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学生教育方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566676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问题学生教育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问题学生教育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问题学生教育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问题学生教育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问题学生教育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问题学生教育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问题学生教育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 伽师县第二中学 周德平 问题学生,虽然不多,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还是时常会遇到。他们要么品行恶劣,屡教不改;要么懒惰成性,不思进取;要么自卑抑郁,心灵闭塞;要么情绪异常,走向极端。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往往常感头痛,并占去了老师的大部分时间。甚至苦口婆心的教育后却收效甚微。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成败,直接决定着对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成败。可见对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的难度与重要性。在笔者看来,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显著特征便是“反复性”。老师的一次次教育对他们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即使产生了效果,也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问题会再次浮出水面。而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却是

2、没有规律可循的,毕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差异、不同的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社会经历、不同的人生价值观,那么作为老师,就只能针对不同问题学生表露出的不同问题因材施教,探讨不同的教育方法。笔者就借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几位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浅议对几类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一、宽容理解转化“品德型”问题学生 “品德型”问题学生,常见的症状便是道德品质差,在学生群体中处处以“坏”示人,无事生事地故意伤害别人,处处捣乱,给人一副讨厌的形象,更甚者在学生中以“小霸王”自居,以欺负同学为乐,让周围的同学敢怒不敢言,惹不起也躲不起。这类问题学生的不良习性往往跟不良社会群体的接触、失败的家庭教育有一定关系,潜意识里逐

3、渐萌生出暴力的倾向。这些问题学生在班级中得不到同学的认可,同学们对他们的屡次“侵犯”而逐渐生恨,而他们也针对同学的屡次生恨报以更恶劣的“侵犯”,从而形成无法根除的恶性循环。要引导此类问题学生,老师、同学必须要以宽容理解的态度,适当接纳他们的行为,用既往不咎的态度,使他们在自我反省中逐渐软化他们的恶性行为,从而重新回到友好的学生群体中来。 明,是一位六年级的男生,初识他,我便因他优异的成绩而暗暗地喜欢上了他。但好景不长。有同学向我汇报,明在寝室抽烟,诱骗、强要同学钱财,一旦不顺从,便是一顿拳脚相加,大多同学敢怒不敢言。听到这些问题,我多少有些惊讶。随即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发现同学们的汇报都是事

4、实。明被我请进了办公室,一番耐心说教,明似乎有了悔改的意思。一段时间里,明很规矩,学生成绩依然在班上领跑。可平静的日子很短,明的老恶习又犯了,不但欺负小同学,并且发展了几位同学给他“打掩护”,甚者这期间连我的钱也被他骗过。面对明的一次次犯错,我很气愤。气愤之余,我决定着手认真对明来一次家庭情况调查。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原来明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他由他的大姨妈监管,而他大姨妈平时也拿他没法,他的恶习是前几年跟随打工的父母在外面学习过程中因其父母的疏忽管教在社会中染上的。我拨通了明父亲的电话,我向明的父亲汇报了明在学校中表现,希望他父亲能跟我配合共同教育。但明的父母对我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眼看着,

5、这个“烂摊子”还得我自己来收拾。因为明除了品行方面不好,其他方面确实优秀,我并不想放弃对他的教育。随后,在一个明没在班上的时间,我给班上的学生讲了明的经历,请同学们跟我配合,接纳他的行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以宽容理解的态度让他认识自己的过错。同学们都接受了我的提议。可后来,在暑假中明就去了他父亲处,没了音信。新学期班上再也没出现他的影子。一时间班上的纪律变好了,同学们似乎在庆幸他的离开,但我却高兴不起来,毕竟我还没有亲自将明教育好。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很久,突然我收到了一条匿名短信,原来是明发来的。明向我叙述了他在外的情况,并承认了当初在学校中的所作所为,为自己的行为深感内疚,对同学们的理解和我的

6、教育深表谢意。面对明辍学的处境,我回复了信息:老师永远相信你,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学生,全班同学都在等你回来二、成功体验转化“心理型”问题学生 “心理型”问题学生,常见的问题表现在自卑抑郁,不乐于与同学接触,因学习的不如意,便认为自己处处比不上别人,从而做事失去信心。在平时生活中喜欢独处,显得孤僻,给人不合群的感觉。性格上相对内向,遇到困难或挫折不愿与人倾诉,遇到快乐也不愿与人分享。要想教育好此类问题学生,必须从他们的心理层面入手,给他们搭建一个表现的舞台,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找到在班级中的价值观,从而重拾信心,走出心理阴影。 友朋,也是我班上的学生,跟明是同学,也曾常受明的欺负。

