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湖湿地公园环境景观调研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554590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里湖湿地公园环境景观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里湖湿地公园环境景观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里湖湿地公园环境景观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里湖湿地公园环境景观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里湖湿地公园环境景观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里湖湿地公园环境景观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里湖湿地公园环境景观调研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里湖湿地公园环境景观调研报告 少海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调研人:王林明(226705)调研时间:22X年0月7日调研地点:少海湿地公园 调研目的。对少海湿地公园的动植物与其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规划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同时,结合现阶段湿地公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调研内容: 1.湿地的概念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常年或季节性积水,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水深不超过米的海域。相对于海洋与陆地,湿地的面积较小。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我国的湿地包括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等天然湿地和稻田、池塘、水库等人工湿地。湿地区内适生着各类野生动植物的地区。由于这些

2、地区的水分和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相对人为干扰较轻,因此,植物生长茂盛,吸引着许多动物在区内繁衍栖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作为一类生态系统,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之间兼有水陆特征的一种过渡型生态类型,因而兼有两种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特殊类型,与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质量关系密切。湿地区域内水、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水乡泽国,野趣盎然,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 1湿地的效益评价 211社会效益 观光与旅游。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湿地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3、、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 教育与科研价值。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2.1.2环境效益 维持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在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中,约有1/生活在湿地中。 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

4、能十分显著。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度分配不均匀,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储存来自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从而避免发生洪水灾害。 2.1.3经济效益 提供水资源。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态要素,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 3.1湿地的重要意义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主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

5、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如粮食、肉类、鱼类、药材、能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还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景观,也是各类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生命之源”。由于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功能,同森林“地球之肺”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的保护必然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一个城市湿地的多少,保护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4.1湿地保护的背景、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加,

6、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多数湿地锐减,生物多样性下降,城市地下水无序开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水位下降、水体污染、水质不良、可用量减少、储备亏空、供需失衡等问题,国办、省办已发布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将湿地保护、恢复及合理利用纳入城市的土地利用、生态治理、资源恢复、水资源管理、河流区域管理及相关的管理规划之中。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湿地保护管理上的职责和任务,鼓励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湿地保护事业,切实加强湿地的恢复、保护和管理,要把湿地建设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城市“壮腰健肾”。 51少海湿地公园简介 胶州少海国家湿地公园的主体框架由“两湖、一带、三岛、多片区”构成。两湖,

7、即南湖和北湖,库容量共达20万立方米;一带,即环南北湖景观带,全长16公里,设置有机动车道、观光车道、自行车、步行道等游览路线;三座岛屿集高档商住、文化娱乐、湿地生态多功能于一体。未来,少海新城将成为集生活、旅游、购物、娱乐于一体的高档绿色景区。 游历少海,游客不仅可以步行游览少海新貌,品湖山之乐,还可以登上游艇,在水上观赏美景。站立船头,万象毕收,形换步移,景随时异,令人陶醉,既有北国风姿,又具江南韵味,甚至让人产生置身西湖的错觉。 少海国家湿地公园以少海南湖、北湖为主,是胶州湾大沽河水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汇入湿地公园的云溪河、三里河是贯穿XX县区XX县区最重要的河流,是胶州重要的城市泄洪

8、通道和景观廊道。公园东西长约2.4公里,南北长约4公里,规划总面积6125公顷。少海国家湿地公园区被划分为个功能区:湿地保育区、科普宣教区、文化展示区、休闲体验区和管理服务区。胶州少海湿地项目总体规划建设期限分为三期,预计20X年前全部建设完毕。 湿地鸟类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在少海国家湿地公园,有过百余种湿地水鸟的身影。为了更好地营造不同野生动植物生长和栖息的环境,少海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人工放养鱼苗、虾苗等方式,促进食物网的恢复和改善,设置了个人工鸟巢和10个食物投放点。少海国家湿地公园分布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鸟类种类也已上升为160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种,分别

