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学春节的作文4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586255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中学春节的作文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关中学春节的作文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关中学春节的作文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有关中学春节的作文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有关中学春节的作文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中学春节的作文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中学春节的作文4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中学春节的作文4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常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高校作文(论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学春节的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中学春节的作文 篇1“春节”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大家团聚一堂,热喧闹闹的,一派祥和。“放鞭炮,吃年夜饭”可谓是过年的“重头戏”了。瞧,现在才下午五点钟,奶奶却已经忙活起来了。再看看客厅里,大人们正快乐地谈天说地,小孩们则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随着一盘盘佳肴接连上桌了,我们才意识到打算放鞭炮了。看着爸爸从箱子里拿出了一大卷的鞭炮往门外走去,我连忙挡住爸爸,说道

2、:“爸爸,这回让哥哥来点燃鞭炮如何?”爸爸看向哥哥,却见哥哥正用劲地摇头摆手。爸爸看着他说:“一个男子汉,这么怕死干嘛!”说着,把手中的鞭炮递给他并把他往门口推。见他那非常无奈的样子,我不由的觉得好笑。在看看他的动作:还没点燃就跑的远远的。其次次点鞭炮时,几分钟过去了,怎么还没点燃?原来啊,这紧要关头打火机却“掉链子”了。第三次最终点燃了,只见哥哥早已跑到一棵大树后面,探出颗脑袋远远地望着那鞭炮。我们看着他的样子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鞭炮声慢慢消逝了,大家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原新的一年开快乐心、平平安安吧!回到家中,看到那满桌的菜肴,数了数竟有十八道菜,大家都惊呆了,入座后,只见爷爷拿出了一瓶茅

3、台酒来,与大家品尝、共享。只见大人们纷纷拿出了红包递给我们并送上祝愿,我们也相互的道谢、祝愿。然后,便美美的吃着年夜饭,其乐融融。瞧,这就是我们家充溢欢乐的春节。寒假来临了,我小小的心充溢了喜悦,因为新年也来了。新年,是全国人民兴奋的日子,我们全家也不例外。我们把家里布置地红红火火。我的“任务”贴对联。我先将材料打算好,对联,胶水。.啪啪啪除夕在一阵阵鞭炮声中向我们走来了,人们都沉醉在节日的喜庆中,我也不例外。天刚过晌午,我便缠着奶奶一起贴福字,奶奶笑呵呵地说:好,好,贴褔字喽,过新喽!xx年2月9日至xx年2月15日调休,放假7日。即2月9日(星期六,农历除夕)公休、2月10日(星期日,农历

4、正月初一)、2月11日(星期一,农历正月初二)、2月12日(星期二,农历正月初三)为法定节假日,2月10日(星期日)公休调至2月13日(星期三),2月16.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喧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话说得好:“大人望种田啊,小孩望过年啊。中学春节的作文 篇2“金虎欢腾辞旧去,玉兔开岁迎新春”。慢慢地,庚寅年已离我们远去,辛卯年正向我们走来。而中国人一个重要的节日,春节也伴随着到来。早在腊月初,各家各户都在赶置年货。我也跟随着父母购置年货。一走到农贸场市场大门前,就看出人们的劳碌,从农贸市场门口,沿街百米,全都是卖

5、各种水果的商贩,而农贸市场更是门庭若市,人山人海,这样比方一点也不夸张。好不简单挤了进去才发觉寸步难行,来往的人都险些把我们挤散,就这样近一个小时,我们才买完东西回家,又忙着挂肉、洗菜。细致一看左右邻舍也都在忙着做同样的事。选购年货虽然繁锁,但为了过一个好年,想想也值得。大年三十,我早早就爬起来,一看父母正在贴春联,上联是“万事如意步步高”,下联是“一帆风顺年年好”,横批“祥瑞如意”。贴完春联爸爸就起先贴“福”字,我望见爸爸将“福”字倒贴起来就问:“为什么”?爸爸回答说:在古代,一个人将“福”字贴倒了,“福倒了”就是“福到了”的意思,而这个小错反而成为一种习俗。我也收获了一种民俗学问。贴完“福

6、“字,我本以为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饺子,但是,爸爸却让我现包,包饺子我也挺在行,三两下包成一个饺子。爸爸又问我,你觉得怎么样?“包起来很简洁”,我答到。“那你觉得饺子长得像什么?”爸爸又追问道。“它像、它像、像、像一个元宝”我说“莫非它是求来年发大财?”“说对了!”爸爸兴奋地说着,就这样除夕的中午就过去了。午饭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舅舅家帮忙做年夜饭。一进舅舅家门就望见爷爷、舅舅、舅妈、大姨、二姨等在大厅谈笑自若,我依次向长辈们问好后便在院子里闲逛,突然爷爷出来,把我和表哥表姐们召集在一起,给我们发红包,等给我发红包时,爷爷说:“今年,曹乐考了第一,给两个红包。”我简直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不一会

7、儿,年夜饭在鞭炮声中来开了序幕,餐桌上的菜真是叫丰富,很多都是我平常没有吃过的,更说不上叫什么名字。我一个劲吃、喝,生怕错过看春节联欢晚会,还不到八点,我就坐在了在电视机前,始终到晚上十二点,春晚结束后,我不由自主的要上床睡觉了,大人们都在守岁,迎接新的一年、探讨新的志向。在过年期间,大家轮番请客,我没有一次是好好在家里吃饭。但是每到一家,那种好客的热忱总让人倍感亲切。转瞬间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了。虽然这是新年的最终一天,但是,年的气息却不减,一大早起来我和爸爸、妈妈就包元宵,将元宵一煮好,吃完就去爷爷家。到了爷爷家,大家又都在忙着做饭,我也前去帮忙。做饭、吃饭、闲聊,好一派喧闹景象,好像还有

