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引论课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55462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引论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引论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引论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引论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引论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引论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引论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与中国文化的契合点是什么?赖特将建筑看成是有机生命的,与一切有机生命相类似,处在连续不断地发展 进程之中,建筑的局部与整体和整体与局部一样 ,整体统一正是有机这个词的真 正含。只有当一切都是局部对整体如同整体对局部一样时 ,我们才可以说有机体 是一个活的东西。赖特认为事物的内在特性总包蕴着本身的解答 ,建筑应是基地 环境的产物,土生土长,与环境融为一体,成为环境的一部分。这种观点就是把人对 房间空间本身的感觉看成是建筑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适合这一目的的建 筑形式。有机建筑是由内到外的建筑,它的目标是整体性,即总体属于局部,局部属 于总体,密不可分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

2、中人们强调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 合。“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而且是有机的结合。2.中国建筑讲求建筑与环境协调,为什么要协调,协调什么?(参考) 中国建筑讲求建筑与环境协调,是受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 无论是儒家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的天人合一思想,还 是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就其实质而 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从文化的 民族性及对民族文化的推进作用和影响来看,这是关于人类行为和环境协调问 题。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 因此,这种

3、思想长期的实践结果,就是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对于解决当今世界工业化和无限制的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破坏、污染,生态失 衡很有意义。而建筑与环境协调,可以考虑建筑的历史文脉、建筑的地域性、材 料、传统做法与工艺以及与城市的关系等。3.晚期现代哲学的极端化是什么?(大家看看自己总结下,这里提供思路) 现代西方哲学以黑格尔为分界线,所以中文中的近代是指笛卡尔到黑格尔,现代 是黑格尔至今。而晚期现代哲学是指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哲学新流派。极端化 参考论文在最后4.什么是第二代机器美学?机器美学来自于对高技派的评论。“第一代机器美学”始于 20 世纪20 年代,人们出于经济和适用的目的,

4、试图 把最新的工业技术应用到建筑中去,以适应一战后人们对住宅的大量需求。它们 追求的并不是便捷的功能和效率,而更多的是机器般的造型。第二阶段以 60 年 代英国的阿基格拉姆提出的运动变化的城市设计美学思想为代表,追求具有广泛 适应性和可变性的超大空间,被称为“第二代机械美学”高技术美学。相对 于“当代高技”建筑,以上两个阶段也可称为“早期高技”建筑阶段。此阶段“高 技”建筑具有极大的弊端:机械式的、冰冷的造型与巨大的尺度,对人的情感的 漠视;严重耗能;高昂的造价;对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缺乏应有的关注。这一切 使“高技”建筑备受批判。较之现代主义之第一代机械美学往往偏重的强调逻辑性、流程、机械设备

5、、 技术与结构,代晚期现代主义第二代机械美学则更注重形式的运动性(流动性), 强调超感官的理念,比起第一代机械美学更轻巧、更灵活,风格倾向于外骨架效 果。5.晚期现代空间与现代空间的异同?(下面是现代主义和晚期现代主义的特征大家自己再总结一下,其中机器美学或叫机械美学出自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把现代派的观念及形式推向极端、夸张建筑物的结构与技术形 象、力求使建筑具有娱乐感或有审美的愉悦,由此创立了一种精巧复杂或做作的 “超现代”风格。晚期现代主义往往采用极端的逻辑性、极端的重复模数制构件 进行创作,它过分强调构造细部、结构、一些引人入胜而非有意的隐喻以及某种 感官形象。它所具有的几种倾向,如:

6、极端的理论性、极端强调交通线和极端强 调力学特性的夸张表现等等,都是“超现代”的。它把技术因素变成为刻意追求 的装饰因素,注重抽象化造型(单一译码),具有手法主义Mannerism)倾向,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超现代”风格。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 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 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 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 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 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

