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整调研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606905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调整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育调整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育调整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育调整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育调整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调整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调整调研报告(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调整调研报告 加强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对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我县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布局调整及薄弱学校的建设工作,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的改造工作,取得初步的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宏观管理,优化教育资源结构,从0月13日开始,利用3天时间,我们对全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薄弱学校改造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工作先后到全县五个乡镇,听取了乡镇总体工作的汇报,赴7个中小学,分别与一线从事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乡镇政府分管教育

2、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人员、学校校长、村委会主任等100余人进行了座谈,全面了解了我县布局调整的成绩、现状、存在的问题等。 一、我县目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 自202X年我县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开展以来,各学校通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合理调整中小学 1布局,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布点多、规模小、条件差和教育资源浪费、办学效益低下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现状,教育资源配臵更合理、规范、优化,极大提高了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薄弱学校的数量逐渐减少,优质教育的资源的覆盖面在逐渐增加,教育教学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我县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

3、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思路,坚持“统筹规划、规模办学、先建后撤、提高效益”的原则,采取“撤、并、挂、建”等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布局调整工作。截至20年上半年,顺利撤并各级各类中小学1所,建办寄宿制学校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新建独立初中1所。今年实施的何家畔乡、店子乡、吉岘乡和西华池镇教育布局调整整乡推进工作,校舍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改造任务。全县最大的新建寄宿制独立初中乐蟠初中,已于今秋顺利招生开学。截至9月2日,共报到教职工15人,注册学生125人(其中寄宿生181人),编设个教学班。目前,一切工作已步入正规,学校设臵及规模日趋合理。 布局调整撤并后的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

4、学若干问题的通知(教基字202X号)的要求, 对原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一是合校后撤消学校的校产校具随学生一同并入新学校使用(如教学设施、电教设备、课桌凳、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等)。二是请示县政府同意批转了XX县区教育布局调整闲臵校产综合利用工作方案,会同国资、监察、财政、土地、城建、房管等部门,对202X年底前已撤并和今后三年将要撤并学校逐校进行了核查、丈量、造册,完善了档案。并遵循“产权归教、教育优先、社会事业为主”的原则,与乡政府、村委会协商,议定了闲臵校产利用意向,分别是:综合性使用34所,单纯留作学田基地8所,建办幼儿园21所,农民文化技术培训点45所,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所,寄宿学

5、校学生生活服务区2所,村级卫生服务所9所,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村部、农副产品及农用物资供应点各所,新农村建设广场占用幼儿园所,归还林场2所,基本实现闲臵校产全部利用、合理利用、有效利用。 各乡镇、学校在布局调整中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中小学布局调整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薄弱学校改造相结合,将“危改”、“薄改”资金与与布局调整资金捆绑使用,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资金的作用。二是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学校规范化建设相结合。以创建规范化学校为契机,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对布局调整合并扩建学校和联办新建学校实行一步到位,按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三是把中小学布局调整与“普九”巩固提高、创建教育示范乡镇、普及实验教学

6、相结合,在布局调整的同时,加大教育内部设施的配备,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布局调整,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而且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配臵,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布局调整也促进了乡镇中小学校寄宿制管理体制的形成,完善了寄宿和走读双重管理机制。 二、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在我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初见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部分地区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投入依然不足,学校债务较重,办学条件较差。税费改革后,由于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使中小学捉襟见肘的经费更是雪上加霜。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学校公用经费能够到位,

7、但是这些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校舍维修资金仍然存在较大缺口。相当一部分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普九”债务,虽然已经进行“普九”债务锁定将进行化解,但锁定的数额与实际有相当差距。由于住宿学生 4猛增,校舍增加,学校基本没有钱去完善和维护学生宿舍,还要从公用经费中挤出资金用于学生宿舍的管理和水电开支。在相当一部分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拥挤、条件艰苦;食堂面积过小、设施不全,学生就餐不方便;用水存在一定困难,缺乏开水房、浴室等,导致部分学校的撤并工作只能分年级进行,进展缓慢,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不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撤后校产流失严重。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后,导致一

8、部分校舍闲臵,这些学校形成的渠道比较复杂,有的是村民集资建的,有的是乡里建的,有的是扶贫单位援建的,撤并后,有的被直接卖掉,有的被村民分掉;学校原有的校田地、村地有的被乡里卖掉,有的被村里分配给村民经营,有的被村民抢种。这些校产很难再得到进一步整合,造成原有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四)布局调整对生源状况缺少长远分析与规划,为今后带来隐患。 从本次布局调整调研过程中发现,所到的几个乡镇布局调整工作,没有一处乡镇对调整学校今后的生源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只是根据现状进行布局调整。一旦生源发生变化,农村中小学已进行的布局调整将前功尽弃。 (五)布局调整过程中方法欠妥当,导致部分地区群众对教育意见较大。 某

