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56524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教学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教学设计复习过程,引入新知多媒体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注:在教师引导下回忆前面知识,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准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

2、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注: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注: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建立模型,探索发现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注: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新知,同时也渗透了分类的思想.让学生按照下面给出的条件作出三角形.(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

3、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 cm,6 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3 cm.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ABC,并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模仿上面的研究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操作过程,通过交流,归纳得出结论,同时也明确判定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条件.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

4、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让学生通过实物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注: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给出例1,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注: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让学生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明确一下书写过程.巩固练习教科书第96页的思考及练习.注:让学生巩固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尝试书写推理过程.反思小结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再次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体会分析问题

5、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03页习题13.2中的第1、2题.2.选做题:教科书第104页第9题.3.备选题:(1)如图是用圆规和直尺画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作法如下:以A为圆心画弧,分别交角的两边于点B和点C;分别以点B、C为圆心,相同长度为半径画两条弧,两弧交于点D;画射线AD.AD就是BAC的平分线.你能说明该画法正确的理由吗?(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你能把四边形ABCD分成两个相互全等的三角形吗?你有几种方法?你能证明你的方法吗?试一试.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业2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和应用,满足不同层次学

6、生的不同要求.设计思想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画图、比较、推理、交流等过程,在条件由少到多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体会了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同时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