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测验(孙逸豪推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592351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测验(孙逸豪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测验(孙逸豪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测验(孙逸豪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测验(孙逸豪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测验(孙逸豪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测验(孙逸豪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测验(孙逸豪推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七)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自主测控卷)班级: 姓名: 得分:自测导航序号内容说明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5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自主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发展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合理答案:C 2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A.是非对抗性的矛盾B.不存在矛盾C.是完全适应的D.存在对抗性矛盾答案:A 3阶级

2、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在A.它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B.它是生产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C.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C 4价值观是指A.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意义关系B.人们根据需要断定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C.社会存在的所有属性D.人们对自身需要的反映答案:B解析:A项指的是价值。C项与题意无关。D项错误,因为价值观是一种价值评价标准,而价值是人与物之间的特定关系,人的需要只反映了人的一方,而忽视了事物的一方。5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多次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3、观C.尊重客观规律D.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答案:B解析:此题以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以人为本”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这一理念的哲学认识。正确的价值观有两个标准:一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二是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选项是B。A、C、D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62005年2月20日下午4时55分,一列由杭州开往温州的列车呼啸而来,火车尖锐的汽笛声将两个在铁轨上玩耍的孩子吓呆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正好经过附近的河南打工青年李学生飞身跃起,将男孩一把甩出铁轨;可当李学生返身去救小女孩时,

4、已经刹不住的列车将他和小女孩无情地吞噬。李学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李学生的献身精神,说明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B.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大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D.人生价值的源泉在于生产劳动答案:A解析:人只有在奉献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7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从哲学上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A.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D.属于社会

5、生活的物质方面答案:B解析:从哲学上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属于社会意识范畴,A、D应排除。社会公德等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都有,应排除C。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存在和思维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理想和现实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答案:C解析:学生明白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根本标准,再思考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容易了。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不属于这类范畴。9.当看到池塘中漂

6、浮的树叶在水中波动的时候,有的同学会认为树叶是随着波浪移动的。实际上,树叶仍然停留在原地,波浪只会使水面的东西上下起伏。因为波浪发生的地方,水产生振荡,这时水并不向波浪传播的方向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上述事实说明 A.观察现象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必由之路B.现象有真象和假象,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C.感觉是不可靠的,是没有用的D.现象和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对现象与本质关系的理解和应用。C观点错误;A、D不符合题意;B正确反映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当选。10.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

7、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这一论断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人们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深化和向前推移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B.C.D.答案:B解析: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说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说明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11.只要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坚定不移地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就一定能取得农村经济的更大发展。这一论断说明A.社会存在的变化

8、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B.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C.只要以科学的社会意识为指导,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D.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这段话强调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但B说起决定作用则是错误的。C说得太绝对,办事情能不能取得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在哲学上一直存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歧。据此回答1213题。12.下列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是英雄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发展变化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决定性力量A.B.C.D.13.历史唯心主义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其实质都是A.个人决定历史B.否认社会发展的客

9、观规律C.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D.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的两重性1213答案:12D13C解析:该组题考查对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解。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实质上都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完全颠倒了二者的关系。第12题,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属于错误的认识论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但不属于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看法,所以不是历史唯心主义,因此该题应选D。第13题应选C。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

10、义和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最重要的是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据此回答1415题。14.“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主要是指A.要相信群众B.要依靠群众C.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D.要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15.我党强调要尊重群众,服务于群众,根本原因是A.整体决定部分,人民群众是整体B.矛盾普遍性指导特殊性,人民群众是矛盾普遍性C.联系是事物存在的条件,我党离不开与人民群众的联系D.群众是实践的主体14.答案:B解析:“珍惜民力,集中民智”是指要依靠群众。15.答案:D解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迎接新的挑战,为了更快地促进科技

11、进步和经济增长,新的时代要求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知识创新的能力,必须提高国民的素质,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我国政府及时提出并制定实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指导政策。据此回答1618题。16.实施“素质教育”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主要是由于它A.得到社会大多数人的承认B.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民的利益C.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D.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17.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一任务。这是因为“三观”对人们的行为有导向作用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科学的世界观、人

12、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有促进作用社会存在由社会意识决定A.B.C.D.18.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一新政策的出台包含的哲理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发展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A.B.C.D.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的作用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一种价值观正确与否,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7.答案:C解析:科学的“三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正确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的发展。18.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进步和21世纪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对教育观念、教育

13、思想、教育政策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课题,从而推动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这表明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据此分析是符合题意的,故选B。不符合材料的中心意思,题中并未涉及不同于教育的其他活动,更谈不上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与题意不符。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多元化,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物质生活带给人们的愉悦,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因此,有的人说这是人性的回归。据此回答1920题。19.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于这种说法A.看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承认人有类似动物的本能欲求C.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所以物质的满足必然带来精神的愉悦D.认为人既追求物质需要,又追求精神满足20.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

14、会上,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致词说:“大力加强科普工作,努力推动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全民采取科学态度、采用科学方法、尊重科学精神的风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从人生观、价值观角度看A.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客观条件B.能保证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C.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D.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19.答案:A解析: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物质生活带给人们的愉悦”,看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物质的满足不一定带来精神愉悦。20.答案:C解析: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良好的社会条件,而且还需要主观条件;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属于主观条件。A项和题意相反;B项错误;D项不属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21.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作出主观方面的努力,要求做到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A.B.C.D.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