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广东版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61195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广东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广东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广东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广东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广东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广东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广东版教案(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广东版教案第一单元、热1、冷与热冷水与热水教材说明教材共3页,由3个活动组成。活动一:冷热不同的水。 这个活动是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进行本单元学习的。活动分3层:1.用一壶热水和一瓶冷水倒出四杯不同温度的水,用触摸等方法感受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差异,并结合生活经验,想出怎样倒更为合理。例如:使用玻璃杯应先倒冷水再倒热水,先倒热水杯子容易炸裂;使用软塑料杯时也要先倒冷水再倒热水,否则杯子容易变形。这里还需要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四杯不同温度的水:烫水、热水、温水和凉水,交流平时触摸更冷或更热的水时的感觉。2.按手触摸的感觉给热水分类:温水;不烫手的热水;烫手的热水;不能触摸、一碰就

2、烫伤皮肤的热水。3.记录、整理发生烫伤的场合。这个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经验整理,不必强求和教材一致。活动二: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教材是以提出一个新话题的方式转入这个活动的,试图以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去研究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这个活动分两层:1.从观察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开始,让学生发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而在冷水中扩散得慢,这里只找不同而不需解决为什么。2.观察装有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沉,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的事实,并尝试着做出解释。活动三: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这个活动仍以观察实验的形式进行。首先提出观察目标: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水

3、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然后以实验展开,用气球皮蒙住装满冷水的试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学生们会收集到在热水中气球皮鼓,冷水中气球皮凹的事实。教材中天平称试管的插图,是解决实验中水的重量是否变化的提示。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变化而是体积发生了变化。水的体积变大是热水上浮的原因。这一活动还指向了下一个活动目标:对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本课时活动内容较多,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适当增加教学时间。教学准备 每组4只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水槽、热水、冷水、小塑料袋(每组两个)、皮筋或线绳、天平或自制小秤。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今天你们感觉到教室外边是冷还是热?请一

4、位同学上讲台摸摸冷热两杯水,说说触摸的感觉。冷和热时刻伴随着我们,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地观察认识一下冷水和热水。2.用触摸方法感受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用一瓶冷水和一壶热水倒出四杯冷热不同的水。怎样倒更合理?描述触摸四杯水的感受,联系教材开水和冰水的插图给水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记录整理平时发生烫伤的场合,怎样避免烫伤?3.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冷水和热水除了冷热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能换一种方法来研究吗?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看看会有什么发现?把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把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怎样解释以上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

5、。4.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观察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把装满冷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放到冷水中,又发现什么?交流观察结果并进行解释。小结:我们发现了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但体积增加了。根据我们在“沉和浮”单元里所学的知识,这应该是热水上浮的原因。 2、温度计2-1、温度和温度计教材说明教材共有3页,由3个活动组成。活动一:观察几种温度计。 先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所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计和温度的概念。 这个活动分3层,第一层是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内有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刻度

6、3部分组成的。最好配备多支温度计,以供学生仔细观察。教材67页下面是观察提示,也是观察目标,教师要介绍摄氏温度计的标定方法。第二层是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制造的原理。教材68页右上是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和温度计的比较图,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认识到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设计的。第三层是观察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最好用实物。插图中有干湿球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体温计,液晶显示温度计,摄氏温度计,水温计。活动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认读和记录摄氏温度。教材对25、8的读写方法做了示范。这两个温度都整数,比较容易认读,重点是零上和零下的区别。可以增加几组温度,如:0、36、-5,以

7、便加以巩固。这几个温度的认读稍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温度计模型组织学生认读、书写。要强调零下温度自0向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活动三: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教材的插图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消除一切对测定温度的不利影响。教学准备各种温度计、温度计模型。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们知道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测量出来的吗?出示温度计。引入。2.了解对温度概念的理解。向学生提问。归纳学生们的描述:温度物体冷热的程度,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3.观察几种温度计。观察温度

8、计的构造,它由几部分构成?观察刻度、标记和数字。交流。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提出观察中产生的问题。例: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4.了解温度计的原理。观察比较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和温度计有什么相同之处。用手捂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液面的变化。讨论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5.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出示几种温度计,并做简单介绍。不同用途的温度计常有不同的外形,构造也有些差别,如气温计、体温计、地温计等。6.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谁注意到天气预报的播音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可以共同回忆或放天气预报录音或录像。学习认、读、写温度。7.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小组分别读各自温度计的读数,说说应怎样手持温度

