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59942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教育行动准则.是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统称。其中,教育路钱是核心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以决议、决定、组烦、通知、报告、声明、号召、口号协形式)政该性文件,一类是党报、党刊、社论等.2。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政治性与原则性、目的性与可行性、稳定性与阶段性、合法性与权威性、系统性与多功能性。其中,政治性是其根本特性。3.教育法规:较育法规是指国家机关为调整国家行使教育行政权力和公民行住里吸万权利过理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一类法律规程的总称,具体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

2、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盛教育与经济、杜会、政治的关系.以及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法率、法令、条例、规程、 制度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狭义的教育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之外,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发布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的文件。本书的教育法规报念。是指由国务院和地方权 力机关制定的教育行法规和地方教育法规。同时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也纳入教育法规范围内。4。教育法规的纵向结构1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2 教育法律,包括教育基本法律和教育单行法律3 教育行政法规4 地方性教育法规5 教育规章,包括部门教育(行政)规章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规章。6。立法主体的不同是区别上述五

3、个层次教育法规的根本标准5。立法的目的在于实施,教育法规的实施有两种方式教育法规适用教育法规遵守6.教育法规的监督包括 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行政机构的行政监督、执政党监督和社会监督7。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指导思想和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丙容体现教育政策:教育政 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保证8。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规律是指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或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教育行为规范,即法律的主要内容。教育法律规律由假定 (法9.教育法律关系定条件、即法

4、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和范。)、处理 (行为准则,即法律规范要求的作为和不作为,分为 :义务向规范、授权性规范与精致性 规范)和奖惩(行为后果)三个要素构成。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举教育杜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主要的教育法律关系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与杜会的关 系。学校与教师、学生的关系10.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教育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引起的.应当由其依法承担惩罚性的法律后果111。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12。教育法律责任归责要件1 有损害事实;2 损害的行为必须违法:3 行为人有过错;4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13.教育法律救济 教育法律救

5、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通过一定程度和途径获得法律上的补救。救济方式有: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民事诉讼。14。 教师申诉侧度是一项专为教师创定的与教师权利有关的法律救济制度,其特征有:法律性.它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橄济叫度:特定性。它是一项专门的申诉制度:非诉讼性。它圣一种行政性的申诉侧度。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提出的申诉.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诉书次日的 30 天进行处理。对处理不服的,申述人可以依法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15 学生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是指学生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依法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具有法律性、特

6、定性和飞诉讼性的特点.提起学生申诉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首先,提起申诉的人必须是不服学校处分或认为学校俊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学生本人,如果学生年龄小,可由其监护人代为提出。其次,提出针对特点的被申诉人,包括作出不利处分的学校或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学校或教师。再次,提出申诉的事项必须在教育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受理范田之内。学生申诉的范围有以下几种 1.学生对学校作出的各种违纪处分不服 2.学校或教师侵犯学生人身权 3.学校或教师侵犯学生财产权 4.学校或教师侵犯学生通信自由与通信私密权 5 以上未列及的有关学生人身权、财产权受到侵害的其他行为,学生均可提出申诉2第二章1。依法执教的涵义 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在从

7、事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 2。依法执教的要求(1)知法、懂法:(2)遵守教育法律法规:(3)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师职责:(4)杜绝有悖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坚决同违法行为作斗争。3. 1.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含义 教师违法(侵权)行为是指教师出于故愈或由于过失而任害他人主要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一种行为是否违法(俊权)须满足四个条 件: A 凡有扭害事实的客砚存在:B。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C。损害的行为必须违法;D.行为人有过错4。 教师违法(浸权)行为的主要类型(1)侵犯学生的受教育

8、权(学生最基本的权利)(2)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肖像权、名誉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3 侵犯学生的财产权(4 侵犯学生的著作权(5)不作为违法侵权5.教师违反侵权行为的预防(1)加强和完善有相关法规是防范中小学胜师任权行为的前提(2)加强教师学法、守法、护法意识是防范中小学教师任权行为的关健。(3)完善法律监借机制是防范中小学教师侵权行为的保障(4)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愈识是防范中小学教师任权行为的重要基石(5)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防范中小学教师仅权行为的先导条件。(6)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救济制度是制裁中

9、小学教师浸权行为,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保证.6。学校事故学校事故分为两大类:。意外事故和过错事故。这里探讨的是过错事故所渭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内以及坦在学校之外.却是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由于学校、教师 的疏忽役有移见或者己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道免而导致学生人身伤害的事故。违法行为是过错事故的必要条件。7.学校事故与侵权行为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任权行为应具有如下特征:学校或教师任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无实施的行为。或者只有行为而无损害都不构成侵权行为。 慢害行为的侵害对象 是学生的人身权。因为侵权行为侵害的不是一般的权利,而是绝对权利。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墓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过错是浸权行为的必备要件,违法

10、和过错这两个概 念在这里是等同的。3第三章1。. 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年 5 月 27 日发布)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 1993 年 2 月 13 日印发)3。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 1998 年 12 月 24 日制定,1999 年 1 月 13 日批转)(四)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 2001 年 5 月 29 日习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年 6 月 13 日发布(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年 6 月 8 日教育部印发)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11、 (1994 年 8 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八)(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01 年 9 JI 20 日中共中央颁发)九)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撼建设的若干 a 见(2004 年 2 月 26 日 中国中央发布(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2010 年 7 月 2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2。教育工作方针教育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木、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f(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救育工作的恨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较 有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瑟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杜会公平的益要基础,教育公平的

12、关健是机会公平:把提高质I 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3。战略目标战略目标:到 2020 年。荟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墓本形成学习型杜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具体包括: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 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垃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4.战略主题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索质教育。其体包括: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倡导社会主义技心价值体系)。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知识结构。丰宫杜会 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5.义务教育1 义务救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旅、所有适朴儿 a 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2.。是

13、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过重的谋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3。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等接受义务教育4。到 2020 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6 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为主、社会参与、

14、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7。教师队伍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农村教师为重点4第四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 1995 年 3 月 18 日,施行与 1995 年 9 月 1 日,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依法治教的轨道.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管理体制: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简而言之,实行分 级管理,分工负责原

15、则教育基本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制度 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学业证书制度 学位制度 教育督导评估制度2。基础教育公立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民办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3.只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规定了费用情况4。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权利 。参加教育教学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圈书资料。(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获用学金权:在学业成级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获得公正评价权: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申诉成诉讼权)。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权利。法定的其他权利).义务:通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与 1986 年 7 月 1 号施行,新修订的版本与 2006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