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及通信技术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549430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及通信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信息及通信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信息及通信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信息及通信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信息及通信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及通信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及通信技术(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摘要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十二五”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趋硬的时期。如何依托技术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来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绿色转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宏观经济和节能减排领域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作为高新技术,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正在革命性地改变我国经济和社会活动方式,有望在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促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

2、要和突出的作用。本报告概述了国际、国内ICT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缕析了ICT技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对ICT技术促进“十一五”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定量和定性分析了ICT技术促进“十二五”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宏观潜力;研究提出了较为规范和实用的ICT技术节能减碳潜力测算方法;采用这一测算方法,分别定量分析和测算了云计算技术、电能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化配煤技术三项典型ICT技术推广应用的节能减碳潜力;基于我国实际,提出了有效发挥ICT技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作用的若干针对性政策建议。一、信息与通信技术及产业界定信息与通信技术,即ICT(Informat

3、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指信息技术(IT)与通信技术(CT)逐渐融合,协同发展形成的高新技术领域。IT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包括三个层面:一层是硬件,主要指信息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CT 则是一切通信技术的统称,包括有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简称ICT产业)是指依托IC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涉及ICT技术装备、产品和

4、服务等。鉴于ICT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ICT产业的范畴也处于变动中,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对此尚没有明确的界定。本研究将ICT产业界定为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设备制造、电子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ICT产业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特点,其单位增加值能耗仅约为单位GDP能耗的1/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1/9;加快发展ICT产业,是促进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促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战略选择。二、国内外ICT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一)全球ICT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自上世纪70 年代以来,ICT 技术的发展迅猛,掀起了一轮轮“技术风暴”,通信、电子、计算机、半

5、导体、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领域陆续取得重大突破。2002年,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正式明确,“ICT”概念被正式提出,并由此开启了人类的“智能时代”。当前和今后ICT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更加强调体验感、日趋智能化,依托于下一代移动接入、下一代互联网和全光网的宽带通信“最后一公里”问题将被解决,基于云计算的实现可编程、可扩展、应用敏捷、自动化、开放的智能网络系统将被建成;二是ICT技术向传统行业、建筑、交通领域加速渗透。ICT 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着全球ICT产业的蓬勃发展。本世纪头十年是全球ICT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2000年,全球ICT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

6、重为6.4%;2010年,全球ICT市场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超过9%;2005-2010年,全球ICT产业复合增长率为7.2%,高于同期4.3%的全球GDP年均增长率。2011年世界500强企业中,ICT业务领域的企业占到了60家。在ICT产业发展水平上,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居于领先地位,ICT服务业发展尤为突出。ICT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发展最为稳健的行业之一。未来全球ICT产业发展大体呈现为以下趋势。一是美、德、日、英、法、韩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将ICT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纷纷制定雄心勃勃的ICT产业发展计划,如日本公布了“i-Japa

7、n战略2015”计划,德国提出了“数字德国2015”战略,英国则公布了“数字大不列颠”计划,预期全球ICT产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发达国家通过加强研发和制定技术、产品标准,抢占ICT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国际竞争将趋于激烈。三是ICT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呈加速趋势,推动发达国家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加速迈进,在促推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中将发挥突出重要的作用。(二)我国ICT技术及产业发展概况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ICT技术进步的步伐明显加快,在移动通信、操作系统、无线互联网、下一代网络及高清晰数字电视等领域的技术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数字音视频编解

8、码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TD-SCDMA)技术形成了完整体系,等等,这为我国ICT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较为扎实的技术基础。但客观地看,目前我国ICT技术总体实力在世界各国中只是居于中游水平,与ICT技术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为:一是核心芯片、高端元器件等核心技术和重大基础性技术缺乏,集成电路进口已经连续多年成为第一大进口产品,液晶面板、电子材料、关键传感器件等也高度依赖进口;二是全球技术标准参与度低;三是ICT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备,互联网、特别是无线互联网虽已获得初步普及,但覆盖率仍然不高;四是ICT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存在不足。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ICT产业步入了发展的

