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改革教育创新工作汇报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610129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课程改革教育创新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深化课程改革教育创新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深化课程改革教育创新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深化课程改革教育创新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深化课程改革教育创新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化课程改革教育创新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课程改革教育创新工作汇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课程改革教育创新工作汇报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深化课程改革教育创新工作汇报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深化课程改革教育创新工作汇报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 精神,XX省教育厅提出了关于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的实 施意见(晋教基XX47号)。该意见从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创新管理育人模式、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推进学生学习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详 细的说明和要求。为全面落实两个意见的精神,xx省教育厅于xx年启动了“全面深化基础教 育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应用”、“中小学教学装备使用”三大方面、 十四 个创新

2、项目的试点工作。并以教育厅晋教基函xx97号和晋教科规办函xx10号分 别下发了文件。在全省选择部分市、县和若干所学校开展试点,上下联动,集中 力量,在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重点推进,破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 题。由xx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在全省选择 49个市、县或学校作为试点, 开展包括校外及学区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标准中有关教学、活动 建议的实施研究;跨学科、TOP10(范文排行跨课程项目学习的研究;创新型教 师的能力建设研究;校本课程标准的探索与研究;新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业的改革 与探索;学生社团活动的建设与管理;学生自主治理的探索与研究;纸笔测试的 改革与探索;综合评

3、价的改革与探索等十个方面的课题研究。由xx省电化教育馆牵头,在全省选择 20个县和学校为试点,实施基础教 育信息化“人人通”、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视频)资源建设与实践应用、 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等三个实验项目研究。由xx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牵头,在全省选择 9所学校为试点,开展学校教 学装备管理、使用改革的研究。上述项目、课题已全部纳入教育厅和 XX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组双重管理。 省教育厅每学期组织一次14个项目的交流总结活动,并形成了边研究边推广的 项目运行机制;省规划办从调研、立项、开题、研究等方面均提出了规范性的要 求,并不断组织过程性检查和指导。 各项目、课题组已经根据

4、要求分别开展了卓 有成效的探索工作,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以课堂转型为突破,为学校内涵发展注入活力XX的课改呈现出新的形态:首先,以小组为中心的围坐取代了以教师为中 心的排坐;其次,学习秩序出现了所谓的“颠倒”现象;再次,“学时”取代了“课时”;最后,展示成为重要的学习形式。新课堂模式抓住了“问题设计”、“自主学习”、个人简历“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四个关键要素,形成了“自 主课”和“展示课”两种基本课型, 呈现出先学后教、以学论教、“一半时间自 主、一半时间展示”的课堂基本形态。从班到小组、从讲堂到论坛、从碎片化学 习到整体化学习、从记知识到做事情成为我省改革的主要追求目标。

5、XX10多年改革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农村学校的改革带动了城市学校及优 质学校的改革,少数学校的改革发展为市域、 县域的区域性改革,自下而上的局 部尝试引发了自上而下的整体。小学、初中、高中全面铺开,形成了XX的课改特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目前实施新教学模式的学校,在全省已成燎原之 势,占学校和区域的三分之二以上。我省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同时生成了系统的工作策略和运作机 制:一是形成了行政、教研、高校、高中学校合作攻关和全省上下一盘棋的局面; 二是形成了校长、局长一把手深度参与的态势;三是重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 系列规则和标准;四是开发了服务于学生学的网络化资源和信息化平台;五是创

6、 建了适合新课堂模式的校本教研机制;六是牵动了学校全方位的改革和跟进。从我省课程改革的实践成效看: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展示交流已成为新课堂 的一种常态;新课堂改革正在走向区域和综合;课堂改革正在辐射教育工作的各 个部门和兄弟省市;改革得到了高等学校、家长、政府和新闻媒体的认可,不少 县委书记、心得体会县长曾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出去参观学习课改;课改学校学生的中、高考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12年数学、科学、13年语文、14年数学全国质量监测中,我省的成绩,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xx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中, 我省申报的“ xx省普通高 中问题导学新课堂”、“双平台环境下的无

7、界课堂”、“高中半天授课制”、“基于云平台下学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三?五 ?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五个有关课堂改革的项目,均获得了二等奖的称号。二、以评价改革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我省将考试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对课程 改革的“指挥棒”作用,不断加大考试评价的研究力度,进一步确保考试评价的 科学性和有效性,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近几年,我省重点抓了如一些工作:一是开展试题评估工作。从20XX年开始,热门思想汇报连续五年组织学科 专家对全省所有县区的测试试题进行评估, 从评估工作方案的制定,评估标准的 研制,以及常态化评估机制建立等,省里均作了详

8、细的规范要求,最后以试题 红黑榜形式反映试题水平状况,督促各地规范试题命制工作。目前,试题评估 工作已经形成了省教科院组织省级评估工作、省教育厅公布评估结果、省教科院进行评估反馈及组织试卷命制培训会的常态工作模式。二是规范中小学纸笔测试工作,成立“纸笔测试的改革与探索”项目组, 印发xx省义务教育纸笔测试规程,规范了命题、评卷、试卷分析、结果使用 等环节工作,建立试题评估机制,凡题必评,一题一评,严肃命题工作,提高命 题水平和试题质量。三是以“考改促课改,课改推考改”推进中考改革,将中考体育分值由30分提高到50分,将理、化实验与信息技术考试分数纳入中考成绩。同时,突出 学科课程标准地位,大胆

