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606847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的快慢》说课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的快慢说课稿“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运动的快慢说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对物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中学生进行了不少的有关速度路程时

2、间的计算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公式的理解和有关单位的换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时间路程速度的概念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 ;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公式 v=s/t 的物理意义和使用方法本届九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但后进生面大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关注他们教学过程中

3、要从易到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活动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 过程与方法:(1)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

4、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2. 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3v=s/t的理解和具体应用难点: 1. 速度单位的换算2. 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四、说教学过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归纳总结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运动的视频资料引导

5、学生仔细观察并发现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播放了自已录制的我校运动会的 100m和 3000m视频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分析学生的运动情况他们的运动情况都一样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有的运动得快有的运动得慢然后引出新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样利用视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的实例分析入手来引出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易于学生轻松的融入到课堂气氛中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 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龟兔赛跑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开始阶段谁跑的比较快 ?判断依据 ?最后裁判认为谁跑的比较快 ?判断依据又 ?以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

6、堂上的气氛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并互相讨论充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分析、 比较、讨论中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并能描述所观察现象有什么主要特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学生从交流讨论中找到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开始阶段兔子跑得快是因为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跑的路程长最后裁判认为乌龟赢得比赛是因为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路程相同而乌龟花的时间少据此对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新问题:若路程、时间均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这样采用边观察、边引导分析层层设疑步步深入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看、想

7、、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物理教育的教学目标展示问题: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3s,而24 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 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激疑启思采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通过演练得出: 可以比较他们在1 秒内或 1 分钟内通过的路程由此引出什么是单位时间得出并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这样逐步的建立起速度的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慢慢的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后进生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进生反应慢些老师要理解他们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多表扬他们的进步增强

8、学生求欲望根据速度的定义直接得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以及它们的符号含义并能进行单位换算在讲解单位换算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来逐步的推导出米 / 秒与千米 / 小时之间的换算关系使学生慢慢的领会和理解单位之间是如何换算的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物理注重的是理解要学会理解的记忆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3. 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例题 1: 学校的校运会女子 100 米短跑记录是 13.5s, 请运用知识计算出运动员百米短跑的速度解: v=S/t=100m/13s=7.61m/s答:运动员百米短跑的速度为7.61m/s例题 2: 例题:保靖至吉首的路程为 10

9、0Km,一辆汽车从保靖县开往吉首这辆汽车的速度是 40Km/h,几小时后可以到达吉首 ?已知: S=100Km,v=40km/h求: t解:根据公式 v=s/t得t=s/v=100km/40km/h=2.5h答:这辆汽车 2.5 小时后可以到达吉首例题 3: 例题: XX月 7 月 12 日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洛桑田径黄金联赛中以 12 秒 88 打破了由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 年之久的 110米跨栏世界纪录则这项记录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正在行驶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0km/h, 一个速度比较大 ?解:利用公式 v=S/t 计算出刘翔的速度为v1=S/t=110m/12.88s=8.54

10、m/s摩托车的速度为v2=30km/h=30/3.6m/s=8.3m/sv1v2所以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大第一道题是公式v=s/t的直接应用这道题比较简单易懂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做出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二道题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写的目的是懂得公式如何变形学会变形公式的应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三道题涉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难度稍大一点后进生对这题是难了点教师要多讲多让学生提问让学生弄清这题目的是让学生领会速度的物理意义通过这三道习题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先分析题意再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在做计算时要写已知求解答四步匀速直线运动的引入:匀速直线运动

11、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因为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我们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物理问题会近似的把一些运动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老师简单介绍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使学生注意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课堂小练习:1 、单位换算:(1)108km/h=m/s215m/s=km/h2 、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 1min 通过了 1800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 ()A.1800m/sB.108m/sC.90m/sD.30m/s4. 归纳总结最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养成先学习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建立

12、正确的物理概念就应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物理概念的教学要重视直观性即以直观为基础来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比较来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觉认识再结合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形成概念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分析点拨和帮助下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为主老师的提问分析为辅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循序渐进的归纳出速度的概念首

13、先多媒体课件能较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观察分析现象更能方便的进行对比、 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练通过练习来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再次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速度的物理意义的领会六、说板书设计为了体现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容易理解我的板书设计如下:运动的快慢一、速度:1. 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 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其中 s 表示路程 t 表示时间 s 表示速度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 (km/h)换算关系: 1m/s=3.6km/h二、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2. 平均速度公式: v=s/t七、作业布置:1.1m/s=km/h0.5m/s=km/h10m/s=km/h54km/h=m/s2. 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 3.5km/h,64m/min,1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