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给药技术精编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60509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6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肠给药技术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直肠给药技术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直肠给药技术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直肠给药技术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直肠给药技术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肠给药技术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肠给药技术精编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9018)直肠给药技术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儿童直肠给药是一种安全无痛,方便有效的绿色医疗技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儿科临床治疗工作中。现将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做一总结,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同是也诚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对本文的不足之处给予更正指导。一、儿童直肠给药的正确体位 临床上多采用以下三种体位给药:(1)侧卧位;(2)截石位;(3)俯卧位。临床多以此卧位给药。二、直肠给药的方法 首先在给药前20-30分钟让患儿排便,这样既可以增加药物注入后的保留时间,也可以增加药物与直肠粘膜的接触面,有利于药

2、物吸收。然后逗哄患儿,以争取最大限度的主动配合治疗,切记强行给药。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取合适的药物(用量见下表),吸入注射器内,安装好小儿直肠给药导管,将注射器内剩余空气排尽,然后对装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预热加温。加温大多采用热水浸泡法,其热水的温度应控制在37-40之间,侵泡约5-10分钟即可。去除加温好的注射器,将患儿调整至理想体位,用医用石蜡油涂在直肠给药导管的远端,约2-5cm,再将患儿的肛门周围涂少许石蜡油。然后将给药导管缓缓插入肛门至合适位置(插入深度见下表),将药液缓缓注入直肠内,注射完毕后,轻轻拍打患儿臀部2-3下,同是将给药导管轻轻拔出,叮嘱患儿或家长,让患儿取左侧位静卧5-1

3、0分钟,方可自由活动。小儿直肠给药导管插入深度及给药量 年龄 插管深度(cm) 推荐给药量(ml)新生儿2周岁4635周岁51069周岁129201014周岁12152030三、注意事项(1)给药环境温度适宜,安静舒适,争取患儿配合;(2)操作轻柔快捷,熟练准确,避免直肠损伤;(3)注意药液温度,不宜过热或过低,以免刺激直肠,产生排便反应;(4)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和适应症,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要求皮试的一定要做皮试;(5)腹泻较重的患儿,暂时不宜采用直肠给药。一 常用西药协定处方上感佳速效伤风胶囊 粒严迪片75mgX4片病毒灵片片维生素C片片潘生丁片 25mgX3片共研细末分成6包,

4、每次一包,每日二次.(为了较快消除患者的感冒症状,可加入地塞米松片 3片) 腹泻停(止泻停)思密达3gx3袋 维生素B1片 10mgX6片强的松片 5mgX3片 6542片 5mgX3片吡哌酸片片 鞣酸蛋白片片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请注意:炎热天气季节,维生素C片容易变质,可用浙贝母3g代替。特告!止喘散1号(止咳散1号或止嗽散1号)速效伤风胶囊 粒严迪片75mgX4片地塞米松片 片盐酸异丙嗪片片舒喘灵片片浙贝母 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适应病程初期的小儿支气管炎、小儿肺炎。 止喘散2号(止咳散2号或止嗽散2号)速效伤风胶囊 粒严迪片75mgX4片地塞米松片 片盐酸异

5、丙嗪片片舒喘灵片片川贝母 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适应病程较久的小儿支气管炎、小儿肺炎。二 常用中药处方及中药药袋的制备肺炎宁散1号麻黄3杏仁6生石膏12甘草6款冬花6桑白皮6全瓜蒌15黄芩6海浮石12葶苈子6金银花10连翘6鱼腥草15板兰根15麦冬6茯苓6大枣10浙贝母10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宣肺化痰 止咳平喘适应症:初期小儿上感、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用法;肺炎宁散一包加水350ml-4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至12013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肺炎宁散2号麻黄3杏仁6生石膏12甘草6款冬花6桑

6、白皮6全瓜蒌15黄芩6海浮石12葶苈子6金银花10连翘6鱼腥草15板兰根15麦冬6茯苓6大枣10川贝母10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宣肺化痰 止咳平喘适应症:恢复期小儿上感、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用法;肺炎宁散一包加水350ml-4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至12013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香苏感冒散香附12苏叶10陈皮10藿香15金银花15厚朴10白芷10半夏10桔梗10柴胡10连翘10香薷12滑石15板兰根15苍术10大枣12甘草10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功能主治:疏风清热 解表化湿 宣肺化痰

