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DOC 9页)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60453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DOC 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DOC 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DOC 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DOC 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DOC 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DOC 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DOC 9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认识混合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称为四则运算;加、减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运算属于二级运算。2、递等式的写法3、 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2、 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3、 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来帮且辨别。4、 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

2、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5、 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6、 判断游览时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可以假设自己随着拍摄者的行走路线游览,想象自己依次会看到哪些景物;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实物模拟,创设模拟情境,亲身观察,得出结论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连加:1、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逐步脱式计算,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用所得之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

3、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再列出连加算式解答。计算时可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二、 连减1、 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2、计算三位数连减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3、 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减运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当10,在本位上加10再减。三、 加减混合1、 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2、 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

4、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3、 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题意画出直观图,借助直观图理清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出相应的算式解答。四、里程表问题1、 根据路线图计算两地间的路程,先要读懂里程表,把里程表和路线图结合起来,并在路线图中找出相应的部分,这幅路线图就起到了线段图的作用,有助于理解题意。2、 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3、 根据里程表的读数或电表的读数解决问题时,先要弄清里程表的读数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当天的读数 前一天的读数=当天行驶的里程数本月月底的电表读数 前一个月月底的电

5、表读数=本月的用电量。第四单元 乘与除203=602003=60020003=6000一、 口算乘法1、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先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中0前面的数,算出积后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323=? 32=30+2303=90 23=690+6=96323=96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 两位数乘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和一位数相乘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二、 口算除法1、 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603=206003=20060003=2000(1)想乘法算除法,看看一位数与哪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2)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

6、,按照表内除法算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 添上几个02、 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 例4206=70(1) 与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相同,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添在商的末尾363=?36=30+6303=10 63=210+2=12363=12(2) 想乘法算除法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1)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除得的商相加(2)想乘法算除法,看看一位数与哪个数相乘得这个两位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第五单元 周长1、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2、封闭图形沿着边绕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描出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周长时

7、,可以从不同的起点开始,但是最后必须再回到这一点终止,首尾连接。3、 计算周长就是计算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之和。4、 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是把所有围成多边形的线段长度相加,是几边形就是几条边的长度相加。5、 长方形周长(1) 长方形的周长是指组成长方形的2条长边与2条宽边的和。(2) 比较常用的、简便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引申出: (长+宽)=周长2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6、 正方形的周长(1) 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指正方形4条边的长度和。(2) 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的特征,可以知道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边长4=正方形周长根据这个

8、公式我们可以引申出:边长=周长4第六单元 乘法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对着那一位写积。一位数乘两位、三位数(进位)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一位数乘两、三位数(连续进位)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有关0的乘法1、0的乘法规律: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2、 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多位数中间的0

9、也要乘,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是0,就在积的那一位上写0,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3、 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先用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这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连乘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估算:估算就是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再用近似数相乘。对于接近几百五十的数,也可取近似数几百五十进行估算。估算有多种方法,关键是灵活应用,能够发挥推理判断的作用。第七单元 年、月、日认识年、月、日及相互关系一年有12个月大月是1、3、5、7、8、10、12月。大月每月31天;小月是4、6、9、11月,小

10、月每月30天;平年的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的2月有29天,全年有366天。注意:2月是特殊月,因此一年中第一个小月是4月。认识平年闰年根据公历年份直接判断: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算方法:非整百年份4=整数(闰年)整百年份400=整数(闰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再闰。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判断非整百年份是否是闰年,只需要用年份末尾的两位数除以4就可以确定,能够整除的就是闰年,不能整除的就是平年。例如:1924年,244=6,所以1924年是闰年;1914年,144=3.2,所以1914年是平年。原理:100是4的倍

11、数,所以任何整百数都是4的倍数。因此我们判断一个数是否是4的倍数,只需看后两个数字即可,不需要考虑前面的整百数。判断整百年份是否是闰年,只需要用年份的前两位数(千位和百位)除以4就可以确定,能够整除的就是闰年,不能整除的就是平年。例如:1900年,194=43,所以1900年是平年;2000年,204=5,所以20000年是闰年。二月二月是个特殊的月份,平年二月是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平年全年365天,合(52)个星期零(1)天。 3657=52(个)1(天)闰年全年366天,合(52)个星期零(2)天。 3667=52(个)2(天)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指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这

12、六个月,下半年指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这六个月。平年上半年有181天:31+28+31+30+31+30=181(天),闰年上半年有182天:31+29+31+30+31+30=182(天),下半年的天数是相等的,都是184天:31+31+30+31+30+31=184(天)认识季度一年有四个季度。第一季度包括:一月、二月、三月,第一季度在平年共90天,闰年91天;第二季度包括:四月、五月、六月,共91天;第三季度包括:七月、八月、九月,共92天;第四季度包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92天。一年中特殊的日子1月1日元旦节;3月8日劳动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3月15日消费者

13、权益日;5月1日劳动节;5月4日青年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党的生日;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12月25日圣诞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2月29日出生的人,每四年过一次生日。 计 算 经 过 天 数一、 算头不算尾例如:学校7月4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这个暑假有多少天?分析:“7月4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假期包括7月4日,不包括9月1日。计算时要吧7月4日算进去,9月1日不算进去。7月放假天数:31-3=28(天)总天数:28+31=59(天)小结:计算经过天数,一定要先弄清题意,确定题目应该按那种方法计算,然后再逐月计算。二、 两头算例如:妈妈5月4日到5月27日要出差,妈妈一共要出差多少天?分析:妈妈出差的天数应该同时包括5月4日和5月27日,头尾两天都要算进去。27-3=24(天)三、 算尾不算头例如:3月21日是星期二,5月15日是星期几?分析:从星期二开始往后再数7天,还是星期二。每往后数几天,就是星期二再加几天。我们可以从3月21日后面一天算起,算到5月15日,看经过了多少天,再按周期计算。3月经过天数:31-21=10(天) 总天数:10+30+15=50(天)507=7(周)1(天)所以,5月15日是星期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