8、很多说不完的话。我知道,表姐表哥都在外地上高校,下午都要踏上返校行程。始终聊到下午三点,我们都去车站给他们送别。我也该回家回家了做假期作业了,一个开心的新年也就此结束。但是,今年过年同往年不同的是,我不光一心关注自己的春节,也关注了别人的春节,像清洁工人,警察,武警战士他们为了服务我们,爱护我们的利益,不能和家人团聚,而我也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这个春节,我不光过的开心,也收获了许多。中学春节的作文 篇3我的家乡在江苏,虽然离开家乡已经多年。但对家乡过春节的情景可是记忆犹新。“酸溜溜,甜丝丝。蘸着饺子真好吃!”照我们那儿的习俗,过春节每家每户都要用上得“醋蒜”。这醋蒜是四五月份就要起先泡制了,

9、先是把一些没剥皮的蒜放进坛子里,再加上有肯定比例的醋和糖,封上,留着过年吃饺子用。到了年底,醋蒜泡成米黄色,醋汁酸酸甜甜的,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孩子们最喜爱过春节,从一放寒假就起先打算。头一件大事就是由父母带着去买一身新衣服,连袜子也要是新的,而且肯定要等到大年初一才能穿。我们这些爱美的女孩子总会忍不住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其次件大事就是买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怎么能少得了鞭炮呢。男孩子们跑在大街小巷,“噼里啪啦”响声,响彻云霄,吓得那些胆小的女生直捂耳朵。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过小年,其实就是相当于春节的“彩排”。夜幕一驾临,就会有鞭炮声,这便有浓浓的.年味。,但家乡

10、有个习俗,就是这一天不行以倒垃圾,象征财气不外流。小年前后的几天,每家每户都得大扫除,必需干干净净得迎接春节。除夕夜特别喧闹,这一天每家每户张灯结彩,走在街市上,就似乎在看花灯似的。门外贴着红红的对联,屋里贴着年画,鞭炮声不间断。年夜饭也是少不了的,每家每户的都围着大桌子,这时封存了半年多的醋蒜可要粉墨登场了。一打开塞子,一声酸甜味扑鼻而来,一会功夫,几大盆饺子就见底了。晚上后,孩子到院子了放烟花,漂亮的烟花带着一家人的祝愿,飞上天空,整个镇子都沉醉在了喜悦的气氛中国。这一夜,除了小孩子,其他人都必需守岁。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夜迥然不同,每家每户门前积累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碎纸片,全镇都休息了。元

11、宵节又是一个高潮,镇子沿河的街道挂上的一排大红灯笼。孩子提着各色的花灯出门了,有兔子灯,龙灯、猴子灯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比较着谁的花灯美丽。十五一过,这春节就结束了。年轻人们带着新的希望又离开了家乡,老人又翘首期盼着下一次的团聚。中学春节的作文 篇4大年初一早上5点动身去老家拜年。走出灯火辉煌的县城,到处漆黑一片,路上没有碰见一个行人,来往的车辆也很少。汽车在宽敞的公路上奔跑着,我们大家说着笑着不知不觉地到了目的地。下了车,看到村子里起床的人不多。等了一会儿,近门的叔叔、婶子、弟弟、妹妹等都已起来集合在了一起。在婶子的带领下,“大部队”起先去给长辈们拜年了。走进一户人家,我们站在整理得干干

12、净净的院子里,五婶子高声喊叫:“大娘,起床了吗?我们来给您拜年了。”大娘从屋子里走出来,笑眯眯地说:“大家都来了!快来屋里温煦温煦。”五婶子忙说:“大娘,请接头吧,我们给您磕头了。”说完,我们大家齐刷刷地双膝跪地磕头,大娘赶忙拉起我们的手客气地说:“来了就算了,来了就算了。”说完又赶快走进屋子里抓了两把糖分给队伍里的小孩子,小孩子伸出冻得红红的小手,兴奋地接过糖装进口袋里。尽管大娘一再热忱地邀请我们去屋里坐坐,但由于拜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再加上给大娘拜年的人不断,所以,我们边往外走边说:“大娘,您快回吧,我们还去别家呢。”大娘恋恋不舍地把我们送到大门口。就这样,我们走进了十多户的长辈家,用了将

13、近两个小时。我的两个膝盖上全是土,还隐隐作疼呢。天很冷,来时我虽然全副武装,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棉鞋,但还是冻得瑟瑟颤抖,两只耳朵生疼,脸蛋冰凉,手脚麻木,感觉自己冷得笑起来都生硬了。拜完年,来到大街上,好客的近门用棉花杆燃起了红红的火,我们围着火站了一圈,感觉温煦多了。看着熊熊燃烧的火苗,我不由得想到:家乡人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原来低矮的瓦房现在变成了一座座二层楼房,穿的衣服是高档的,发的喜糖是高级的。各个脸上喜气洋洋,再没有为老人给孩子压岁钱的多少而斤斤计较。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可是,这几十年的磕头拜年的形式却始终不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可能这也算是中华民族留下来的尊老爱老的一种美德吧!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