7、友朋的成绩不敢恭维,介于及格与不及格之间。平时喜欢一个人玩耍,遇事爱哭,不愿跟老师交流。久而久之,同学们也另眼相看他,当他在这个班中不存在。面对明在班上的地位逐渐边缘化的情形,我决定要通过一些方法改变他的处境。通过家访,友朋的母亲多年前便离家出走了,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一直由大伯监管。友朋在家倒是听话,但性格怯弱,邻居家丢了东西总会癞在他的头上,他办事缺乏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行。看来,要教育好友朋,必须从给他建立自信入手。于是,那个班会课,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由友朋担任我班班长。那一刻,全班同学都惊呆了,友朋自己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面对学生质疑的表情,我再次强调了我的决定,让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生活

8、中都要服从班长的管理。作为友朋,一个以前连小组长都没有担任过的“菜鸟”却被我逼上了班长的位置,除了惊奇外,更多的便是对管理班级的无所适从。于是他天天跟我形影不离,时时向我汇报班级情况,尽可能地多帮我做事,我也着手教他如何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而不断自我提升的方法。一时间,我和他似乎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什么事都爱说与我听。同学们也逐渐认可了这位新班长,与他打作一团。他自己除了管理好班级,成绩也逐渐提高了。如今,已步入初中的他,继续在他所在的班级担任着班委干部。三、反复引领转化“行为习惯型”问题学生 “行为习惯型”的问题学生,常常表现出的问题便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走神。课后作业不能

9、及时完成,甚至以圆谎的方式拒绝完成。在犯了错误后,面对老师的说教能很快认识到错误,但坚持不了多久,老毛病会再次发作,典型的管不住自己。此类问题学生,很多同学本身比较聪明,就因为懒的习惯,缺少了做事的耐心,而自甘堕落。面对此类学生的教育,我们老师必须不厌其烦地给他敲警钟,周期性地反复教育,刺激他们的灵魂深处,让他们彻底醒悟,乖乖屈服。 婷,可以说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最懒的一个。她从来不做作业,即使老师再苦口婆心地说教,最多只能坚持一天,便又回到了老样子,而面对不交作业时老师的质问时,她也能很聪明地编造出各种不同的理由搪塞。久而久之,婷成了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甚至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我是一个不肯在学生

10、面前认输的人,我不甘心就在婷一遍遍的圆谎中看着她走向“灭亡”,于是决定跟她“斗一斗”。教育依然是从了解家庭情况入手。事有巧合,婷也生活在不幸的家庭里,母亲早逝,父亲外出打工,监护的爷爷奶奶溺爱过度已无力管教。一个早晨,婷又没有交作业,并推说是忘在家里了。我一听,感觉算逮住机会了,虽然是冬天,外面还在飘雪,学校离婷家也很远,但我还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班级交给另一位老师帮忙看护,带着婷一起到她家去拿作业。婷开始时有些惊讶,她可能也没有料到我会来这一招,随后还是很“老道”地跟在我身后。走在风雪中,虽然很冷,但我一直在偷偷注视着婷的表情,我就要看看她能将谎言编到什么时候。就在快到婷家时,她却停下了

11、脚步,不愿陪我继续前行。在我的追问下,婷不得不承认了自己一直说谎的事实。重新领着婷回到学校,面对我的说教,她第一次在我面前流下了泪水。婷在学习中没有再说过谎,开始踏踏实实地学习了,成绩也一点点提高,通过近一学期的追赶,出人意料地攀升到了班上前几名。四、降低门槛转化“特异型”问题学生 对“特异型”问题学生的教育,严格来说是属于特殊教育研究的范畴,但在相对贫困落后的山区地方,因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还是会经常遇到此类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是先天在智力或精神上存在问题,自然谈不上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对他们的教育,老师必须要放低门槛,不能给他们设置过高的学习要求,多给他们关爱,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然

12、地生活、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就足够了。 小徐是我现在班上的一个学生,因先天因素,智力上发育不足,并且时时发病。当初能收下他,我算鼓足了勇气。在教育中,我首先向他家长了解了他发病时的表现和临时处理方法,并将电话号码记录在课程表上,便于其他老师上课时面对他的突然发病能及时跟他家里联系。在作业方面,给他布置的唯一作业便是抄写生字,这也是他唯一愿意做得事情。这样既能让他写写字,又能管住他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不至于到处乱跑。在进出校园时,尽可能地牵着他出入,以免被其他同学碰倒。通过一段时间的爱心呵护,小徐在学校生活得很好,虽时有发病,但都能很好地处理好。在我看来,对此类学生的教育,我们老师必须改变观念:不能让

13、他们在学校学到多的知识,那就让他们在学校的大家庭里快乐地生活吧。 通过对多数问题学生的教育,在我看来,大多问题学生的出现跟家庭环境因素是密不可分的。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父母外出、社会影响、自身性格都会束缚他们的健康成长。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我们老师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爱心,有时甚至将大多数心思都花在一个问题学生的身上,更甚至会遇上历经几年都不能教育好的问题学生,但当成功转化一位问题学生时,却是很幸福的事。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本身就是很复杂的教育,也没有固定的教育理论可以引用,老师必须针对不同问题学生表现出的不同情况,选择性的实施理论,创造性地运用方法,尽力让问题学生能回归班级、回归自然,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