7、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 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 和理想主义精神。6. 后现代的隐喻和象征与中国传统的隐喻和象征有何异同?(下面参考,大家自己再总结一下)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主要是从诸历史风格中兼容并蓄。他们视一切传统都同等 重要,因此随意将其组合,只是在将它们组合加工的过程中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模仿。同时在素材来源上具有高度选择性,不过主要局限于古典主义各流派(主 要有帕拉迪奥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的一些异国风格流派。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 展经历了历史主义和新折衷主义的设计倾向过程,并且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几 幢大型

8、公共建筑建成后快速繁荣起来。概括后现代主义的风格特征及历史渊源我 们可以说它是除了反对现代主义的建筑形式语言外,其他所有的风格特征都可以 借鉴和吸收。文丘里在打响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战役中,倡导历史主义倾向和学习 当时盛行的波普艺术,具有强烈的复古怀旧愿望,但是复古却并非是简单的“拿 来主义”,对未来的展望使此时的建筑符号成为历史要素的变形。随着多元化思想的发展,“将建筑的文脉,建筑的不同功能,使用者的特殊 口味”这三者作为混合设计的目标,因此查尔斯詹克斯把后现代主义概括为: 历史主义、直接复古主义、新民间风格、特定性+都市规划专家=有文理的、隐喻 和玄学、后现代空间的“激进的折衷主义”,这主要还

9、是对后现代主义的混合现 象进行概述。而美国另一位建筑师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也将后现代 主义概括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三个特征。中国传统传统画作与建筑的“性格”既来自于人的品格,其直观形象与显性特征,则 以隐喻与象征的符号提供找寻其隐性意涵与内在精神哲理的线索。法国美学家罗 兰巴特(Rola nd Barthes)将类此相互关系与延伸意涵归结成一套系统,以直观接 收的“能指”(signi-fier),与间接受引导的“所指”(signified),以及转译间接呈 现的“意指作用”(signifitation),来说明符号如何演绎出的思想与其后续延伸的 神话。古代中国文人

10、因身处封建体制与礼教文化的威权,早学会运用这种间接呈现 的手法,将意念隐藏于若有似无的朦胧中,以求明哲保身。清郑燮的“甘谷 菊泉图”的菊花,隐喻自己孤高超俗不与尘世同流,于浊世中仍有廉洁自持与不 移的气节,因此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 之人。”除“花中四君子”之外,传统画作中常出现的松、竹、梅,贝M弋表坚 毅而高风亮节的“岁寒三友” ;牡丹象征富贵、莲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清 泉象征君子之德、白石象征择善固执;而山水画中常出现的一叶扁舟,往往是隐 喻着文人“一不得志,明日散发弄轻舟”的潇洒与自我藉慰的处世哲学与艺术精 神。这种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同样出现在建筑审美

11、上。在周易中,“九”为帝 王至尊之数,为阳爻之天数 ;“六”为阳爻之地数。天九地六,为天地运旋之时 运。所以建辟雍为太学,实际是将崇拜天地自然的观念渗透在教化、开蒙达智之 中。杜耒寒夜“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是文人于其宅第中, 以具象征意义的植栽自我惕励与期许。这种象征符号也许布置于园艺景致,也许 形塑于居宅栏杆、窗棂、门堵壁画上。古弋知府衙门厅堂里彩绘的青天、太阳、 海浪与白鹤壁画或浮雕,就是为官仕人清廉自持、为民青天的自我惕励。中国客 家传统民居更是以丰富而深刻的隐喻内涵和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 的印象。“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依山而建,正面是红色的砂岩石垒砌的巨大 浮

