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及其原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589126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及其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及其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及其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及其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及其原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及其原因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西方美学 的差异逐渐体现在我们生活的诸多方而。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历史发展也 不尽相同,进而导致了东方和西方人得审美情趣也大相径庭。为了探究两者之间 的差异和引起差异的缘由,本文通过对各方而的具体实例的比较,总结。阐述了 具体中西方美学之间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关键词:中西方美学,差异一、中西方美学的形成西方美学的演变往往是随时间和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古希腊柏拉图、亚 里斯多徳提岀“模仿论S而近代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艺术再现现实柏拉 图、亚里斯多德提出“快感S 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提出

2、美的对象作用 与人的神经使人感到“舒适S鲍姆嘉滕将感性认识的完善界定为“美学S提出 “知”、“悄”、“意”三个概念。为康德美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康德对审美 愉悦特性作出了有价值的分析,提出“鉴赏判断”这个概念。席勒曾把劳动与艺 术作比较,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冲动”。而中国古代美学的演变不像西方遵循严格形式逻辑的程序和规律,而是借助 于朴素的辩证逻辑、弗晰逻辑。因此中国古代美学的范围没有形式逻辑要求的确 切的外延和内涵,而常常是同一范畴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叠加和转换其内容, 内涵和外延随之扩大或缩小,在先秦时期一般是哲学、生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 范畴,但经两汉、魏晋的发展,就转化为美学

3、范畴了,如“气韵生动J “以形写 神J “应物象形”等等。这些美学范畴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美学思想进入了一个 系统化、完善化和成熟化的阶段,这是艺术哲学和美学体系的形成所必不可少的 理论准备。二、中西方美学思想差异(1)中西方宇宙观的差异“有”和“无”给中西方文化带来了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差异就是宇宙观 的差异。同样从中西方宇宙观的差异上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在美学思想的差异。“有”换句话说就是存在,西方人把“存在”作为宁宙的本体,认识世界就是认 识存在。以存在和“有”作为认识的世界对象,并且把稳定的、不变的、恒常的 作为存在的根本,这就是“实体论二 亚里士多徳的美学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实 体论他认为

4、:世界的本源即实体是山质料加形式所构成的,美在于事物体积 的大小和秩序秩序和比例的明确”是美的形式特征。确定事物是否美,必须 依据量(体积大小)的原则和秩序(把事物各个不同的因素、部分组成一个和谐 统一的整体)的原则。中国人的宇宙观与西方人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这从老子的“道生”思想就 不难看出。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本源,万物均从“道”演化而来,即 著名的“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二用“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点 出“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令人捉摸不透的,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中国 人这种“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宁宙观与西方人对宇宙的认识可以用一套概 念系统表达出来的宇宙观上的南

5、辕北辙就势必导致了中国美学思想的差异。(2) 中西方绘画美学中的差异水墨画和油画,一个飘渺灵动,一个绚丽写实。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历代画家的传世之作灿若星辰。从商周时代壁画,青铜 器上的以线条概括所要描绘之物,到东晋顾恺之以笔墨线条造型,以线条流动之 美作为其艺术特色。再到唐朝吴道子飘逸,豪放的笔墨线条。可以说,中国画注 重的是以笔墨线条造境,例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用线条形象的描绘岀人物形 态,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江 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 化。相对于中国画注重对意境涵养和线条的组织,西方美术主要表现在油画上,

6、 油画更能体现岀光色效果,还有一点就是透视,这能让画更有立体感。所以从审 美的角度而言,西方的油画更能体现出视觉的美感,比较现实.真实,具有摄影 般的透视效果。总之,西方美术以注重实际,光影效果要求严格为主,形似神不似,创意抽 象留出想像空间为辅。中国美术以中国画为代表,注重意境,注重人的情感,神 似形不似。以画家的意志为本。(3) 中西方美学在建筑上的差异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 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国传统建筑 特别注重“线形美S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和节奏韵律,擅长以线造型,以线 传情。故中国画无论是绘画工具还

7、是绘画语言,无不与线有关。中国传统建筑采 取木质的梁、柱恰恰能适应这种“线”的艺术感染力。当代西方建筑的美学构架,主要是山历史主义建筑美学、新现代主义建筑美 学、技术主义建筑美学和有机主义建筑美学支撑起来的;当代西方建筑的审美形 态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优美、狂怪以及二者的融合。从审美思维来说,当代西 方建筑美学明显地表现岀四大特征:非总体性、非理性、非线型性和共生思维特 征。从总体来看,当代西方建筑最抢风头的是解构主义建筑,最容易引起争议的 也是解构主义建筑。综观当代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这样说,虽然当代建筑 的魅务更多的似乎不是它诉诸于人们视觉的美,而是丑与狂怪、滑稽与残破。三、中西方美学

8、差异形成的原因(1) 受历史原因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社会分裂动荡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段时期,其间只有 35年是统一的。封建统治集团明争暗斗,豪门横行,政治腐败,并推行所谓的 “九品中正制S使儒学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生活在魏晋南北朝变异 时代的知识分子,山于黑暗跋扈、阴谋猖獗的现实与他们的“济世志“的抱负形 成尖锐的冲突,使他们的灵魂深处交织着复杂的矛盾和苦痛。这种以儒家为主体 的既矛盾乂统一的哲学思潮所形成的人生观,使当时的知识分子陷入深刻的矛盾 和痛苦之中,而山此产生的二重心态,却使他们有可能以艺术的形式去呼唤人生, 以理论的方法去探讨人生。这种思潮影响着魏晋南北朝的全过程,中国

9、美学体系 也正是这思潮的影响下得以形成的。而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18世纪以后, 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和文艺学等近代学 科进入了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尤其是与美学密切相关的哲学,自近代以来发 生了认识论转向,为美学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历史条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 条件下,鲍姆加登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把美学和逻辑学区分开来。在严 格规定了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形成概念和进行推理的抽象思维的同时,也给美学 规定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2)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地缘结构上来看,中国四周被海洋、高原、草原、沙漠和森林所包围,且 中国自古以来

10、一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著称,这就会形成与外来社会相互隔绝的近 乎封闭状态。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安居,固守家园不善于活动,这就形成了以中原 为核心的文化态势,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 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S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 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在西方,特别是西方法的发源地古希腊古罗马,他们都位于半岛之上,海上 交通较之中国便利,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 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海洋环境的山风海啸、动荡不安,也构成了西方民 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3) 受经

11、济制度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 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 明,这就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徳,求同求稳,以和为贵的处世原则。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 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 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这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 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四、结束语中西方美学比较不仅要向我们传统美学提问,也要向西方美学提问。不仅研 究它们的历史还要促进解决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在美育的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美,是思辨的哲学、最微妙的心理学、最情感的艺术也是文化精髓的集 焦点。王佳燕11金融工程2班110107100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