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复习六交通和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60853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六交通和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六交通和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六交通和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六交通和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六交通和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六交通和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会考复习六交通和可持续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会考复习题(六)必修二第五、六单元1 投资少、运费低、运速慢、运量大的运输方式为:AA水路 B管理 C铁路 D公路2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的运输方式是:BA 航空 B公路 C铁路 D水路3 下列运输特点的叙述,属于铁路运输的是:DA速度最快,运价最高 B可以从门到门进行运输,灵活机动C速度最慢、运价最低 D速度比较快,运载量比较大4运输工具与运输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是BA航空运输 B管道运输C海底隧道 D.地下铁路运输人们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场合进行,这些地点和场合称为商业中心或商业网点。据此回答56题。5 关于商业中心的正确叙述是

2、CA一座城市只有一个商业中心 B商业街应该建在城市居民区内C城市中心商业街以市场最优为原则 D城市边缘商业街以货源最优为原则6关于商业网点的叙述BA山区应比平原多设固定商业网点,以保证偏僻地区居民的生活所需B两个地区间的商品若能互补,有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C瓶装啤酒向远距离的商业网点销售,能提高经济效益D商业活动一定要走出家门,在公共场合进行7 交通干线力求从城市边缘通过,最主要的目的是:BA节约交通线路建设费用 B分流通过枢纽的客货流C减轻市区内交通的压力 D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8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而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

3、楼一样方便,这有赖于CA交通运输网 B邮政网络 C电信网络 D商业网点 9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市的商业中心,它的布局是以AA市场为最优原则 B交通为最优原则C自然条件为最优原则 D人流量最大为最优原则10对交通运输线起决定因素的有 B A地貌、水文B社会经济条件C科学技术 D气候、河流11下列属于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CA北京 B武汉 C株洲 D杭州12有关五种主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航空运输是一种投资较少、周转速度快的运输方式B水路运输是灵活性较强、连续性较差的运输方式C公路运输是应用最广、机动灵活、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的运输方式D铁路运输是运量大、速度快、连续性较差的运

4、输方式13 西南地区公路网的扩展和升级的主要目的在于B A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B促进区内经济联系与协作 C促进区域国际合作 D支援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读某城市道路网图和从市中心向南到火车站的城市地租空间变化曲线图,回答1415题。14该城市道路网的类型为BA. 方格式 B. 方格环行放射式 C. 环行放射式 D. 自由式15最能反映从市中心向南到火车站沿线地租空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CA. a B. b C. c D. d16为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B A大力发展私人汽车 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限制汽车发展,鼓励自行车使用 D建设市内铁路网17.沃尔玛购物广场和部分超市分布在城市的

5、边缘地区,其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C A.高等院校云集B.劳动力丰富且廉价C.交通方便D.附近的居民购买力强“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做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完成19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D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 C温室效应 D森林火灾20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的是B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发展工业,随意排污A B C D21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矛盾尖锐的时期

6、是DA.自然经济时期 B.采猎文明时期 C.农业文明时期 D.工业文明时期22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D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 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 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23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最佳方法是AA节约资源 B加强国际合作 C减少人口数量 D限制重工业发展下面图为某地区地形图,右图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24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BA凌汛 B水土流失C森林面积减少 D泥石流频发25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AA人口密度超过土地承载力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D本区人口合

7、理承载力较大秸秆发电,能有效解决广大农村秸秆合理利用问题,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是造福一方百姓的重要举措。2007年安徽首座“秸秆电厂”建成。据此回答2627题。26该电厂的主要燃料是BA大豆、高粱秸秆 B水稻、小麦秸秆C林木的枯枝落叶 D甜菜、棉花秸秆27利用秸秆发电的好处,正确的是C改善能源结构 缓解当地电力紧张的状况 增加农业有机肥 减少大气污染A B C D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28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D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工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

8、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29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A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不断增强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30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中受益最大的可能是CA汽车工业 B钢铁工业 C.工业 D服装工业31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A产业转移 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业A B C D读某地径流、水蚀统计图,回答32该地DA.雨水下渗逐年减少 B.地表破坏愈加严重C.河流含沙量居高不下 D.植被逐年增加33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A.退耕还林B.退耕还湖C.围

9、湖造田 D.毁林开荒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牲畜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肥料,森林保持水土,河池润泽草木。据此回答34上述农场的农业发展模式是BA能量密集型农业 B生态农业C立体农业 D传统的自给农业35解决该农场居民生活燃料的最理想措施是DA从场外购进煤炭或石油 B砍伐森林或利用秸杆做燃料C建立火力发电厂 D利用牲畜粪便、作物秸秆和植物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36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A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 D科技

10、发达地区37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B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 D扬尘38实施清洁生产,该厂D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9、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D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农业40、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

11、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A. 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 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 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41.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BA.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在世界可持续发展上应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B. 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和环境危机使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C. 经济高速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42. 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的是C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公众的接受与参与43. 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体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B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公众的接受与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