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健身器材使用现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60548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区健身器材使用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区健身器材使用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区健身器材使用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区健身器材使用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区健身器材使用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区健身器材使用现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课题的选择 在暑假中,我与同学们商量选取一个社区中的问题进行一个探究型课题的研究,经过大家的投票选举,选 定了小区健身器材使用情况调查这个课题。同学们之所以会想研究这个题目,主要是因为想了解人们 在空闲时间锻不锻炼,那些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如何,损坏情况如何,大家对健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否了解,等等。二、课题探究的过程课题组的同学大多在第一学期时巳经做过了一些课题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所以, 在一开始他们就确定了调查形式,如调查,走访,问卷,观察,摄影,查阅资料,等等。根据这些不同的 形式,对组内成员进行了分工,和具体的任务分配。(一)实地考察的同学拍摄了很多有关健身

2、器材的照片,包括它们的使用说明,居民们的使用情况,等等。(二)同学们设计的问卷内容如下:1、请问在您小区里有没有健身器材?有/没有2、请问您是否使用健身器材?时常用/一直用/偶然用/从来不用3、请问您小区的健身器材是否有人来定期维护?有/没有/不清楚4、然后有人来维护,是多就一次呢? 一个月/半年/一年/不清楚5、您认为小区的健身器材是否有用?有/没有/不知道6、您认为您小区的健身器材是否巳很陈旧?是/不是/不关心7、您希望小区有健身器材吗?当然/不想/无所谓8、您认为健身器材什么最重要?外表/作用/效果/无所谓调查过程中,他们尽可能地选取不同的人群进行提问,也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可以作为一个比

3、较客观真实 的结果。经过同学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有95%的人小区内有健身器材,不知道的人几乎为零。虽然这 样,但居民们对健身器材还不是特别关心:60%的人偶尔使用健身器材;30%的人从来不使用;只有10%的 人是经常使用。至于健身器材有无人维护,50%的人表示不清楚;40%说有人维护;10%的人说是没有维护。 至于多久维护一次,90%的人居然说不知道!还好,有90%的人认为健身器材有用。对于健身器材的新旧情 况嘛,80%的人认为小区的健身器材还是比较新的,10%的人认为是挺陈旧的,10%的人不关心。(三)同学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获得了以下这些信息:1、有关小区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最近的统计数字

4、显示,北京市的小区公共健身器材利用率达80%以上,一些小区的健身器材利用率甚至达 到了 90%至 100%。2、小区建身器材的现状 在小区,只要循着“吱吱”的螺丝松动声走去保准能找到健身区。记者问:“难道不怕螺丝一松摔了下来?” 吃完晚饭在漫步机上运动的张阿姨说:“都响了好几个月了,没事的! ”少了 “胳膊”的拉力器,没了转 盘的扭腰器,转体训练器的转轮也不转了偌大一个健身角,一共9套健身器材“肢体完整”的健身器 材竟只有3个。当中受损最严重的当属综合训练器,练习攀爬的绳子巳经支离破碎,剩下长一点的绳,不 知道被谁改成了秋千。但小孩们也不嫌弃,整个身子就在绳上,双脚合拢使劲地前后晃啊晃,这时绳

5、子就 会配合着摆动的节奏“吱吱”响着。正在健身的赵老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健身器材是2003年安装的,由于人为破坏,损坏十分严 重。他说:“附近居民都巳经习惯了到这里玩,有的明明知道健身器材坏了,也在上面锻炼。”3、小区健身器材该由谁来维护记者了解到,哈市公共场所、社区内的公益健身器材,是由体育部门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专项资金建设的。 体育部门的说法是,只负责项目审批、器材购置和免费安装,以后的器材管理和维修问题应由受赠单位解 决;大部分建在社区内的公益健身器材都是由辖区负责管理,但财政相对拮据的街道办事处很难再出钱承 担健身器材的维修费了;而对于建在居民小区内的健身器材,经济效益一般的物业公司也不