7、理气和中适应症:四时感冒 不论风寒、风热、夹暑、夹燥皆可,尤以胃肠型感冒、夏令感冒为佳!用法;香苏感冒散一包加水350ml-400ml,生姜一片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至12013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小儿肠炎灵散葛根12黄芩6炒白术6炒山药6炒车前子6黄连3黄柏3半夏3茯苓3木香3青皮3陈皮3甘草3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适应症:各种病因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用法;小儿肠炎灵散一包加水350ml-4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至12013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上述四种中药药袋均可以应用于或直肠注入给药和口服给药,对

8、能够口服给药的患者,均可以加入适当的冰糖调味后口服,临床疗效颇佳!直肠给药的常见问题分析和处理由于直肠粘膜血管和淋巴回流非常丰富,吸收较快,吸收入血后直接进入大循环,不受肝药酶影响,没有首过效应,加上给药方便,几乎无痛苦,直肠给药,较之静脉输液,医患双方都省时省心,还降低了不少医疗风险。近几年来直肠给药在基层推广迅速,深受基层医生和患者欢迎,特别是儿科患者,睛睐有加。直肠给药虽然自古有之,但是现代用之较少,用得最多的就是栓剂了,虽说近年迅速兴起,但是这一给药途径基层医生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说有一些家属不太认同,对直肠给药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经过近两年的摸索我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经

9、验,也常常会碰到慕名而来要求直肠给药的患者,为了后学者有所借鉴,少走些弯路,我把我的心得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刚开展直肠给药的同行有所帮助。1、直肠给药的适应症:我认为,虽说直肠粘膜血管和淋巴丰富,吸收迅速,但是毕竟面积有限,有时保留时间也有限,虽不经肝脏灭活和破坏最后血药浓度也不足以满足所有病种的需要,口服,肌注,静脉滴注,静脉推注,外用膏药,透皮贴膏等给药方法依旧有其使用的适应症,直肠给药是在以往常规的给药方法中多了种给药方式,对急病重病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主要还是要静脉给药。而直肠给药的最佳适应症就是一些轻症病例和一些自限性病例,由于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基层这些病

10、例也是我们处理的主要病例。2、给药前后家长必须配合的细节问题:嘱患者术前排便,如不愿配合排便或排不出大便的问清楚排便习惯,避开习惯排便的时间,或者先用较多量的温盐水(约50200ml)灌注刺激患者排便后再给药,此时不同于清洁灌肠,但位置尽可能深些。给药时最好保持侧卧位或者府卧位15分钟,特别要避免类似排便的体位。3、有关给药量的把握:成人直肠侧壁的压力感受器在受到150250g压力的刺激就好引起便意,所以小孩最好莫超过50ml,而且用量尽可能少,动作尽可能轻柔,推注应缓慢,最好在患者基本适应了肛门的刺激后再注药(此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患者肛门不再不停的收缩舒张)当然拔管后拍拍屁股刺激患者肛门收缩也

11、很有必要。4、有关配伍禁忌和用药安全:配伍禁忌跟其它的给药方法基本相同,酸性的跟碱性的药物不能配伍使用,有体外配伍禁忌的不能配伍使用,相拮抗的抗生素不能配伍使用,临床上常常有中成药或者中药针剂和西药配伍使用的情况,因成份复杂,我觉得要尽可能避免同次使用,一定要同次使用时配伍后外观无变化是最低底线。另外该用前皮试的一律先皮试,刺激性药物避免使用或者稀释后使用。5、关于用量:直肠给药的量一直是初学者急迫想知道的,有些文章告诉我们直肠给药的量是口服量的2倍,我们可以参考,但是毒性药物或者是治疗量跟中毒量接近的我们还是以静脉给药量参考更佳。6、直肠给药的副作用:直肠给药的副作用很少,比较常见的是药物过