9、黄金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支柱产业。据统计,2000-2010年,我国ICT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高达15.5%;2010年,ICT产业规模达到1.94万亿元(其中:ICT制造业、ICT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28万亿元、0.66万亿元),彩电、微型计算机、手机等主要整机产品产量已分别达1.2亿、2.5亿台和10亿部,均占全球总产量40%以上,ICT制造业从业人员达880万人,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0%。国际贸易方面,2001至2010年间,我国ICT产品出口年增长近1/4,较出口规模总增速快近6个百分点,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支撑点。尽管我国已经是ICT产业第一大国,但还不

10、是ICT产业强国。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总体上仍处价值链中低端,代工制造和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高;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资源配置较为分散;产业政策环境亟待完善;内需带动机制尚未健全等。这些问题和矛盾制约了我国ICT产业由大变强,需要在未来着力加以解决。三、ICT技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途径和作用分析(一)ICT技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ICT技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可能作用,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ICT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产业化应用,可起到有效支撑ICT产业做大做强、促进产

11、业结构低碳转型的作用。ICT产业包括两个子产业:ICT制造业和ICT服务业,两者均为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产业,分别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范畴。ICT产业做大做强,意味着ICT制造业增加值、ICT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提升,将收到共同正向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的功效。二是促进ICT产业自身节能和低碳发展。尽管ICT产业属于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产业,但仍有进一步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潜力空间。随着ICT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其在ICT产业部门的应用,ICT制造业、ICT服务业能源消费强度、碳排放强度将进一步趋于下降,ICT产业自身将更加绿色、低碳。三是促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传统工业

12、转型升级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和关键。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加快融合,ICT技术将起到有效促推钢铁、石化、电力、建材等传统工业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等的多种作用,促进传统工业加快实现发展方式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型转变。四是促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低碳转型。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均一般都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特征。ICT技术在能耗在线监测、能源管理优化、环境监测、风电运行控制、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将促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加快提升,从而起到促进经济结构低

13、碳转型的作用。五是支撑现代服务业加速成长。以ICT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和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将催生越来越多的现代服务企业,激发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的不断创新,有效支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医疗、数字内容、数字社区、数字教育、数字旅游、电子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加速成长,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低碳转型。六是推动居民生活模式绿色低碳化。ICT技术的应用,可以从多各方面引导和促进居民生活的节能和低碳化。一是信息高效传播使生活更便捷,提高生活效率,降低不必要的能耗。例如广泛使用的车载导航系统、12580信息查询等,不仅使生活更便捷,同时可降低不必要的能耗、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二)ICT

14、技术促进“十一五”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对ICT技术促进“十一五”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ICT技术支撑ICT产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事实上,受“十一五”中后期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ICT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不升反降,从2005年的6.28%下降到了6.17%,其促进节能低碳发展的实际效应为负,结构节能量为-350万吨标准煤。另一方面,单位增加值能耗较ICT制造业为低的ICT服务业占ICT产业比重从2005年的42%下降到2010年的34%,这意味着ICT产业内部结构朝着不利于产业结构节能低碳转型的方向变动。(2)ICT

15、技术促进ICT产业自身节能和低碳发展效果比较明显。“十一五”期间,ICT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213千克标准煤/万元降至2010年的191千克标准煤/万元,降幅达10%;其中,ICT服务业单耗从201千克标准煤/万元降低到178千克标准煤/万元,ICT制造业单耗则从221千克标准煤/万元降低到198千克标准煤/万元;ICT产业增加值单耗下降产生的节能量为414.8万吨标准煤。相应地,ICT产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从2005年的0.518t-CO2/万元降至2010年的0.453t-CO2/万元,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了12%。(3)ICT技术促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钢铁

16、、化工、汽车、船舶、航空等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关键工序数(自)控化率超过50%,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部署实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等一大批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了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数控机床、大型管理软件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2010年,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网络覆盖程度在90%以上,部分企业初步实现三网融合,数字矿山成为煤炭行业信息化的重点领域。石油化工、有色金属行业ERP、MES系统普及率有了明显提高。(4)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助推效果初步显现。在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ICT技术已确立了基础性地位。“十一五”期间,依托在通信传输、电子集成、大数据运算、信息传感、精密控制等领域技术优势,ICT技术在装备制造数字化和智能化、智能电网、能源信息化管理、新能源汽车电池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在支撑现代服务业成长方面,“十一五”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