9、计,怎样读出读数。小组间互相评价哪些读得正确,哪些不正确,为什么?讨论概括出正确认、读温度计的方法。2-2、测量物体的温度教材说明教材共2页,由3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这个活动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第二步通过对四种不同温度水的测量、记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观测、记录的能力。活动二:测量空气的温度。 这个活动也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们明确使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方法。第二步学生对教室、走廊、树阴下、阳光下的空气温度进行测定。这个活动本节课完成不了可延续到课后进行。通过这个活动,要使每个同学都能正确地测量、记录

10、和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达到独立操作的水平并养成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好习惯。活动三:测量沙子的温度。 这个活动的第一步是商讨怎样测量沙子的温度。因为沙子与水、空气不同,使用什么样的温度计、怎样测量是需要认真讨论的。第二步进入到对干燥和潮湿的沙子温度的测定。教材还列出了一些有用的温度数据,力图把学生们探究的兴趣推向高潮。“阅读与拓展”部分有关体温计的内容介绍,不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延伸,而且涉及到技术问题,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学准备选择供学生练习测定气温的场地。小组活动材料:水温计、普通温度计、地温计、开水、热水、温水、冷水。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温度计,这节课可以使用它们

11、测量一些物体的温度。2.测量水的温度。讨论用什么方法测量不同温度的水,怎样使我们测量的数据更准确。不要小看水温的测定。洗澡水温度高容易烫伤,温度太低容易着凉、感冒。最佳的洗澡水的温度在4555之间。测量暖瓶水的温度;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测量温水的温度;测量自来水和冰水的温度;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填到表中。评价学生活动情况。小结:通过活动,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学探究活动中,各种液体的温度都是这样测量的。3.测量空气的温度。气象台每天都向人们预报气温变化的情况,下面我们亲自测量一下空气的温度。小组活动。分别测量教室、走廊、树阴下、阳光下、地面

12、及一人高的地方的气温并记录。小组交流数据得出结论:地点不同,空气的温度也不同。我们平时所说的气温该怎样测量呢? 测定气温要将气温计挂到空旷的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照射的地方。例如:气象站的百叶箱,气温计的玻璃泡要离地面11.5米,每天定时观测记录。读数时,一定要注意使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持平,如果个子矮就要站到凳子上。测量定时的气温(时间不够可在下个单元“天气”的教学中再进行)4.测量沙子的温度。讨论沙子和水、空气不同,能用一样的温度计吗?观察地温计的刻度、读数。测量干燥和潮湿的沙子的温度并记录。小组交流数据。3、热往那里传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2、能够做分辨

13、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实验。(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3、能初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不要求学困生)4、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探究热现象的意识。2、体会用实验进行论证猜想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演示实验材料:1、热水、铝勺、烧杯2、冷水、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分组实验材料:1、支架、铜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2、玻璃管、铝棒、塑料棒、木筷、热水、烧杯其它材料:实验报告单、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感受:让学生摸铝勺,说说有什么感觉。2、猜测:师把铝勺放

14、进装有热水的烧杯里,让学生预测铝勺会有什么变化。3、对比验证:让学生摸摸勺柄,看有什么变化?4、猜测:铝勺是怎样变热的呢?5、导入:热在固体中传递,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吗?要证明这个猜测是否正确,要怎么办呢?教学意图:实验导入,激趣质疑。二、固体热传递实验:1、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进一步验证热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2、猜测:你认为做这个实验会看到什么现象?3、动手操作:小组边做实验边观察边填写实验报告单。4、小组汇报、验证。5、小结:热在固体中传递,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传导。照顾差异的策略: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让优等生有表现的机会;

15、又通过合作实验验证,帮助学困生明白科学道理,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认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1、演示:加热试管里上部水的实验。2、感受:学生摸摸试管底部,说说有什么感觉?教学意图:让学生增加生活的体验,也容易使学生明白物体传热有差异性。3、小结:像铜棒这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像水这种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4、举例:生活有哪些物体是热的良导体?有哪些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照顾差异的策略:多让中下生有表现的机会,让学困生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5、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辨别老师提供的材料,哪些是热的良导体,哪些是热的不良导体?6、实验:学生分组做辨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实验。7、小组汇报、验证。8、联系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利用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性质的?教学意图:学习完新知识马上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