六、20X年工作安排 1、继续抓好水法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和现场说法的方式来进行宣传。 、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工作,结合主管局安排学习活动,通过自学、培训、考核等措施,努力提高执法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增强业务能力、提高依法治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适应水利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3、强化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完善河道巡查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打击各类河道非法采砂活动,确保完成整治目标。同时精心策划做好河道采砂、许可拍卖准备工作。 4、加强规费催缴力度,力争完成主管局下达的

7、目标考核任务。 一、狠抓汛前准备,夯实防灾抗灾基础 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思想,按照防御大洪水的要求,对各类防汛责任、工程隐患、薄弱环节、物资队伍、预案方案等进行多次梳理、反复排查、盯紧落实,确保各项度汛措施落实到位。 1、狠抓防汛责任落实。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全县74座中小型水库、1处重点堤防及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水电站、城镇排水管网、中小学校、敬老院和五保户房屋等工程(部位)明确了防汛行政、技术责任人和管理监测责任人。各类责任人名单在县电视台、县政府网、水利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各防汛责任人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深

8、入到包保工程(地段)一线,现场督查检查。为进一步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指导,建立了县领导及县直单位联系乡镇防汛抗旱工作制度。县领导按照防汛责任分工,先后深入到联系乡镇,开展现场检查,指导乡镇做好防汛备汛工作,协调和解决防汛抗旱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督促各项防汛措施的落实。 、修订完善防汛抗旱预案。每年汛前县防办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对县防台风工作应急预案、县防汛抗旱预案、县山洪灾害防御方案、县城区防洪预案等各类预案进行认真修订和补充完善,各乡镇、行政村也结合本地实际,相应制订了乡镇和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完善了人员转移安置方案,落实预警方式、人员转移路线、安置地

9、点和保障措施等,切实提高了预案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组织指挥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3、提升防汛应急保障。以基干民兵为基础,全县组建防汛专业抢险队4支、2100余人,开展防汛抢险演练75场次,累计储备防汛袋35万条、毛竹万根,以应防汛抢险应急需要。 二、立足防大汛抗大洪,奋力迎战台风暴雨 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奋力迎战洪涝灾害。三年来的防汛抗洪工作没有发生群死群伤,没有发生溃堤垮坝,没有发生重大灾害性险情,确保了中小水库安全,确保了县城安全,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领导重视,有力指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

10、抗洪工作,在紧急防汛期,县委、县政府领导或亲临县防指坐镇指挥,或深入一线督查指导,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坚守一线岗位,靠前指挥,为防台风防汛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2、密集预警,强化指导。在防汛紧急时期,县防指每天召集国土、民政、农委、气象等部门进行会商,研判形势,适时作出部署,指导各地防汛排涝工作。及时发布台风暴雨预警信息,全面落实各项防御措施,认真做好防范工作。 3、生命至上,及时避险。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防御原则,及时、坚决、彻底地做好危险区域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02X年7月上旬发生的强降雨,全县紧急转移山洪灾害威胁、低洼受涝等区域群众415人,最大限度地减轻台风暴

11、雨可能带来的人员伤亡,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 三、加强调度,全力保障抗旱浇灌供水 2年7月上旬至8月下旬,我县基本无降雨,持续晴热高温,遭受严重干旱。据统计,全县因旱受灾人口2.1万人,饮水困难人口3.278万人,农林业受灾面积1621万亩,其中成灾面积0.万亩,绝收面积7.万亩,养殖业损失00万元,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5.2亿元。面对历史罕见的严重旱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动员全县上下齐心协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努力把旱灾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抗旱救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面对持续高温和严重旱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就高温防御和抗旱工作进行安排部

12、署,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全面做好抗大旱、抗大灾的各项工作。县四个班子领导和县直单位及时深入联系乡镇实地指导抗旱抗灾,帮助解决抗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会同气象、水利、农委等部门,加密旱情会商分析,加强水情、墒情、苗情和旱情的监测预报,并根据旱情发展动态,先后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当前蓄水保水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认真做好夏季抗旱保苗工作的通知,并启动县抗旱预案级响应,要求全县上下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积极行动,全面掀起抗旱保苗高潮。全县涉农部门成立四个农业抗旱工作督导组,分片联系指导乡镇开展农业抗旱救灾工作;组织农技干部深入生产一线服务指导抗旱工作,

13、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2、加强水源管理,全力抗旱保苗。组织乡镇、村摸排当地水源状况,对现有库、塘、堰、坝水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中型水库由县防指调度,小型水库由乡镇调度管理,塘坝工程由村调度管理,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就近用水,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水源作用。组织编制了全县当前抗旱用水应急预案,进行水量、需水情况分析,细化水源分配方案,因地制宜采取水库放水、河道引水、泵站机械提水等措施,全力做好抗旱保苗工作。切实加强灌区用水管理,乡镇干部进驻村组,村、组干部和水管员驻守渠闸,坚持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调节用水矛盾纠纷,维护灌区用水秩序,最大限度扩大浇灌面积。据统计,全县共投入抗旱机械80台套

14、,开启泵站3处,蓄、引、提多管齐下,累计浇灌农田8.1万亩。 、坚持民生第一,确保饮水安全。全县始终把确保人畜饮水安全放在第一位,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所有水源首先保障生活用水,有生活供水、灌溉任务的小水电站,首先满足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需要。针对抗旱紧张时期水源严重不足的情况,县防指明确要求,县内所有小水电站一律暂停发电,力保下游群众生活用水。对水源不足、供水短缺的乡镇、村,逐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采取送水、打井、截潜流等应急措施,全力保障群众饮水。针对白塔畈镇境内河流已经干涸,集镇居民用水出现紧张的状况,县、镇两级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打深井作业,努力解决集镇及周边村庄饮水困难。 、加大

15、抗旱投入,确保抗旱经费。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抗旱期间县财政安排资金5万元,用于抗旱机械及零部件购置,县级已累计发放抗旱机械336台套,全力支持乡村抗旱保苗;安排资金5万元,在白塔畈等丘岗地区开展打深井作业,增加供水水源;及时下拨41万元应急款救济受灾群众,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安排水毁修复资金320万元,开展塘堰坝水毁修复。同时,各农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农户积极筹措资金50余万元,用于购置抗旱机械,全力以赴投入抗旱。 5、密切协调配合,形成抗旱合力。县水利、气象、农业、农机、供电等部门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引导群众积极投入抗旱,帮助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解决抗旱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全力做好抗旱技术指导和服务。县水利局、防汛办切实水源调度管理,厉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组织开展打深井作业,调拨抗旱机械336台套支援乡村抗旱。灌口集水轮泵站实行2小时全天候开机提水,抗旱期间,累计提水59万方,浇灌农田1.万亩;县农委切实加强苗情、墒情和病虫害监测,实行旱情日报告制度,印发抗旱技术资料11万份,发布病虫信息2期,有效指导水稻抗旱保苗、后期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技术指导;县农机局及时掌握各乡镇在抗旱过程中农机需求,投入农机总动力达867千瓦。县林业局实行局领导带队,深入乡镇、造林小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