9、些乡镇由于过分追求规模效益,或是为了完成布局调整“指标”,忽略了群众“上学难”的问题,在布局调整的过程中,面对阻力一是采取强硬的行政手段,强行进行调整,或是采用“釜底抽薪”的方式,人为制造“薄弱学校”,导致部分地区群众对教育工作意见较大,个别乡镇甚至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发生与群众的冲突,造成一些矛盾,群众的抵触情绪较大,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六)过分追求规模效益,忽视了群众上学难的问题。从调查统计数据看,全县依然有28所小学服务范围超过2公里,占全县小学数量的10%,初中上学难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一些乡镇政府不能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执行调整政策,盲目地撤并和减缩当地农村中小学校。特别是在山区

10、、川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每天要到两公里以外的学校上学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程遥远、困难,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学生从家到学校交通不便利,用农用车接送学生的现象普遍,路途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边远山区乡镇学生大都骑自行车,或乘农用车往返学校,车主以盈利为目的而经常超载,交通事故隐患多, 6交通安全状况令人堪忧。有些学校每当学生放学时间,三轮车、摩托车就拥堵在校门口,而这些司乘人员都没有相应的驾驶资质,安全隐患突出。座谈中家长对学生的安全特别是交通安全十分担忧。店子乡沟圈村的村民说:“如果国家能给钱为中心小学配校车接送学生,家长愿意出点车费。” (七)中心学校班额陡增,教师工作繁重,教

11、育质量难以有效保证。 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意是通过合理合并,提高中心学校的办学质量,但是部分地方政府盲目合并,使得有些中心小学不仅没有因为合并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反而因为学校学生人数陡然增加、住宿和后勤配套无法跟上、财政经费状况没有改变、教师教学管理压力过大等问题,学校建设和教育质量难以切实提高。目前,合并后的学校有的班额达到了65人以上,如果按照标准班编班又会出现校舍紧缺,教师编制不足等情况。班额的陡增不仅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们普遍感到身心压力很大,从早到晚都无法放松。 随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的推进,农民对教育付出的成本加大,如住宿费和交通费的增加

12、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 7了辍学率的上升。当前我县部分乡镇不合理的布局调整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给农村学生带来了新的求学困难,而且还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甚至对当地的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三、几点建议 (一)要根据人口出生规律,科学预测学生人数变化情况。 各乡镇、学校要根据“十一五”人口规划和生源变化情况,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调整学校布局时,要有超前意识。应考虑城镇农村人口的增减情况及未来变化情况,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规划要以方便就学为主,找到“方便就学”与“规模效益”的结合点。教育系统绝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

13、考问题,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不能一刀切。 (二)要按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和省市县规定的学生人数,设置学校。 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高中学校学生人数不少于90人、初中学校学生不少于600人、完小不少于30人、初小不少于14人、教学点不少于60人并不超过 8两个班,九年制学校不少于840人并每个年级不少于两个班,达到上述条件的,才能设臵学校。达不到上述条件的学校,要制定规划辙并。要适度加大城镇学校建设力度,适当控制农村学校建设。高中学校应尽量向县城集中,初中、九年制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应向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小学向人数多交通便利的大村集中。 (三)扩大“办学点”数量是缓解

14、群众上学难的有效方式。 从统计数据看,目前全县办学点仅有23个,而且还在呈减少趋势。部分区(县)对“教学点”作用认识不足,一味追求规模效益,忽略了群众上学难的问题。对于偏远地区、山区、川区,由于人口稀少,孩子上学难与学校规模效益的矛盾较为突出。适当增加办学点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以较大的完小为中心辐射,在周围农村设臵办学点,既能有效地整合师资资源、条件设施资源,又能方便低年级学生就读。通过合理的办学点的设臵,建立教学网络,合理搭配教育资源,既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方便低年级学生就读,减轻群众负担。 (四)加强校际联合,组建教育网络,共享教育资源。 9各乡镇在布局调整规划中,要有整体意识

15、,注意构建学校教育的网络结构。中心学校辐射完小,完小辐射初小,初小辐射办学点,学校间共享优质师资、办学条件等资源,让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音体美等小学科的“走教”教师,要予以交通补助。在乡镇结合部,县上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规划,安排部分村庄学生跨乡镇就近上学,方便就读。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继续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健全中小学布局调整投入的保障机制,将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足额安排和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乡、村两级要继续依法履行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责任,积极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二是县财政应及时足额拨付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工程按时按质完成。三是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无偿地向学校捐赠财产,以尽快按规划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六)加强统筹领导,强化政府行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必须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一是县成立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工作力度, 0组织协调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明确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是本乡镇本部门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考核办将乡镇和有关部门的教育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畴,作为党政主要领导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并作为对领导干部进行表彰奖励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