9、为丹顶鹤、东方白鹳;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8种,分别为白琵鹭、大天鹅、白额雁、鸳鸯、鸢、白尾鹞、雀鹰、日本松雀鹰、苍鹰、普通鵟、红隼、燕隼、游隼、白枕鹤、灰鹤、领角鸮、红角鸮、长耳鸮等;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达10种,包括黄纹石龙子、绿翅鸭等。此外,湿地内已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含栽培植物),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水杉、银杏和莼菜,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分别为:莲、中华结缕草、野大豆、珊瑚菜。 除了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市民还将在湿地公园里体会到互动的快乐。少海湿地公园将在休闲体验区营造多样的湿地景观,建设水生花卉景观

10、园、草本沼泽景观园、森林沼泽景观园和复合湿地景观园四个主体湿地植物认领园。 预计在20X年形成湿地公园雏形,整个公园将于202X年前全部建设完毕。 6.1少海湿地公园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公园的环境卫生不是很好。一些现象例如:部分道路显得很脏,气味比较的难闻,垃圾桶脏乱以及数量很少等。还有公园的一些河流的污染也是比较的严重,河流的水基本都是比较死的。这样的环境现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环保文化,说明民众和政府的环保意识不够,环保行动还做的不是很到位,尤其像垃圾桶这样的环境基础设施的不到位更是政府的职责所缺。而这样的一种环保文化对于处于其中的保护区的保护是有害的,它将不利于民众主动

11、积极地参与到保护区的保护中来,且很容易使保护区在无意识中遭受到某些污染。 7.少海湿地公园的调研结果及分析 针对少海湿地公园的相关利益群体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问卷及访谈,主要包括游客,湿地公园管理部门领导等,得到了一系列的访谈结果。 .1针对湿地游客的访谈结果 游客认为湿地公园好的方面 1)湿地公园的卫生状况较好;2)游客的数量质量有所提高;3)安全事故很少发生,尤其是意外事故根本没有;4)湿地公园的管理人员都很尽责, 游客认为湿地公园有待提高的方面 )植物品种单一,应该多一些水生植物;2)湿地公园里植物没有标牌及导游,使人游览湿地公园之后收获不大;3)建议湿地公园种一些大树,让人们在夏天的时候多

12、一些乘凉的地方;很方便之处较少;4)“以人为本”有所欠缺,人文,娱乐,休闲等服务设施太少,例如没有椅子,停车位,餐厅等服务设施; 7.12针对湿地管理部门领导的访谈结果 1)以后会逐步增加娱乐设施,服务设施等,但是设施的完善需要政府投资,企业赞助;2)湿地公园重点是湿地保护(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所以不能人工引进动植物,最好能吸引野生的;3)湿地公园不能建大树,对湿地公园有影响;4)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交通不便。另外不能多建停车位,厕所等,影响湿地公园的环境; 8.1针对湿地存在的问题与保护管理对策 (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的意识 通过广泛宣传湿地的生态功能与恢复

13、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自觉保护湿地的意识。湿地资源是X县区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及湿地主管部门,应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保护湿地的认识,引起各级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形成政府负全责、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要强化湿地保护管理职能,积极推进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切实加强对湿地恢复、保护和管理的领导,从法规制度、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管理体系等方面切实加强对这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工程的领导。湿地主管部门一定要把湿

14、地保护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负责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强机构职能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尽快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湿地保护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涉及范围广、问题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各行各业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充分调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只有认真坚持和逐步完善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才能使湿地保护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湿地破坏行为 坚决制止各种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依法对湿地进行保护管理。从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对现有天然湿地实

15、行普遍保护。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尤其是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天然湿地,一律禁止占用或随意改变用途。要依法做好湿地登记、确权、发证等基础工作。要强化对天然湿地的开发利用管理。对涉及向天然湿地排污或改变自然状态,以及建设项目占用天然湿地的,行政审批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批。各级政府要强化对湿地保护管理的有效措施,坚决依法制止、打击各种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 (四)要深入开展湿地调查、监测与研究,为全省湿地保护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是认识和了解湿地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展的保证。要充分发挥科研、教学单位的优势,集中力量,共同攻关,对微山湖湿地类型、特征、功能、价值、动态变化等,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科学基础。要加强湿地资源监测工作,尽快形成规范、完整的监测体系,实现对湿地资源的系统、全面、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要尽快编制全区湿地保护规划,明确奋斗目标、总体布局、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各级政府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五)要完善湿地保护地方法规体系,实现湿地保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社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