6、愿意接手维修 这块“只有投入、不见回报”的烫手山芋;而对于维修问题,为哈市供应健身器材的生产和销售厂家也称 有苦衷,他们认为眼下最大的问题是出现损坏的健身器材过了保修期,而使用单位又不愿交付购买零部件 的费用,他们自然不能白维修。据了解,对于谁负责维修哈市公益健身器材的问题,哈市体育局曾向记者出示了相关的两条规定:一是全 民健身设施的维护管理由受赠单位负责,市、区体育部门负责监督检查。二是在保修期内,厂家负责对全 民健身设施器材在48小时内免费维修、更换,并负责保修期外的维修。哈市香坊区居民陈英告诉记者,市民发现健身器材坏了,马上给厂家打电话,而过了保修期的健身器材坏 了,厂家也不愿免费维修。

7、而反映给受赠单位,他们都常常以资金紧张为由不对巳损坏的器材进行维修。按规定,不能履行维修义务的,哈市管理部门可以取缔安装在该区域内的公益健身器材,但目前哈市尚未 取缔一处没有履行维修义务的受赠单位的健身器材。究其原因邵处长表示,是因为怕老百姓不干。一直关注本报报道的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董鸿扬表示,长期损坏的公益健身器材迟迟不维修,不 但是一种资源浪费,也影响城市的景观效果,尤其是在哈市各广场、休闲公园内的健身器材,“缺胳膊少 腿”放在那儿,很影响城市形象。此外,他认为长期不维修的健身器材造成的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隐患。如 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年久失修的健身器材,容易造成人身伤害。作为主管部

8、门应负起责任来,协调健 身器材的维护和维修问题,对于不能有效维修的要及时协调,不能只管安不管维修问题。4、小区健身器材为何容易损坏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在现今快节奏的生活下,注重自己生活质量的人与日俱增。所幸的是,我们的居 住环境也为提高我们的生活居住品质而不断改善。像各小区内、公园里经常可见的公共健身器材,就是为 了方便群众锻炼身体而设置的。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北京市民的热烈欢迎。有了这样的公共设施是件利民 的好事,但如果把握不好使用度,就会造成“过犹不及”的局面。您是否想过该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自 己周围的健身器材呢?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小区内健身器材使用最为频繁的群体应该是老年人。老人多有

9、早睡早起的习惯,清晨,你经常可以见到他们在认真锻炼。但对于这些器械到底是起到何种健身目的,正 确的使用方法又是怎样的,却很少受人关注。由于一些器械的使用方法难度比较大,需要一定的力度与技 巧,而这都是老年人体质有所欠缺的。所以经常可见一些老年人利用器械做一些自己的“改良锻炼”,比 如利用拉伸器的高度做做压腿等活动。这种善于利用实际工具的精神的确值得称道,但这时他们就往往忽 略了使用中的安全问题。如果对健身器械稍稍使用不得当,极易造成运动损伤,甚至人身伤害,这点要特 别当心。除了老年人外,节假日里使用健身器材的年轻人和孩子也非常之多。有时难免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但 我们却经常可见一些人将健身器

10、材当成是自家物品,悠闲惬意地使着,一占就占上大半天的工夫,似乎没 看见一旁等待使用的其他居民。这些器材毕竟是“公共”财产,在享用这些便利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自己 有维护其合理使用的义务和责任。户外公共设施遭到损毁巳不是什么新鲜事,健身器材亦如此。由于使用 率过于频繁,这类器材也容易出现“健康问题”,所以,大家在使用当中,还得注意讲究科学的使用方法。5、如何正确使用小区健身器材2003年5月12日,我们组织社区的文体队员,社区的居民系统的学习了健身路径的锻炼使用方法,社区 文体指导员耐心的讲解,动作示范,对小区内现有安装的十种健身器材分门别类的进行了讲解,首先对社 区居民讲了锻炼方法的设计原则,应