9、借鉴pisa测试等理念,增加开放性、探究性试题, 聚焦对学生学科素养、探究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使考试评价对 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指挥棒”作用更加显现,为推动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 创造了空间。四是通过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减轻中 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新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业的改革 与探索”项目组:通过“先行调研、课题引领、项目推进”的策略,已经初步形 成了包括前置、实践、探究、开放、自主、合作、展示等不同类型的、适应新教 学模式的作业产品和运行机制。通过考试评价改革的实施,课改学校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全省参与课改的 积极性大为增强,

10、课堂更加开放;教师由注重教材研究转变为更加关注课程研究, 由关注教学技巧的提高转变为更加关注教学能力的提高,课程意识增强了;学生更加关注实践性和活动性学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明显提高。三、强化实践性、活动性课程,挖掘学校特有资源实践活动是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 也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教育形式。实践活动的校本化、个性化特征非常明显,不同 学校可以结合当地资源开展不同特色的活动, 农村学校周边的活动性资源尤为丰 富多彩。我省除了一直重视国家实践性课程和学科课程标准的活动性内容外,还统筹组织了四个项目组开展对实践性、 范文写作活动性学习的探索研究,已经取 得了阶段性成

11、果。例如:“校外及社区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项目组,为了发挥社会资源 的育人功能,整合区域内各种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编 写整合了一套与教科书同步的 校外及社区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课 题实验工具丛书,将教材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完善补充学科教学资源库,打通课 内与课外资源,实现了拓展迁移。“课程标准中有关教学活动建议的实施”项目组,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中有 关调查、收集、观察、设计、制作、实验、研究、参观、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 的要求,初步形成了初中各学科落实活动建议的细则和方案,并在中考命题中做到了深度体现。“跨学科、跨课程项目学习”项目组,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

12、机整合,采用“做中学”、“综合化的问题解决”等办法进行先行先试。目前,已研发出初中语文三年、数学化学各一年的项目化学习全部资源素材。工作总结“教育装备管理、使用改革”项目组,要求试点校逐步做到“两 开”和“三靠近”,确保各学科按照课标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实践课。 开放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各种专用教室、各类器材室、运动场所及其它实 践场所,让各种教学仪器、图书尽可能靠近学生、靠近教师、靠近课堂,让师生 随时随地能够接触、了解、观察、使用。经过不懈的探索实践,不少项目学校的实践活动已经开始形成基地化、主 题化、课程化局面。如太原市迎泽区首创校内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编制迎泽 区小学综合实践

13、活动课程纲要,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社区服务、社会实 践、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整合为“小学生必须做的50件事”,成功解决了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任意性的混乱局面,使全区包括农村学校在内所有学校的均开设 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了课程开设常态化。阳泉市以“公民教育”综合实践 活动、中学生领导力培养和学生社团活动为抓手,在全市实施课程引领,推进课 程改革,形成了地方特色课程,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综 合能力和道德素养。晋中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对活动类课程、学科拓展类 课程、跨学科跨课程类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进行要求和指导,做到实践性和 活动性课程有课时、有纲要、有教师、有考核。

14、实践性、活动性课程的实施,更加彰显了农村学校的特色,彰显了农村学 校的优势。如祁县段家窑小学的“村校合一”发展新模式,使得学校承担起了对 农民进行农技培训的社会功能;汾西县第二小学挖掘当地特有资源, 建立了实用 的资源素材库,并利用周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立了涵盖宗教文化、范文内容地图表演艺术、美术、手工技艺、建筑技艺等内容的五大实践基地。运城 市芮城县风陵渡中学在不断完善服务“三农”实践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探索出服务”三农”综合实践模块学习和主题活动两种模式,构建形成了立体化服务“三农”综合实践体系,并于xx年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等。四、加强校本课程和特色学校建设1.关于

15、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 设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推进素质教育,促进 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深入总结我省校本课程及地方课程的建 设成果,推动未来基础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 我们把20XX年和20XX年作为校本课程工作推动年,并围绕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省11个市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了摸底和调研,通过晋教研函 【20XX 33号文件,要求各市、县、学校层层对当地的基础教育领域校本课程 开设情况进行调研摸底、统计和分析,并围绕现状、问题和建议撰写调研报告。 各市对此项

16、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并且创造性地开展了工作。通过上上下下的大摸 底和大调研,初步摸清了我省基础教育领域一万多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 现状和问题,初步理清了下一步推进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工作的思路。二是围绕课程管理和建设组织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了评选,通过评 选梳理总结了我省校本课程及地方课程的建设特色和开设特点。三是以教育部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为参照,启动了“校本课程标准 的探索与研究”项目试点工作,初步研制了部分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样例,明确了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办法,完善了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考试、评价等的管理机制。目前全省的校本课程接近2万门,而且体现出一定的特色。例如,大部分 能结合本地、本校的优势资源、优秀的文化传统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