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嘉积中学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58453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嘉积中学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海南省嘉积中学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海南省嘉积中学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海南省嘉积中学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海南省嘉积中学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嘉积中学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嘉积中学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省嘉积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海南省嘉积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现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不期修古,不法常可A法家、儒家、道家、墨家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C儒家、道家、墨家、法家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2历史学家蒙文通指出:“非入汉而墨翟之学失其传,殆墨学之精神入于儒,而儒遂尊于后世也。

2、”该学者认为A儒学因吸收墨学而独尊B墨学已经融入主流思想C儒学开放包容空前统一D汉代儒墨两派融合并存3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这一现象说明A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B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C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D佛教为当时主要宗教4黄宗羲认为:“凡章奏进呈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这一思想A主张恢复隋唐三省六部制B认为君主制度阻碍国家发展C意在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D主张宰相与君主应地位平等5据记载,唐

3、代医药学水平领先世界。医学方面如印度眼科医术的传入,阿拉伯治疗痢疾的悖散汤的传入;药学方面如东南亚的沉香、琥珀,阿拉伯的乳香、木香的传入等。这说明唐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A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B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C健全的医学管理制度D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6日本学术界曾提出唐宋变革说,认为唐代是贵族社会的完结,宋代是平民社会的开始。下列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文化现象是A怀素张旭等草书大师的出现B情节曲折的传奇小说受到市民欢迎C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D游春图步辇图等风俗画的流行7据专家研究,春秋时代吴国人称稻为”粘”,而日本语中稻为“伊乃”,韩国称为“那拉克”,越南称为“乃普”,都有“n”的音,这些词语应当同

4、源。这可以用来说明A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B各国语言的同源性C中华文明的传播性 D历史研究的主观性8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9爱因斯坦曾说,“不让任何人猜测这一点,牛顿的伟大成就真的会被其他的什么理论所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思想将永远作为我们整个现代概念构架的基础而保留下来”。这句话旨在强调A牛顿力学被狭义相对论

5、所取代的意义B牛顿力学是近代物理学最先成熟的体系C牛顿学说对科学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D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10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11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蒸汽机B计算机C牛顿经典力学D达尔文进化论12(题文)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如图是

6、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A拾穗者B格尔尼卡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13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14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

7、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151924年,孙中山陆续提出一系列主张:“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A主张推翻清朝政府的专制统治B认识到中华民族属于弱小民族C以平等原则处理国内民族关系D反对列强侵略和国内民族压迫16光绪年间,郭嵩焘出使英法,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他觉得西洋的轮船枪炮、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学习。湖南大学者如王闿运回应说“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人至耻与为伍

8、”。这表明A王闿运的洋务思想日趋固化B郭嵩焘对西方文化推崇备至C士大夫革新与守旧思想并存D封建迷信守旧思想弥漫朝野171898年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时,意在中学容纳西学,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兼容并包”时,却是对旧式学人和儒学的宽容。这一变化A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巨大包容性B反映西学冲击下中学地位下降C反映出西学获得绝对统治地位D表明人们已摆脱封建思想束缚18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C中国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D.

9、中国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19中国70周年的国庆阅兵举世瞩目,在这次庆典中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就有被国人戏称“东风快递”的导弹方阵等国之重器。下列关于建国以来科技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和西方大国进行核竞赛B1964年中国自行研制的氢弹爆炸成功C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D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加入“载人航天俱乐部”20德国著名诗人席勒曾说:“我们不知道20世纪会怎样或者它会有什么成就,但它之前的每个时代都致力于造就20世纪。”在1900年,就有一篇观点新颖的论文“能量在辐射过程中不是连续的,而是以一份份的形式存在的”,并最终把

10、人类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持这一理论的科学家应该是A伽利略B牛顿C普朗克D爱因斯坦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

11、,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7分)2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62年,隐居在巴黎近郊的卢梭完成了他最为人知的著作社会契约论,这部著作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开头,阐发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重要观点。卢梭还正式出版了一部关于道德问题的充满激情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思,似乎欧洲的所有妇女和一半男人都为之落泪。人们常说,浪漫主义伴随着这部小说而诞生。摘

12、自(美)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等材料二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19世纪30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18世纪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思想内容。(9分)(2)18世

13、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反差。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理想与现实”反差的主要表现。(6分)2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大学学生二千,大抵暮气甚深,蔡先生来,略与改革,似亦无大效,惟近来出杂志一种曰新潮,颇强人意,只是二十人左右之小集合所作,间亦杂教员著作,第一卷已出,日内当即邮寄奉上,其内以傅斯年作为上,罗家伦亦不弱,皆学生。摘编自鲁迅致许寿裳材料二新潮每本里面有一二篇纯粹科学文,也是好的。但我的意见,以为不要太多;而且最好是无论如何总要对于中国的老病刺他几针,譬如说天文忽然骂阴历,讲生理终于打医生之类。现在的老先生

14、听人说“地球椭圆”,“元素七十七种”,是不反对的了。新潮里装满了这些文章,他们或者还暗地里高兴。(他们有许多很鼓吹少年专讲科学,不要议论,新潮三期通信内有史志元先生的信,似乎也上了他们的当。)现在偏要发议论,而且讲科学,讲科学而仍发议论,庶几乎他们依然不得安稳,我们也可告无罪于天下了。总而言之,从三皇五帝时代的眼光看来,讲科学和发议论都是蛇,无非前者是青梢蛇,后者是蝮蛇罢了;一朝有了棍子,就都要打死的。既然如此,自然还是毒重的好。但蛇自己不肯被打,也自然不消说得。摘编自鲁迅对于新潮一部分的意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潮创刊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鲁

15、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9分)24(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咖啡馆在18世纪的英国达到鼎盛。咖啡馆作为文明而廉价的公共消费空间,被称为“便士大学”。咖啡馆为招徕顾客而订购时下流行的报刊供人免费阅览,馆内布局方便顾客畅谈。咖啡馆作为信息交换和流通的理想场所,逐渐成为商界人士的经常光顾之地。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出现了不少“专业化”咖啡馆,促使专业领域信息更便捷流通。一些无权无势却又对公共事务感兴趣,乐于在咖啡馆中议论时政的人,被喻为“咖啡馆政治家”。无论是新闻话题还是政治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在咖啡馆自由交流,不必太担心受到责难。摘编自何习尧、冯蜀冀公共领域机制的英国咖啡馆和法国沙龙比较研究材料二 清代是我国茶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