11、遵循主次原则,针对性原则、简单、实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然后 讲了科学的锻炼方法,以提高社区居民正确使用健身器的科学认识,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为了能使社区居民更好的掌握和使用健身器材,我们还将对居民做进一步的引导,都能正确的掌握,科学 锻炼,我们将通过这次的讲座培训,以点带面,使社区居民都能全面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前来参加学习的 社区居民们通过学习,改变了以前的错误的锻炼方法。他们高兴的说:“这次的讲座学习,就是在为民办 实事,办好事,这样的活动我们都愿意参加,学会了正确的使用方法,不致于对身体造成伤害,谢谢你们!”6、要注意的事项公共健身器材对安全要求很高。例如目前最普及的“太空漫步器”,按照

12、其两脚间规格,明显是只适合成 人使用的,而有关警示上只对运动的形式、健康禁忌做了规定,对于使用者年龄并没有特别限制。而很多 青少年也把这些器材当成了玩具。目前儿童使用健身器材不当引起伤害不断增多,甚至出现了重伤、残疾 的现象。据了解,小区里的健身器材原则上就是给中老年人配备的,目前还没有安装适合儿童的健身器材。专家指出,过早从事某一专项体育运动对未成年儿童也是一种伤害,其中包括:疲劳性骨折、月经失调、 疲劳过度、饮食功能失调以及情感压抑等问题。因此,专家认为父母应当鼓励儿童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而 不要希望孩子在少年时代就创造某些体育项目的奇迹。一些儿保专家认为,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点,父母可以

13、让孩子进行跳绳、弹跳、跳皮筋、拍小皮球、 踢小足球、打小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这些项目既有助于增加少年儿童的身高,又不会伤害身体。另外, 对于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一次运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间隔十几分钟,休息一会后再运动。一 天的运动量不能过大,以运动后孩子不感到疲劳为限。近年来,上海的各个小区里都出现了大量公益性健身器材,作为政府的一件实事工程,这些器材得到了居 民的拥护。但是,大多数居民都不知道:小区内健身器材儿童不宜。昨天,有关专家指出 警示不全, 好事也会变坏事。(三)同学们给出的建议:1、希望居民们能充分利用小区的健身器材。2、希望居民们能正确使用健身器材,延长它的使用寿命。3

14、、希望相关部门能定期对健身器材进行维护,及时对损坏的器材进行修理,保证居民的安全。4、建议儿童不要去使用小区的建身器材,以免伤害身体。5、建议小区放置些适合儿童健身的器材。(四)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的一些体会:“这次活动中,我被安排做调查问卷,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突破,我事先看了很多调查问卷的形式,经过思 索,终于设计出了自己的问卷。但是事后看来仍有不少不足之处,如,问题不够全面,不能更细致地了解 居民不健身的原因;问题设计得过少,没有代表性。我想下一次再给我设计的话,我一定会做得比这次好 的多。”“起初,我认为做调查十分容易,只要动动口问,动动笔记就OK 了。没想到尝试后发现要调查成功有那么 难。要

15、克服自己的羞怯,要运用语言赢得对方的信任和配合,要有条不紊地一一问清,要能承受失败的经 历,等等。”“这次做课题,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人多力量大,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什么事都可以办好。大家有商有量, 一起讨论,一起鼓劲,分享了探究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一起得到了成长和提高。”“与大家一起合作,一定要有集体主义精神,按时集合,按时交材料,自己克服困难,决不给大家添麻烦。 通过活动,我与同学们更团结了。”“我的工作是上网搜索资料,以前上网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游戏,经过这次的工作,我发现原来网上 有那么多的信息,真是给我先上了一课。”三、课题研究后的反思(一)取得的收获:通过探究型课题的研究,使同学们能更关注社区建设,推动社区问题的解决。在探究社区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心。尝试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实践观察社会和调查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锻炼了 同学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二)有待改进之处: 对于一群预备年级的同学,要完成这样的一个课题有点难度。但基于同学有过一次经验,我在这当中的指 导可能不够细致,例如调查问卷的设计,信息收集面,等等。如果能多加指导的话,应该能搜集到更多更 有意义的内容,课题的研究成果也会更有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