12、敏,和直肠菌群失调。出现过敏时抗过敏处理,直肠菌群失调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大便不成型或者腹泻,但量不太多,肛周红肿皮损,这时停药大多自行恢复正常,也可外涂红霉素软膏或者烧伤湿润膏,口服妈咪爱等调节菌群的药物。使用直肠给药时,要注意的药物配伍禁忌灌肠存在药物配伍禁忌的,在临床应用上要注意,以下资料与大家分享:1.需用做过敏试验的抗生素,必须做试验后再做直肠滴灌。2.西药配伍有禁忌的,也不能配制直肠滴灌。所有头孢类药物都能抑制肠道菌群产生VK,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因此,与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合用应非常谨慎;头孢类药物有一定的肝肾毒性和其它有肝肾毒性的药物(氨基糖苷类、利尿类)合用需谨慎;头孢类药

13、物与含有乙醇类的药物(即使少量联合应用也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呈醉酒状)不应合用。氨基糖苷类(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小诺霉素)与利尿剂不应联合使用,与茶碱类药物联合应用,药效增加,毒性也增加,应慎重应用。大环内脂类(红霉素、罗红霉素、依托红霉素、麦白霉素、吉他霉素、阿奇霉素等)具有肝毒性、耳毒性,合用其它有肝毒性或耳毒性的药物需要注意毒性的增加;与氨茶碱类合用,会抑制其代谢,可致氨茶碱血药浓度异常增高而致中毒甚至死亡,不应联合应用。喹诺酮类(吡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不宜与碱性药物、含铁、钙类药物联用,合用可降低胃酸浓度;不宜与茶碱类药物合用,合用使茶碱血药浓度增高可出现

14、毒性反应;不宜与布洛芬类合用,合用易引起惊厥。其他药物应参考输液配伍禁忌表。3.对肠道有较强刺激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白胡椒粉、丁香、肉桂)也不能做为直肠滴入用药,引起肠道热痛感。4.高血压病人直肠用药不易含有麻黄、甘草类的中药制剂,因麻黄碱有收缩血管之功效,易升高血压,甘草也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5.中成药含有酸性药物的,如保和汤、六味地黄汤等,不易和西药碳酸氢钠、胃舒平、安茶碱、麻黄碱等碱性药物混合进行直肠滴入,酸碱中和失去治疗效果。6.中药大黄制剂不易与胃酶类同时混合应用,大黄可以抑制酶的功能。7.含有中药成份的乌头、黄连、贝母等不易与西药安茶碱、阿托品、麻黄碱混合应用,易增加毒性。8.含

15、有机酸中药乌梅、五味子、山楂、女贞子、木瓜等及其制剂不宜与磺胺类西药同用。因其能酸化尿液,使乙酰化后的磺胺不易溶解,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乃至尿闭、肾功能衰竭。含有机酸类中药,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时,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用,因这类西药在碱性尿液中抗菌力强,二者合用,抗菌力减弱。黄连、黄柏、黄芩等清热解毒药及其制剂不宜与乳酶生同服,这类中药能杀灭乳酸杆菌,导致乳酶生的作用降低或失效。含珍珠的中成药,其组分中角蛋白可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若与黄连素片同服,产生拮抗,从而减弱黄连素的抗菌作用,使其疗效降低。含碱性成分的中药如硼砂、海螵蛸、石决明、瓦楞子等,均能抑制胃酸分泌,使胃酸降低,并改变尿液酸度,使其呈碱性,不宜与四环素族抗生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及呋喃坦啶等药合用,因这类抗生素在酸性尿液中杀菌力强,在碱性尿液中弱。含颠茄类生物碱及其制剂不宜与洋地黄类强心药同用,颠茄类生物碱能使肠道蠕动减慢而增加洋地黄类强心药吸收,易引起中毒。平肝熄风类中药如密环片、天麻片、止痉散等不宜与中枢神经兴奋药咖啡因、可可碱、茶碱、苯丙胺联用,可产生药理性拮抗作用,从而相互降低疗效。藿香正气丸与阿托品作用相似,能抑制胃肠平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