12、雕石壁,中开大门,入门后为一条 44 级、上有玻璃光棚的笔直蹬道,正对陵 墓,这种入口空间序列是古代陵墓神道的象征。”这是当代岭南建筑创作对传 统建筑象征文化的继承。7. 为什么说后现代建筑走向大众、通俗,原来现代主义就不通俗?(提 供参考) 我觉得是否界定通俗,是精英审美和大众审美价值观的分歧,赫胥黎说俗是 流露出来的一种下劣行,而文丘里却质疑所谓的“视觉污染”是否是精英们的审 美偏见,俗是过量过火,在这方面来说,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大量堆砌的民族符号 可以定义为通俗,但从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怀旧方面考虑,却又有了拥抱历史, 认可大众文化的意义;现代主义是建筑历史长河中理性的一只,建筑从石头堆砌

13、到混凝土的建构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但不可否认这种变化是基于社会经济发 展形态的,从也可以定义为通俗.但从建筑的发展来看,两者都是里程碑式的建 筑风格,缺一不可,“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似真”,不同的社会阶层, 不同的时间年代,是否通俗的定义应该都是不断变迁的.8. 如何从哲学上阐述“少就是多”?(提供参考)少就是多,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简介并不是缺乏设计要素,而是一种更高层次 的创作境界,不是要放弃原有建筑空间的质朴和朴实,去对建筑进行装饰,而是 在设计上更强调功能,强调结构和形式的完整,追求材料,技术,空间的表现深 度与精确。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丰富和期待,简约到极致的构造让人感到获

14、 得更多空间的可能性。在密斯的经典作品巴塞罗那德国馆中,整个场馆中除了一些椅子和必要设施 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场馆没用使用传统的墙体承重的方式,而是利用了 8 根钢柱作为承重结构,从而使墙体得以自用穿插,不仅将有限的空间合理的划 分,墙体也成为了一种引导物让游客能有序的在展馆中穿行。同时值得一提的是 整座场馆放弃了孤立封闭的室内空间,而是采用了室内外空间连接的方式,使用 不同的建筑材料,让空间产生流动性,最终使整座展览 馆本身也成为了一件完美的展示品。9. 建筑设计的与安全是什么?现代建筑需要考虑哪些问题?(提供参 考)1 建筑的抗震能力, 2 所设计建筑物的人员疏散问题, 3 所设计的

15、建筑物的各类 应急指挥问题 现代建筑需要考虑那些问题,经济性,安全性,适用性,绿色环保节能智能,地 域特色。10. 中国的新现代主义是什么,表现在哪里?外国的新现代注意是什 么,具体是如何表现的? 就在部分老一辈建筑师以他们近乎杰出的作品构筑中国建筑坚实平台的同时,两 种不容忽视的力量正在把中国建筑界推向一个极至。两股势力一种来自于西方世 界,由地道的国外名星建筑师及事务所、商业建筑师及设计公司,以及借用国外 设计组织招牌的华人建筑师组成;另一种势力产生于本土,即中国的青年建筑师, 他们中有土生土长但熟知世界建筑潮流的青年建筑师,有受过西方建筑教育并有 过西方生活经历后回国工作的青年建筑师。这

16、三种基本群体组成了壮观的建筑阵 容,在中国目前特定条件制约下,他们在建筑设计观念上具有某种显而易见的共 通性,同时又显现出各具特色的个性,他们的作品构成了一道阳光灿烂的建筑风 景线,深入研究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出这种共通性和个性特征。 他们作品的创作大体遵循这样的规律:为满足现阶段中国社会生活的基 本要求,在同一建筑中,以现代主义建筑的某种基本思想或某些设计原则为基因, 综合运用多元的设计美学观进行创作: 某些作品仍崇尚简洁纯粹的机器美学,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但又兼 具近似后现代的局部装饰趣味,建筑的形式美国微软公司仍作为设计的第一原 则: 某些作品通过某种方式的表达,试图表现对高科技成果的运用及与前沿 科学的结合: 某些建筑师对乡土地方文化带有浓重的卷恋之情,但他们又不泄一顾于 一般简单直观的表达方式,建筑作品试图让地方文化通过化显的方式再现: 某些建筑师追求作品的思想深度,从现代观念艺术那里受到启发,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